- 年份
- 2024(6236)
- 2023(9059)
- 2022(7899)
- 2021(7404)
- 2020(6301)
- 2019(14851)
- 2018(14569)
- 2017(29362)
- 2016(16157)
- 2015(18311)
- 2014(18716)
- 2013(18567)
- 2012(17750)
- 2011(16132)
- 2010(16559)
- 2009(15700)
- 2008(15889)
- 2007(14767)
- 2006(13056)
- 2005(11847)
- 学科
- 济(67316)
- 经济(67249)
- 管理(44218)
- 业(42214)
- 企(33062)
- 企业(33062)
- 方法(30722)
- 数学(27632)
- 数学方法(27342)
- 中国(20678)
- 银(20140)
- 银行(19995)
- 制(19149)
- 农(18891)
- 行(18663)
- 财(18108)
- 地方(15420)
- 融(13974)
- 金融(13972)
- 贸(13759)
- 贸易(13751)
- 易(13350)
- 学(12770)
- 业经(12541)
- 度(12361)
- 制度(12353)
- 农业(12250)
- 策(10736)
- 业务(10608)
- 务(10478)
- 机构
- 大学(233445)
- 学院(232920)
- 济(100072)
- 经济(97618)
- 管理(89759)
- 研究(80404)
- 理学(75600)
- 理学院(74731)
- 管理学(73545)
- 管理学院(73081)
- 中国(68979)
- 京(49797)
- 财(48745)
- 科学(47632)
- 农(41593)
- 所(41051)
- 中心(39429)
- 江(38159)
- 财经(37737)
- 研究所(36848)
- 经(34101)
- 业大(33073)
- 农业(32818)
- 北京(31439)
- 经济学(31320)
- 州(30363)
- 范(30294)
- 师范(30048)
- 银(29221)
- 院(28464)
- 基金
- 项目(146622)
- 科学(115388)
- 研究(107613)
- 基金(106696)
- 家(91634)
- 国家(90878)
- 科学基金(78010)
- 社会(68025)
- 社会科(64582)
- 社会科学(64559)
- 省(56573)
- 基金项目(56128)
- 自然(50232)
- 教育(49510)
- 自然科(49047)
- 自然科学(49032)
- 划(48205)
- 自然科学基金(48151)
- 资助(44777)
- 编号(44496)
- 成果(37014)
- 部(33161)
- 重点(32731)
- 发(32032)
- 课题(30670)
- 创(29627)
- 教育部(28436)
- 科研(27958)
- 创新(27789)
- 国家社会(27741)
- 期刊
- 济(111223)
- 经济(111223)
- 研究(75905)
- 中国(45097)
- 融(40930)
- 金融(40930)
- 财(37880)
- 农(36998)
- 学报(32725)
- 科学(31065)
- 管理(30419)
- 大学(24677)
- 学学(23198)
- 农业(22433)
- 教育(22232)
- 技术(19490)
- 财经(18988)
- 业经(17435)
- 经济研究(17350)
- 问题(16528)
- 经(16207)
- 理论(13158)
- 贸(12620)
- 技术经济(12072)
- 实践(12019)
- 践(12019)
- 业(11804)
- 统计(11452)
- 现代(11307)
- 国际(11121)
共检索到365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普文 许均华 陈佩华
一、引言在现代农村经济增长中,劳动投入的杠杆作用逐渐为资本的杠杆作用所取代。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优良作物品种的采用、农村智力的开发,离开了资本,无异于天方夜谭。农村资本形成机制大致可概括为三条渠道:一是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拨款支援;二是农村内部的自身资金积累;第三条渠道是金融中介的信贷资金注入。我们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百业待兴。在国家极为有限的财力中;拿出较多的资金来支持农村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增加一点,也不会太多。而且,统计数字显示,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高玉泽 徐忠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论述了信贷政策的实施依据、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实施信贷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等,并对新时期如何提高信贷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
信贷政策 中央银行 转型时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岗
本文结合央行信贷政策工作实践,深入探讨了当前贯彻落实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工作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政策实施主体法律定位尚不明确、基层人行执行政策的手段不充分、信贷支持政策产品化程度不足等方面,提出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加以改进,以进一步强化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实体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信贷政策 效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罗熹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总纲,统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全局,决定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方向。国际活跃商业银行十分重视运用信贷政策,调控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符合实际、面向未来的信贷政策管理体系,是需要突破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志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魏峰
浅议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建设银行信贷政策魏峰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经济理论界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认为物价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过度膨胀和消费基金超常增长所致。开出的药方是压缩总需求以抑制通货膨胀,其二,消费基金膨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小青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汤小青综观市场经济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对调节经济景气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均衡,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国家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运行特征和全社会资金的流向特点,不断地运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小青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下)汤小青五、经济结构调整中信贷政策与若干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一)当前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及调整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先后有重点地发展轻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小青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中)汤小青三、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相关领域的体制与政策存在的问题(一)产业政策本身的缺陷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其它的经济政策具有导向功能,那么,产业政策本身就要突出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目前产业政策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贾宗敏
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支撑,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并且信贷资产转让也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但目前国内此项业务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国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发展和现状,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并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转让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静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第一,银行贷款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目前,尽管制定了商业银行制度,但这些制度执行起来并不顺畅,甚至会大打折扣。银行的贷款风险主要有贷前调查风险、合同签定中的法律风险、抵押担保风险、贷款使用风险、贷款清收中的法律障碍、受偿风险、处置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玉刚 魏晓丽 徐全民
以"限贷、限购、限价"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运行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预计,未来国家有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防止楼市反弹。本文在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动向和市场走势,判断政策和市场变化对房地产企业影响程度,探讨在复杂市场和政策环境下,为防范信贷风险,促进房地产信贷业务稳健发展,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若微 翟彤彤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政府与各社会群体开始意识到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为推动银行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落实绿色信贷,有必要从银行声誉的视角分析绿色信贷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论文基于银行声誉的视角,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该银行声誉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内生性与稳健性。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负向影响;银行声誉具有中介效应;中小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数量较少,更易受到绿色信贷业务的影响。最后,论文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 银行声誉 中介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蕾
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背景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尤为关键,这使得探索中央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同样成为辨析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008—2020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季度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并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越充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越大;特别地,正向信号越明显,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正向影响也越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中央银行信息披露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避险动机,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充足率较低、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的商业银行中,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更大。因此,中央银行在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也要打好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以达到最优的政策调控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