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5)
2023(11504)
2022(9785)
2021(9222)
2020(8034)
2019(18725)
2018(18301)
2017(35325)
2016(19275)
2015(22207)
2014(22278)
2013(22462)
2012(21674)
2011(19908)
2010(19883)
2009(18784)
2008(19083)
2007(17481)
2006(15250)
2005(14008)
作者
(60310)
(50766)
(50706)
(48441)
(32128)
(24441)
(23003)
(19868)
(19295)
(18125)
(17500)
(17022)
(16433)
(16281)
(16279)
(15864)
(15450)
(15298)
(14674)
(14575)
(12886)
(12748)
(12558)
(11544)
(11494)
(11416)
(11258)
(11248)
(10414)
(10300)
学科
(89659)
经济(89574)
管理(51982)
(51148)
(40895)
企业(40895)
方法(40099)
数学(35240)
数学方法(34877)
中国(25080)
(23421)
(21051)
(20227)
(18526)
贸易(18519)
(18045)
业经(18030)
(17609)
地方(16498)
农业(15108)
(13679)
银行(13630)
(13388)
金融(13386)
(13071)
(12736)
(12496)
(12321)
财务(12294)
财务管理(12251)
机构
大学(296588)
学院(291322)
(127696)
经济(125259)
研究(110225)
管理(105479)
理学(90162)
理学院(89036)
管理学(87364)
管理学院(86852)
中国(83586)
科学(68439)
(64986)
(58569)
(56614)
(56456)
研究所(53312)
中心(48853)
业大(45629)
农业(45212)
财经(44847)
(44362)
北京(41871)
经济学(40990)
(40790)
(39129)
(38051)
师范(37549)
经济学院(37000)
(34592)
基金
项目(189086)
科学(147442)
基金(138447)
研究(132714)
(123454)
国家(122510)
科学基金(101993)
社会(84910)
社会科(80515)
社会科学(80489)
基金项目(72265)
(71298)
自然(66328)
自然科(64803)
自然科学(64776)
自然科学基金(63677)
(61818)
教育(60487)
资助(58710)
编号(51004)
重点(43825)
(43244)
成果(42612)
(42005)
(38566)
科研(36642)
课题(36417)
教育部(36370)
创新(36283)
国家社会(36010)
期刊
(142771)
经济(142771)
研究(88956)
中国(59343)
学报(53392)
(51518)
科学(47638)
(43808)
大学(39559)
管理(39233)
学学(37292)
农业(34905)
教育(28296)
(26554)
金融(26554)
技术(24140)
经济研究(23924)
财经(23483)
业经(20994)
(20500)
(19725)
问题(19471)
(18191)
国际(16367)
世界(16240)
技术经济(15862)
(15328)
统计(14486)
科技(13241)
业大(13044)
共检索到446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华佳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东亚地区日趋繁荣,中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产业在东亚产业结构整体性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定的分析,以使我们对我国产业今后的发展态势有一个战略性的把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添锦  
步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按国际分工结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我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状况,指出了我国与东亚的产业国际分工的特征、竞争与互补关系,以及如何重构我国竞争优势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 ,对传统技术和高技术进行选择 ,是关系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西方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和西方产业技术向中国的扩散 ,是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已经经历了 2 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 ,各类产业 (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 )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 ,高技术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 ;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 ,使得其附加价值趋向降低 ;而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 (垄断利润 )倾向则将长期保持。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 ,一方面 ,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 ;而在这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周昕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捷  杨晓兰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婷  
文章采用2002-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化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从全国层面看,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华荣  
1.失效状态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状态,形成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成为系列经济矛盾的主要诱因。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开始便提出了以消除短线制约和瓶颈约束为核心的主要目标:①缓解“瓶颈”产业制约;②选择主导产业;③抑制长线产业扩张。可以看出,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中国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施发启ABSTRACTThispaperputsforwardanewwaytomeasurethecoordinationofChina'sin-dustrystructureresortingtotherelatedthe...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博  胡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准确测度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机制及其与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的关系入手,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唐文婷  
以2012年不变价格测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度和高度化值,建立合理化度-高度化值评判矩阵并进行区域划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是不断向好的,但是离标准模型还有差距;同时,产业高度值一直是递增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值呈现"总体上分异、区域内聚类发展"的特征。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建设产业平台,寻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驾齐驱"的冯·诺依曼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沉  王传维  
当前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劳动力投入结构与产值结构失衡的状况 ,这种状况的消除 ,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较难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解决 ,而流通业自身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有重要作用。因此 ,当前大力发展流通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