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2)
2023(11907)
2022(10106)
2021(9428)
2020(8082)
2019(19207)
2018(19034)
2017(36657)
2016(19617)
2015(22873)
2014(23020)
2013(23165)
2012(21690)
2011(19855)
2010(20198)
2009(19070)
2008(18808)
2007(16885)
2006(14910)
2005(13700)
作者
(58525)
(49259)
(49013)
(47000)
(31258)
(23465)
(22318)
(19158)
(18476)
(17460)
(16990)
(16362)
(15788)
(15693)
(15433)
(15365)
(14545)
(14392)
(14182)
(14087)
(12402)
(12148)
(11977)
(11220)
(11192)
(11111)
(10736)
(10650)
(9964)
(9686)
学科
(107551)
经济(107473)
管理(52828)
(49870)
方法(45686)
数学(41451)
数学方法(40850)
(38891)
企业(38891)
中国(26383)
(23906)
地方(21784)
(20360)
(19502)
(19016)
贸易(19006)
业经(18660)
(18472)
(16397)
农业(15940)
地方经济(14162)
(14023)
银行(13998)
(13856)
金融(13854)
(13731)
环境(13471)
(13404)
理论(13115)
(11734)
机构
大学(297728)
学院(296096)
(138200)
经济(135676)
管理(111474)
研究(106327)
理学(95436)
理学院(94349)
管理学(92607)
管理学院(92055)
中国(82180)
(63274)
科学(62187)
(59792)
(54493)
研究所(49330)
财经(47756)
(47743)
中心(47595)
经济学(44607)
(43908)
(43347)
业大(41068)
北京(40862)
经济学院(40052)
(37513)
农业(37395)
(37364)
师范(37187)
财经大学(35181)
基金
项目(188697)
科学(148637)
基金(138844)
研究(136713)
(120931)
国家(120050)
科学基金(102275)
社会(88965)
社会科(84529)
社会科学(84505)
基金项目(71803)
(71168)
自然(64593)
自然科(63156)
自然科学(63138)
教育(63060)
自然科学基金(62034)
(60459)
资助(59389)
编号(53895)
成果(44276)
(43201)
重点(42902)
(41645)
(38383)
国家社会(37963)
课题(37613)
教育部(37237)
科研(36202)
创新(36142)
期刊
(155196)
经济(155196)
研究(91879)
中国(57417)
(46514)
学报(43943)
(43109)
科学(41611)
管理(41608)
大学(33468)
学学(31583)
农业(29092)
技术(27664)
(27413)
金融(27413)
教育(27380)
经济研究(26725)
财经(24868)
业经(21858)
(21553)
问题(20397)
统计(18679)
(18331)
技术经济(17728)
(16669)
世界(16541)
(16137)
国际(16103)
决策(14925)
商业(13501)
共检索到45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雯青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是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信贷环境建设六项对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张立群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处于这一背景下的经济运行,其内在机制、外在表现和整个模式,也处于变化之中。研究这些变化,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正确分析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原因,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选择宏观调控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从实证分析入手,首先对供给、需求和货币金融等有关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存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指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开放经济中中国产业传统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在开放经济发展中受国内外环境的制约显著加重。提升中国产业发展的外源性增长质量和内源性增长动因是中国在开放经济中转变战略和提升开放效益的重要环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红敏  
"以高额的货币发行驱动高额的投资,以高额的投资拉动高额的经济增长,以高额的经济增长谋求高就业"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模式。在此模式下,使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明显强于预期并领先全球复苏,但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包括资产泡沫、通胀预期和可持续发展风险等。因此,弄清中国经济的增长本性,分析风险产生的机理,积极化解风险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求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桂河清  
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方向。文章在改进消费主导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测度了2002-2013年中国31个地区需求动力演进过程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2005年从投资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东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幅度大于中、西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水平提升和内外环境变化,正经历转型考验,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向“消费创新驱动”全新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探索消费创新问题,而且还首次提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突出表现,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兴趣日浓。"二战"以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挤压式"增长的特点表明,今后几年中国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这不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应从结构性、体制性和实效性上理解增长模式转型。改革应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参与促进型改革"前景可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经济从原来的劳动密集的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本深化的增长模式。前一种增长模式能够实现产出和就业的双重增长,缺陷在于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产出增长;后一种增长模式能够促进产出增长和劳动报酬的提高,缺陷是创造就业的能力表现不足。但从现实性来考虑,后一种模式比前一种模式更具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