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2)
2023(14071)
2022(11975)
2021(10894)
2020(9346)
2019(21222)
2018(20925)
2017(42309)
2016(22022)
2015(24651)
2014(24640)
2013(24483)
2012(22962)
2011(20859)
2010(20995)
2009(19592)
2008(18797)
2007(16410)
2006(14580)
2005(12842)
作者
(62904)
(52742)
(52555)
(50085)
(33700)
(25062)
(23985)
(20482)
(19986)
(18788)
(17752)
(17520)
(16793)
(16425)
(16291)
(16039)
(15485)
(15248)
(15084)
(15074)
(13105)
(12811)
(12677)
(12048)
(12023)
(11757)
(11353)
(11019)
(10734)
(10280)
学科
(120793)
经济(120679)
管理(64784)
(61432)
方法(51255)
(49383)
企业(49383)
数学(46226)
数学方法(45808)
中国(29730)
地方(25558)
(25530)
(24787)
业经(22436)
(19490)
(19383)
(18318)
贸易(18308)
(17591)
农业(16695)
(15872)
银行(15854)
地方经济(15842)
(15791)
金融(15790)
环境(15399)
(15186)
(15029)
财务(14992)
财务管理(14956)
机构
大学(329733)
学院(329097)
(153300)
经济(150505)
管理(130218)
理学(113414)
理学院(112236)
管理学(110514)
管理学院(109889)
研究(108890)
中国(81445)
(68615)
(67601)
科学(61632)
财经(55976)
(52613)
(50902)
经济学(49678)
中心(48979)
研究所(47496)
(46394)
(45710)
经济学院(44754)
业大(44024)
北京(42148)
财经大学(41810)
(40143)
师范(39796)
(39241)
(37013)
基金
项目(218507)
科学(175408)
基金(163407)
研究(158783)
(140673)
国家(139584)
科学基金(122050)
社会(106762)
社会科(101593)
社会科学(101569)
基金项目(86572)
(83124)
自然(77536)
自然科(75798)
自然科学(75779)
自然科学基金(74456)
教育(72409)
(69868)
资助(67395)
编号(61496)
(49925)
重点(48596)
成果(48374)
(47826)
(45408)
国家社会(45341)
教育部(43874)
人文(42852)
创新(42560)
课题(41930)
期刊
(166845)
经济(166845)
研究(100702)
中国(53220)
(51084)
管理(48969)
学报(43936)
科学(43408)
(39918)
大学(34921)
学学(33509)
(30816)
金融(30816)
经济研究(29439)
财经(29001)
技术(28706)
农业(26908)
业经(26032)
(25037)
问题(23826)
教育(23332)
统计(18594)
技术经济(18375)
(17887)
商业(17449)
(16676)
理论(15636)
现代(15279)
决策(15001)
国际(14326)
共检索到47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兢  农锦华  
本文利用我国70个大中城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流通集聚、产业多样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流通集聚可以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而产业多样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其中,产业非相关多样性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而相关多样性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需借助流通集聚这一中间因素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从而使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发出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帅  吴传琦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越发重要,本文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集聚对现代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以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强劲;同时,就城市发展现阶段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线性发展特征仍占主导。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在于继续强化集聚发展趋势,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比较明显,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必要研究其形成原因。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储蓄和园林绿地面积两个因素对其形成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本文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四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燕梅  何舒颖  
提升城市流通韧性是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定量评估我国大中城市流通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流通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间流通韧性差距较大。对于具有外循环经济特征的沿海城市而言,制度因素和政务服务能力更利于流通韧性的形成,对于具有内循环经济特征的内陆城市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省会城市和交通节点城市的优势条件更利于培育城市流通韧性。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能够为提升城市流通韧性带来乘数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波  马琳楠  刘洁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目标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影响有所差异,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创新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起到遮掩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及集聚水平则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安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桂宏  陈雨佳  
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的中介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地理位置与城市等级差异并没有改变金融集聚促进经济韧性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西部城市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面板门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是影响金融集聚赋能经济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小的城市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存在负效应。据此,建议提高城市经济韧性,从金融产业高水平发展与高质量集聚入手,激发经济活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