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0)
- 2023(8389)
- 2022(7228)
- 2021(6898)
- 2020(6033)
- 2019(14280)
- 2018(13963)
- 2017(26726)
- 2016(14586)
- 2015(17035)
- 2014(17306)
- 2013(17549)
- 2012(16424)
- 2011(15096)
- 2010(15051)
- 2009(14166)
- 2008(14281)
- 2007(12840)
- 2006(11117)
- 2005(10288)
- 学科
- 济(68861)
- 经济(68793)
- 管理(36714)
- 业(36076)
- 方法(32032)
- 数学(29038)
- 数学方法(28828)
- 企(27128)
- 企业(27128)
- 中国(21626)
- 农(18705)
- 财(15970)
- 贸(15379)
- 贸易(15371)
- 易(15006)
- 地方(13776)
- 学(13218)
- 制(12593)
- 业经(12113)
- 农业(12087)
- 银(10630)
- 银行(10599)
- 行(10182)
- 融(10047)
- 金融(10045)
- 和(9618)
- 环境(9459)
- 发(9457)
- 务(8651)
- 财务(8632)
- 机构
- 大学(219859)
- 学院(215995)
- 济(99701)
- 经济(97886)
- 研究(81493)
- 管理(79617)
- 理学(67822)
- 理学院(66952)
- 管理学(65972)
- 管理学院(65538)
- 中国(62880)
- 科学(48109)
- 京(47529)
- 财(44002)
- 所(42198)
- 农(38576)
- 研究所(38356)
- 中心(36563)
- 财经(35013)
- 经济学(32772)
- 江(32662)
- 经(31923)
- 业大(31059)
- 北京(30664)
- 农业(30421)
- 经济学院(29655)
- 范(28708)
- 院(28700)
- 师范(28468)
- 财经大学(25878)
- 基金
- 项目(139199)
- 科学(109160)
- 基金(102726)
- 研究(101287)
- 家(90094)
- 国家(89437)
- 科学基金(74921)
- 社会(66060)
- 社会科(62687)
- 社会科学(62667)
- 基金项目(53872)
- 省(51204)
- 自然(46584)
- 教育(46060)
- 自然科(45500)
- 自然科学(45483)
- 自然科学基金(44698)
- 划(44538)
- 资助(43010)
- 编号(39766)
- 成果(33041)
- 部(32889)
- 重点(31996)
- 发(30916)
- 国家社会(28468)
- 中国(28353)
- 创(28149)
- 教育部(28059)
- 课题(27829)
- 科研(26911)
共检索到33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晓涛 高燕文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正迅速地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改革前国企所沉淀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使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当失业率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其结果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正确认识失业现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观念问题,人们对于城镇失业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认为失业是改革带来的;认为机器排挤了工人;认为是外来农民工挤占城镇人口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
城镇失业 隐性失业 技术进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胡鞍钢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有三个最主要的指标:一是经济增长率,通常是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增长率指标;二是通货膨胀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增长率,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标上涨率;三是失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失业扩大了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认识失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收入只相当于在业者收入的约1/5,再就业者的收入不足未失业者的60%,其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应有回报。Oaxaca分解结果显示,未失业者与再就业者收入差距中的40%来源于失业经历,60%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还需要在继续提高失业救济金覆盖面以及救济额度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再就业,并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高林
住房价格的上涨离不开旺盛的住房需求。有些城镇居民片面求大求阔、一步到位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导致住宅面积越来越大、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住宅购买越来越早、住宅投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凤莲 刘文忻
失业救济金作为工作的机会成本可能会降低失业者接受工作的概率,从而会延长失业持续时间。本文利用持续数据模型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失业救济金与失业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失业救济金降低了失业者再就业概率,且预期失业持续时间对失业救济金的反应弹性为0.1166,即失业者月失业救济金每提高1%,预期失业持续时间提高0.12%。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提高失业救济金的覆盖面,并向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以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标准为依据 ,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失业率的定义 ,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测度失业的困难 ,讨论了中国的失业统计和城镇失业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2 0 0 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高达 8.2 7%。鉴于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 ,文章在最后分析了这一普查失业率数字是否高估或低估了中国城镇真实的失业水平。
关键词:
失业率 劳动参与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若然 陈贵富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小青 丁渊
税收筹划是当前市场经济中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税收筹划的概念、目标和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澄清当前税收筹划中的几点认识上的误区,促使税收筹划工作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税收筹划 避税 认识误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小伊 刘红斌 傅小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要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导的有效性,应该在正确理解该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均衡性和阶段性特点,充分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非正规普通大学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难点是农村及落后地区教育。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认识误区 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凤莲 鲍煜虹
通过对享受失业救济金者和不享受者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相比,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不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模型也得出了失业救济金会降低再就业概率、延长失业持续时间的结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荻帆 谢明
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为样本,以2010年至2015年为观测期,以胡焕庸线为基准线,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胡焕庸线为轴的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呈倒"U"型分布,且两侧影响失业率变化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天勇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 ,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 ,应当按照过去 2 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 ,比较科学和客观 ,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 55%水平上。按此推算 ,城镇失业人口加 60 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 ,中国 2 0 0 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 1 2 44% ,为 3 43 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 ,2 0 0 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 4490万人 ,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 2 40 0万。中国未来 1 8年中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 2 0 0 3—...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董晓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公有部门经历了大规模的所有制改革和失业。产业重组是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但这种改革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不同。本文使用住户调查数据,分析重组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女性的失业持续时间比男性长?2)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偏好和制度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观测的特征差异?本文的结果显示女性失业者实现再就业的概率低从而失业持续时间长,并且这种差距完全是由再就业的边际倾向决定(以估计的系数衡量)的,从而不能由宏观需求特征和性别间个体特征差异来解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孟庆平
失业保险是指个人在失去工作或等待就业期间能从政府或社会得到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到今天,虽然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伴随着我国失业人口的与日俱增,现行的失业保险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政府资金缺口的约束下,这一供求矛盾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将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对于解决城镇失业保险的供求矛盾,实现标本兼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失业保险 供求矛盾 失业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达 郭镜元 宋泽
基于2004—2014年的月度频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文章评估了失业冲击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各类消费保险机制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第一,在遭遇失业冲击的6个月内家庭收入平均下降25%,但是消费仅下降了6%,说明城镇家庭的自我保险较好地应对了失业冲击。第二,200多项消费支出项目中,饮食服务、交通通信、医疗和耐用品下降最为显著,可以解释消费降幅的94%。第三,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所积累的家庭财富对消费平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亲友或银行借贷、配偶劳动供给等影响较小。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失业对家庭消费支出的短期影响较小,但鉴于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且家庭储蓄等资源会逐渐消耗,因此仍需高度重视并防范家庭长期失业的风险。
关键词:
失业 消费 消费保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