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5)
- 2023(12830)
- 2022(10888)
- 2021(9952)
- 2020(8222)
- 2019(18840)
- 2018(18767)
- 2017(36689)
- 2016(19355)
- 2015(21764)
- 2014(21678)
- 2013(21621)
- 2012(19767)
- 2011(18040)
- 2010(17961)
- 2009(16464)
- 2008(15629)
- 2007(13603)
- 2006(12096)
- 2005(10556)
- 学科
- 济(100116)
- 经济(100026)
- 管理(56518)
- 业(50990)
- 企(42163)
- 企业(42163)
- 方法(39417)
- 数学(34418)
- 数学方法(34113)
- 中国(22995)
- 地方(22780)
- 农(20889)
- 业经(20381)
- 学(19614)
- 财(18565)
- 地方经济(14495)
- 环境(14260)
- 农业(14145)
- 制(14085)
- 贸(14072)
- 贸易(14064)
- 和(13775)
- 易(13445)
- 理论(13224)
- 产业(12031)
- 技术(11999)
- 划(11700)
- 融(11638)
- 金融(11637)
- 银(11428)
- 机构
- 大学(284071)
- 学院(282679)
- 济(123397)
- 经济(120972)
- 管理(114123)
- 理学(99527)
- 理学院(98453)
- 管理学(96923)
- 研究(96607)
- 管理学院(96412)
- 中国(69374)
- 京(59664)
- 科学(57856)
- 财(52572)
- 所(47940)
- 研究所(43761)
- 财经(43118)
- 中心(42129)
- 农(40111)
- 业大(39743)
- 江(39270)
- 经(39160)
- 经济学(38474)
- 北京(37824)
- 范(36647)
- 师范(36381)
- 院(34823)
- 经济学院(34487)
- 州(32099)
- 财经大学(32086)
- 基金
- 项目(194658)
- 科学(153901)
- 研究(143612)
- 基金(142186)
- 家(122731)
- 国家(121742)
- 科学基金(105526)
- 社会(92799)
- 社会科(88045)
- 社会科学(88020)
- 基金项目(75882)
- 省(75227)
- 自然(67217)
- 自然科(65632)
- 自然科学(65622)
- 自然科学基金(64444)
- 教育(64415)
- 划(62556)
- 资助(58129)
- 编号(57808)
- 成果(45918)
- 部(42900)
- 重点(42869)
- 发(42264)
- 创(40161)
- 课题(39182)
- 国家社会(38388)
- 创新(37434)
- 教育部(37332)
- 人文(36801)
- 期刊
- 济(138467)
- 经济(138467)
- 研究(89127)
- 中国(48010)
- 管理(42448)
- 学报(41459)
- 科学(39923)
- 财(37534)
- 农(36039)
- 大学(31621)
- 学学(29920)
- 教育(26799)
- 农业(25364)
- 经济研究(24429)
- 技术(24271)
- 业经(21999)
- 融(21973)
- 金融(21973)
- 财经(21352)
- 经(18327)
- 问题(17412)
- 技术经济(15439)
- 商业(14407)
- 理论(14110)
- 图书(13953)
- 现代(13086)
- 科技(13052)
- 实践(12675)
- 践(12675)
- 业(12373)
共检索到408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茜 闫东东 段清健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流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口红利效应。研究表明:从静态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存在由人力创造的人口红利,而由劳动数量产生的经济效应不具有统计意义,但具有红利效应;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效应并不明显,且劳动数量增加不利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从动态层面来看,全国与东部地区劳动数量对流通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而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效应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而劳动规模扩展对流通经济转型仍然具有短期层面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人口红利的规模效应更为明显,而由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结构效应逐渐减弱。最后,文章提出要适度扩展劳动规模、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和加大对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力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经济转型升级 人口红利 GMM估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翔宇 赵守国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新经济产业生产方式下,人口红利的新内涵及其市场"瓶颈"问题,从劳动要素属性出发思考要素市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率低于潜在效率,使得要素市场仅有劳动力定价,缺少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此外,基于劳动要素属性、价值创造与消耗均衡及较低折旧率的延迟退休政策提高了劳动要素有效时间供给,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科学认识"人力资本红利",破解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约束,更为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基于要素属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友群 潘琦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大量流入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人口红利效应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仲林 宋涛 刘建民
人口红利期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崛起"的机会窗口。根据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的一种讨论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的面板数据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1世纪初从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红利目前才初现端倪,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尚未显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回顾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即在过去30年中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剩余劳动力渐趋枯竭、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和论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即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冰
文章以我国各区域对应变量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空间差异的测算,针对区域人口红利所致的经济增长,及其引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空间权值的进一步验证。并利用二元邻值W矩阵进行人口红利发展SDD函数权重矩阵构建模型,验证了劳动力增长过程中的区域间外溢。结果证实,少儿抚养及老年赡养对区域人口红利存在显著的外溢关联影响。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存在时序上人口红利外溢效益的负向关联,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东部区域与中西部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流动应逐步加强。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外溢效应 空间关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小勤 汪红梅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淑清
文章利用宁夏各年统计年鉴以及走访相关部门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宁夏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性分析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相关计量模型,重点就宁夏人口转变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卫平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总抚养比下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时,总抚养比上升直至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关键词:
结构转变 制度变迁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民主程度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