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9)
- 2023(7860)
- 2022(6524)
- 2021(5800)
- 2020(4622)
- 2019(10270)
- 2018(10049)
- 2017(18507)
- 2016(9843)
- 2015(11275)
- 2014(11660)
- 2013(11493)
- 2012(10983)
- 2011(10332)
- 2010(10571)
- 2009(9769)
- 2008(9475)
- 2007(8767)
- 2006(8125)
- 2005(7529)
- 学科
- 济(67316)
- 经济(67280)
- 管理(26584)
- 业(21599)
- 地方(19960)
- 方法(19096)
- 数学(16376)
- 数学方法(16263)
- 企(15923)
- 企业(15923)
- 学(14237)
- 中国(14222)
- 地方经济(13957)
- 农(12792)
- 业经(12684)
- 环境(9465)
- 农业(8724)
- 理论(8515)
- 财(8474)
- 制(8468)
- 和(8385)
- 发(7821)
- 贸(7719)
- 贸易(7708)
- 经济学(7693)
- 融(7508)
- 金融(7506)
- 易(7216)
- 体(7024)
- 产业(7009)
- 机构
- 学院(155879)
- 大学(153004)
- 济(73131)
- 经济(71655)
- 研究(57346)
- 管理(53720)
- 理学(44550)
- 理学院(43938)
- 中国(43339)
- 管理学(43240)
- 管理学院(42926)
- 科学(33883)
- 京(32618)
- 财(30691)
- 所(29533)
- 研究所(26373)
- 江(25861)
- 中心(25277)
- 经济学(24198)
- 财经(24026)
- 农(22704)
- 范(22342)
- 师范(22161)
- 经(21490)
- 经济学院(21425)
- 北京(20696)
- 州(20562)
- 院(20502)
- 业大(19404)
- 科学院(17946)
- 基金
- 项目(94200)
- 科学(73703)
- 研究(72284)
- 基金(65848)
- 家(56810)
- 国家(56335)
- 科学基金(47596)
- 社会(46944)
- 社会科(44479)
- 社会科学(44470)
- 省(38200)
- 基金项目(33690)
- 教育(32658)
- 划(30673)
- 编号(30062)
- 自然(27518)
- 资助(26884)
- 自然科(26786)
- 自然科学(26781)
- 自然科学基金(26272)
- 成果(24483)
- 发(23264)
- 重点(21957)
- 课题(21678)
- 部(20037)
- 国家社会(19850)
- 发展(19573)
- 展(19298)
- 创(19032)
- 创新(17897)
共检索到252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萸九
生产力经济学是我国近几年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目前,国内陆续出版的几本生产力经济学教材、专著和有关刊物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论及的范围一般都限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没有涉及流通领域。其实,流通领域也存在生产力经济学的问题。为什么流通领域好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有些地方网点不足、渠道不通、设施不善、服务不周;一些商品长期短缺,而另一些商品又大量积压,如此等等。究其原因,除了经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骏阳
贸易经济学要研究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杭州商学院教授李骏阳贸易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反映流通业发展与改革的最新动态,必须要引进与市场经济相应的新理论与分析方法。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流通企业建立的盲目性与竞争无序性引起的低效率,其本质是什...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勇
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的信息经济学探索应选择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来进行,要通过紧紧围绕信息资源配置这一中心点,沿着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两条主线展开。推进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的信息经济学探索能促进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也能促进图书馆学或图书情报学所面临的"有为"而"无位"困境问题之解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万长松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探究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效率实现机制是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议题。从效率视角,分析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流通企业效率的影响,借此探究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溢出效应,分析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流通企业效率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基于2006—2023年我国地区流通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非公有制流通企业效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流通企业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实现;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流通领域国有资本发挥作用,且公有制经济对私营流通企业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市场化进程和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强化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流通企业效率的正向溢出效应。因此,为更好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坚定不移鼓励和支持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模范示范作用;构建公有制流通主体和非公有制流通主体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保障各类型流通主体公平竞争;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公有制经济退出机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推进流通市场化改革,探索公有制流通主体市场化运行机制,并积极推进流通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制度+技术”的综合优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彭庆环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流通领域的经济行为,对商流、物流、信息流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应当遵循知识经济的要求,构建我国知识型的流通产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纪良纲
本人认为,研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实现方式,必须从经济的运行与管理两个方面着眼。这里仅从流通领域的角度谈点自己的想法。一、运行模式:国家指导下的批发贸易在流通领域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具体结合,应该贯彻“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的原则,即计划可以从总体上指导、调控流通的运行,并对流通活动的主要方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近 50年来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一系列事实 ,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 ,即“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 ,或科技导驱经济发展的规律 ,由此引发经济学的一系列创新 ,例如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生产力特征、回报递减等都会有重大修正和补充 ,并且要求创建新的科技经济学。应当看到 ,“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创新的一个平台。
关键词:
经济规律 科技 生产力 知识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庆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进入我国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经济学提出挑战。面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竞争,传统经济学特别是生产力经济学近年来鲜有建树,日渐式微,大有被取而代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金碚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人本管理经济学顺应后工业化及网络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人本化大趋势,立足于强调主体意义及价值理性的人本主义视界,遵循方法论的个人主义逻辑思维范式,借鉴利用现代经济学有关人类行为的经典及最新理论和方法,以研究并回应组织管理中人的问题为基本宗旨和任务,特别聚焦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相容问题主题,以"职场就业—战略规划—目标导向—投资开发—人际整合"人本管理运作主线,分别沿着竞争—合作(人本组织激励管理基本矛盾)与规矩—方圆(组织人本激励相容两个层面)两大人本管理经济问题导向线索展开相关学术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经济学新分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洛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流通领域的开放中如何提高适度保护的有效性 ?本文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一是规范基础行为制度 ,做好流通市场化和市场制度化的各项工作 ;二是重构基础调控体系 ,在构造商品市场基础组织体系的同时 ,要构造商品市场宏观调控的政府职能体系和市场中介体系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技术和设施建设。
关键词:
基础行为制度 调控体系 基础设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