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7)
2023(8901)
2022(7660)
2021(7357)
2020(6358)
2019(14978)
2018(14700)
2017(28140)
2016(15366)
2015(18110)
2014(18407)
2013(18628)
2012(17835)
2011(16243)
2010(16391)
2009(15403)
2008(15819)
2007(14503)
2006(12639)
2005(11770)
作者
(47085)
(39681)
(39563)
(38102)
(25182)
(18957)
(18066)
(15510)
(14868)
(14152)
(13646)
(13200)
(12744)
(12581)
(12522)
(12403)
(11974)
(11851)
(11491)
(11429)
(10046)
(9830)
(9777)
(8930)
(8911)
(8888)
(8799)
(8770)
(8111)
(8087)
学科
(71765)
经济(71697)
(45067)
管理(45023)
(35164)
企业(35164)
方法(33609)
数学(30131)
数学方法(29845)
中国(21773)
(20148)
(17804)
(16670)
贸易(16664)
(16304)
技术(14596)
(14303)
(14035)
业经(13238)
农业(13138)
(12057)
银行(12030)
地方(11632)
(11491)
(10916)
金融(10914)
(10375)
财务(10339)
财务管理(10304)
(10294)
机构
大学(238507)
学院(235424)
(107359)
经济(105309)
管理(87804)
研究(86692)
理学(74217)
理学院(73359)
管理学(72248)
管理学院(71788)
中国(68158)
(51787)
科学(51088)
(47933)
(45579)
(41293)
研究所(41081)
中心(39676)
财经(37918)
(35891)
经济学(34453)
(34431)
北京(33958)
业大(33800)
农业(32471)
经济学院(31209)
(30615)
师范(30363)
(30111)
(28145)
基金
项目(147541)
科学(115420)
研究(108399)
基金(107734)
(94228)
国家(93529)
科学基金(78323)
社会(69471)
社会科(65925)
社会科学(65904)
基金项目(56069)
(55008)
教育(49641)
自然(48748)
自然科(47621)
自然科学(47605)
(47417)
自然科学基金(46778)
资助(45548)
编号(42955)
成果(36118)
(34711)
重点(33855)
(32485)
(30634)
课题(30069)
国家社会(29654)
教育部(29593)
中国(29394)
创新(28900)
期刊
(119329)
经济(119329)
研究(74486)
中国(47701)
(37845)
(37698)
学报(36712)
科学(34257)
管理(31417)
大学(27408)
学学(25553)
农业(25505)
教育(23874)
(23507)
金融(23507)
技术(22724)
财经(19803)
经济研究(19622)
(17163)
业经(17140)
问题(16715)
(16178)
技术经济(14660)
(14617)
国际(14048)
世界(13540)
统计(11863)
理论(11482)
图书(11210)
(11024)
共检索到365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瑞明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技术贸易的新形势 ,分析了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且以此为参照 ,结合我国所面临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情况 ,提出了我国技术引进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赵勇  杨水利  
中国技术引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引进技术时,企业倾向于引进成套设备,加上技术出口国对出口技术的限制政策,导致通过技术引进难以得到核心与关键技术,且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技术引进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合作机制,并重视引进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技术的情报交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吝加  曾维华  
低碳技术是通过减少碳排放,达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的工业生产技术。引进先进低碳技术,进而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我国缩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并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导致在转让意愿、专利/知识产权、CDM方法学、信息、人才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需要破解。进一步,为了提高破解障碍的效率,需要先识别出其中的主要障碍。以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典型高能耗行业为例,结合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定量化手段识别出其中的主要障碍为转让意愿障碍和专利/知识产权障碍。针对转让意愿障碍,应当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次着手破解;针对专利/知识产权障碍,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江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获得了长足进展。而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自1980年以来,国家在制定经济增长政策时,把技术进步摆在了重要的地位,并明确地提出了技术改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技术改造的途径包括: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使用、国内企业间技术的转移和从国外引进技术,其中从国外引进技术是整个技术改造的最主要办法。可以说,中国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规模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家宏  
一、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历史的简短回顾本文把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建国初期的技术引进(1952~1959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技术引进(1962~1965年);70年代的技术引进(1972~1979年);经济改革与开放时期的技术引进(1980年至今)。文中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江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技术引进,有的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增强了技术实力,如日本、巴西、南朝鲜等。但许多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发挥良好效果,反而往往因重复引进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或与国内产业不配套使引进技术设备大量闲置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穆德萍  
浅议技术引进中的情报调研穆德萍技术引进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探讨技术引进中的情报调研特点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1技术引进及其情报调研的特点从宏观上看,技术引进及其情报调研具有以下特点:(一)调研内容综合性强。技术引进是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定庆  张海蓉  孙郁葱  
浅议技术引进的政府管理●周定庆张海蓉孙郁葱一、加强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的必要性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引进可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代价、较少的人力,缩短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达到技术进步,即具有“后发优势”。在工业发达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济民   王必达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存在着来自自身和技术输出国两个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加强宏观管理和政府干预,应从本国实际出发,以引进“适用技术”为宜,并要注重反求研究,应搞好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本形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以言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导下,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84年,中技公司引进的项目已达1700多项,用汇39.3亿美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硬软件)已达4000多项,33.5亿多美元。在引进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技术引进的方式也从单纯的购买设备发展成为包括许可证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生产、顾问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经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对于老企业改造,发展新产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技术引进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落后国家提高技术能力,加速技术追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昂贵的学习性活动,不会自动发生,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的比值是与该行业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负相关,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199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政策刺激,应从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快速积累适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人力资本,以及深化市场改革,推动企业间积极有效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景岩  
中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建设的新目标,中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要上新水平,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彻底解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