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8)
- 2023(14163)
- 2022(12163)
- 2021(11264)
- 2020(9318)
- 2019(21353)
- 2018(21100)
- 2017(40332)
- 2016(21926)
- 2015(24869)
- 2014(24754)
- 2013(24421)
- 2012(22825)
- 2011(20672)
- 2010(20839)
- 2009(19347)
- 2008(19081)
- 2007(17200)
- 2006(15045)
- 2005(13683)
- 学科
- 济(92583)
- 经济(92487)
- 管理(57810)
- 业(55779)
- 企(43607)
- 企业(43607)
- 方法(35248)
- 数学(29445)
- 数学方法(29137)
- 中国(28932)
- 农(28817)
- 地方(26969)
- 业经(22097)
- 财(21534)
- 农业(19383)
- 学(18502)
- 贸(17724)
- 贸易(17711)
- 易(17048)
- 制(16926)
- 银(15351)
- 银行(15323)
- 和(15243)
- 融(14966)
- 金融(14963)
- 环境(14918)
- 理论(14794)
- 行(14757)
- 发(14713)
- 地方经济(13776)
- 机构
- 学院(308597)
- 大学(304660)
- 济(123288)
- 经济(120423)
- 管理(112941)
- 研究(107169)
- 理学(95580)
- 理学院(94357)
- 管理学(92704)
- 管理学院(92098)
- 中国(81913)
- 科学(66248)
- 京(65643)
- 财(57498)
- 所(54955)
- 农(54146)
- 中心(50113)
- 江(49575)
- 研究所(49412)
- 业大(45052)
- 范(44759)
- 财经(44628)
- 师范(44360)
- 农业(42316)
- 北京(41500)
- 经(40160)
- 州(39844)
- 院(38686)
- 经济学(37391)
- 师范大学(35357)
- 基金
- 项目(198876)
- 科学(154954)
- 研究(149817)
- 基金(139668)
- 家(120685)
- 国家(119543)
- 科学基金(101383)
- 社会(93383)
- 社会科(88228)
- 社会科学(88202)
- 省(80608)
- 基金项目(74168)
- 教育(68755)
- 划(67076)
- 编号(63666)
- 自然(63047)
- 自然科(61441)
- 自然科学(61423)
- 自然科学基金(60276)
- 资助(55897)
- 成果(52458)
- 发(48385)
- 重点(45057)
- 课题(44431)
- 部(42965)
- 创(41425)
- 发展(38996)
- 创新(38553)
- 展(38347)
- 项目编号(37794)
共检索到477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坦 常江
从"熵"理论中熵恒增定律及耗散结构角度,以苏北古镇窑湾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当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封闭系统时,其自身的发展将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进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所以,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需要采取适宜的科学发展策略,引入负熵,促成名镇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熵增 耗散结构 窑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哲军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方法,并以苏州市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规划方法的实践和总结,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思路。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嫣
文章梳理了苏南古镇形成及演变的经过与特点,分析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要求,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提出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即"旅游先导、核心保护、产业升级、生态平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名镇 苏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韦峰 徐维波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前提下延续特色文化、提升区域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仍是当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朱仙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规划基于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理念,从物质空间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根据其特征与分布,提出不同的保护与更新模式,通过产业功能调整、文化资源培育以及重点地段的详细设计,力求实现特色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文化 保护 更新设计 朱仙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姗 李欣韵 魏方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借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江苏常州为例,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并对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江苏常州 旧城保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丹
文化旅游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名镇的文化旅游资源,能推动当地文化保护建设,推广当地本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邯郸市广府镇为例,分析了研究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资源的意义,阐述了对广府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广府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名镇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晓玲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 整体层次 保护 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平西
认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镇实现自身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发育过程。以"生物遗传学"为研究视角,以"文化基因"为研究切入点,从认识层面、内涵层面、功能层面对文化基因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淮南市上窑古镇为例,构建了上窑古镇的文化基因谱系,深入挖掘了文化基因的植入点,提出了一种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传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新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平西
认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镇实现自身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发育过程。以"生物遗传学"为研究视角,以"文化基因"为研究切入点,从认识层面、内涵层面、功能层面对文化基因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淮南市上窑古镇为例,构建了上窑古镇的文化基因谱系,深入挖掘了文化基因的植入点,提出了一种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传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新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阳建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亚娟 马耀峰 孙根年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提出了新的挑战,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不和谐体现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资源禀赋和体验经济内涵、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的不和谐三个方面。在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基础上,从开发理念、产品设计和旅游服务等角度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的思路,并结合典型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
体验经济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 西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勇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指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重点问题,吸取国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大建设大破坏的教训,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城镇化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翀 周庆 杨敏行
佛山禅城古镇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危机。以禅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将廊道概念从遗产保护等宏观尺度引入中微观的城市设计: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演变、评价历史文化价值并对重要遗产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把以往古迹标本和分散碎片转变成具有整体连续性的景观体验,注重时间、空间和感官维度对典型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再现,从文化景观的适应、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拓展旧城保护研究的视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价值与实施导向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措施——以江西省峡江县湖洲村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比较研究——以保定、泉州、乐山为例
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发展旅游事业——兼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方向
历史遗产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为例
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文化软实力提升视域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研究——评《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视角下的淮安滨水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里运河河下古镇段为例
慎重对待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业发展——以洛阳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视角——以佛山市为例
罗城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特色与可持续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