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6)
- 2023(13366)
- 2022(11094)
- 2021(10446)
- 2020(8900)
- 2019(20188)
- 2018(20256)
- 2017(39057)
- 2016(20303)
- 2015(22322)
- 2014(21869)
- 2013(20955)
- 2012(18651)
- 2011(16284)
- 2010(16046)
- 2009(14780)
- 2008(14567)
- 2007(12125)
- 2006(10421)
- 2005(9292)
- 学科
- 济(79409)
- 经济(79286)
- 管理(66487)
- 业(60333)
- 企(53061)
- 企业(53061)
- 方法(36789)
- 数学(32658)
- 数学方法(32248)
- 财(27521)
- 制(21985)
- 农(20196)
- 中国(19893)
- 业经(18618)
- 务(17844)
- 财务(17790)
- 财务管理(17749)
- 企业财务(16956)
- 体(15831)
- 银(13874)
- 银行(13866)
- 融(13526)
- 金融(13523)
- 体制(13342)
- 贸(13300)
- 贸易(13293)
- 地方(13213)
- 行(13151)
- 易(12814)
- 农业(12617)
- 机构
- 大学(270990)
- 学院(270235)
- 济(115614)
- 经济(113462)
- 管理(110612)
- 理学(95893)
- 理学院(95000)
- 管理学(93589)
- 管理学院(93023)
- 研究(82710)
- 中国(65227)
- 财(59496)
- 京(54227)
- 财经(46621)
- 科学(44775)
- 经(42536)
- 中心(39951)
- 江(39369)
- 所(37691)
- 经济学(36537)
- 农(35174)
- 财经大学(35066)
- 业大(35027)
- 研究所(33436)
- 北京(33362)
- 经济学院(32981)
- 范(32705)
- 师范(32409)
- 院(30697)
- 州(30671)
- 基金
- 项目(185792)
- 科学(150314)
- 研究(140335)
- 基金(139314)
- 家(118998)
- 国家(118048)
- 科学基金(104904)
- 社会(93320)
- 社会科(88734)
- 社会科学(88709)
- 基金项目(73786)
- 省(71331)
- 自然(66089)
- 教育(65752)
- 自然科(64655)
- 自然科学(64640)
- 自然科学基金(63524)
- 划(59717)
- 编号(55927)
- 资助(55154)
- 成果(44618)
- 部(42985)
- 制(41678)
- 重点(41340)
- 创(40204)
- 国家社会(39609)
- 发(38781)
- 教育部(38525)
- 人文(37746)
- 课题(37737)
- 期刊
- 济(123796)
- 经济(123796)
- 研究(82057)
- 中国(53061)
- 财(49939)
- 管理(42574)
- 学报(34191)
- 科学(33355)
- 农(31417)
- 教育(28801)
- 大学(28800)
- 融(28136)
- 金融(28136)
- 学学(27017)
- 技术(24661)
- 财经(23868)
- 业经(21039)
- 经济研究(20791)
- 农业(20684)
- 经(20422)
- 问题(15920)
- 财会(13869)
- 理论(13398)
- 会计(12784)
- 商业(12765)
- 技术经济(12544)
- 贸(12222)
- 实践(11948)
- 践(11948)
- 版(11755)
共检索到39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薇 李瑞敏
采用2006~2010年的数据,对比分析流通股协议转让、流通股集中竞价转让和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三种方式对转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协议转让股权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协议转让流通股比集中竞价转让流通股更容易引发实际控制人的套利行为;无论股权的流通性如何,只要股权交易方式不具公开性,政府权力寻租仍旧存在;与股改前协议转让非流通股相比,协议转让流通股加剧了非政府实际控制人的代理问题,对政府实际控制人的创租行为有所抑制。
关键词:
协议转让 私有信息套利 政府干预 寻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乔薇
本文以股改之前七年内引发控制权变更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区分本地并购与异地并购、相关并购与多元化并购,对实际控制人通过转让控制权攫取私有收益的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人,以及普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的非政府实际控制人将控制权转让给异地、异行企业时获得的转让溢价更高;支付较高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并购方实施内幕交易的程度更严重,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更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舒绍敏
文章以"法与金融"理论中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量原理为基础,以2003年~2007年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151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角度考察了法律制度改进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的降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在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众多因素中,股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罡 莫夏君
后股权分置时期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使得控制权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鄂武商的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原因以及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研究表明,鄂武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达到27%,且这一私有收益是造成本次控制权争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后,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国有控股股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剑民 张蕊
通过对我国公司目前的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及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引出对股权结构的分析,研究股权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以公司规模变量、协议转让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目标公司是否拥有配股资格为控制变量相应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要降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积极引入法人股、外资股,增加社会公众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毅 刘淑莲
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转让交易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信息披露质量与控制权私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信息披露质量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康涛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表明,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从中获取种种隐性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股股份与非控股股份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相当于非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28%。研究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同时,公司负债并不能成为约束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有效工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股股东 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永淑 和辉 李文瑞
一、引言Laporta、Shleifer(1999)首次研究了终极控制权问题,他们通过层层追溯所有权的关系链找出终极控股股东。研究认为终极控股股东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主要通过金字塔式控股及管理层任命来获得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并借以牟取私利。刘芍佳等(2003)认为,只要处于底端的上市公司有一个终极控股股东并且至少有一个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存在于底端的上市公司和其终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星 安灵
相对于控制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直接利益侵占,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形成、分配密切相关的企业资本配置行为对于公司价值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简要回顾控制权私有收益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实物投资、R&D投资、存货投资和企业集团所有权结构安排四个方面,回顾和评述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上述资本配置行为影响的国内外新近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控制权私有收益 资本配置行为 投资决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超
在公司运营中,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股权上的优势和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知识优势,于是大股东能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尽管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优势对大股东形成制衡,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也对大股东形成竞争威胁,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依然能在公司合约范围内一直存在,其原因是大股东能通过改变对经营者的支付以满足经营者的激励和参与条件,而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存在又使得任何外部控制权竞争者都不可能消除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是一种信息租金和权力租金的结合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仕萍
本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途径,阐明了上市公司摄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股份公司控制权 私有收益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淑娥 王映美
现有研究表明,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荻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本文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做出计量,并从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董事会控制度越高,越容易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制衡度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在大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越大,且董事长由大股东单位派出能够使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高企。笔者建议将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掏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郝云宏 林洁雷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昭灶 余鹏翼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市场反应 私有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