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0)
- 2023(3449)
- 2022(2785)
- 2021(2463)
- 2020(1938)
- 2019(4577)
- 2018(4134)
- 2017(8502)
- 2016(3996)
- 2015(4816)
- 2014(4715)
- 2013(4726)
- 2012(4118)
- 2011(3771)
- 2010(3777)
- 2009(3659)
- 2008(3703)
- 2007(3474)
- 2006(2957)
- 2005(2838)
- 学科
- 济(20543)
- 经济(20527)
- 业(18101)
- 管理(17641)
- 企(16368)
- 企业(16368)
- 方法(9765)
- 数学(8399)
- 数学方法(8351)
- 销(6555)
- 供销(6554)
- 业经(5173)
- 财(5071)
- 贸(5062)
- 贸易(5055)
- 农(4885)
- 中国(4785)
- 易(4658)
- 市场(4387)
- 融(4263)
- 金融(4263)
- 制(4220)
- 务(4118)
- 财务(4108)
- 财务管理(4104)
- 银(3891)
- 银行(3890)
- 企业财务(3846)
- 行(3740)
- 理论(3119)
- 机构
- 学院(66178)
- 大学(64656)
- 济(30601)
- 经济(30134)
- 管理(28173)
- 理学(24072)
- 理学院(23893)
- 管理学(23666)
- 管理学院(23531)
- 研究(19299)
- 中国(17126)
- 财(14467)
- 京(13536)
- 财经(11666)
- 经(10506)
- 经济学(9751)
- 江(9225)
- 科学(9113)
- 中心(9073)
- 所(8993)
- 经济学院(8713)
- 北京(8686)
- 财经大学(8663)
- 商学(8418)
- 商学院(8332)
- 研究所(7779)
- 州(7565)
- 经济管理(7342)
- 融(7321)
- 业大(7228)
- 基金
- 项目(40258)
- 科学(32879)
- 基金(30817)
- 研究(30309)
- 家(25878)
- 国家(25685)
- 科学基金(23285)
- 社会(20561)
- 社会科(19613)
- 社会科学(19606)
- 基金项目(15555)
- 自然(15015)
- 省(14886)
- 自然科(14729)
- 自然科学(14727)
- 自然科学基金(14497)
- 教育(13700)
- 资助(13280)
- 划(12268)
- 编号(12257)
- 部(9243)
- 成果(9031)
- 创(8695)
- 重点(8564)
- 国家社会(8563)
- 人文(8484)
- 教育部(8418)
- 发(8210)
- 创新(8037)
- 制(8028)
共检索到10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剑飞
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深化国内价值链分工,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流通活动、市场分割对这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大区域的产业分工深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加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间分工深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入世"及"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下降。商流活动能够支撑地区间分工链条的延伸;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分工的作用既有可能体现在地区间,也有可能仅限于本地区。市场分割会干扰跨地区经济活动的开展,其表现在于妨碍促进地区间分工的因素发挥作用,并强化不利因素的阻碍效应。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跨地区运输的要求,同时发展中间商环节、消除行政性壁垒,以统一、整合的中间品流通市场支撑现代化的分工生产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家荣 陈锦然 李陈华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然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并基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虑了国内市场条件在其间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进一步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两条渠道实现。(2)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物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竞争优势较低行业、省际数字化投入偏好性较强的样本中,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3)从“质量”和“效率”双重维度改善国内市场条件,能够“放大”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大数据要素在流通中的渗透力度,在更广、更宽、更远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媒介交换,是有效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提升的关键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文林 赵永辉
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取决于要素供求结构,也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关。文章通过一个纳入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计量分析模型,对分省区的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剧了国民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二元经济分割导致沿海地区的工业部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使工资增长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从而在总量上我国的劳动者整体报酬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分区域回归分析还发现,国际价值链分工和二元经济的国民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迎 史亚茹 于津平
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对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国内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及前向、后向参与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前向和后向分工协调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技术促进、规模经济和消费升级效应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上游分工环节以及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区域发展失调、价值链分工上游垄断下游过度竞争以及制造业技术水平不足等情况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然 王家荣 杨雪萍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如果跨国公司将较高比例的复杂生产任务置于东道国完成,则当地的模仿者能够获得较多的生产信息,模仿难度较低,跨国公司会受到更多来自模仿者的威胁。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能够阻止模仿者进入,提高一般价格水平,促使跨国公司将更大比例的复杂生产任务置于东道国,从而降低东道国出口中所包含的进口中间品含量,提升东道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生产分割 全球价值链 模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琴
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价值链内外“共轭环流”。本文基于生产分割解构视角探析流通产业服务化发展的价值链嵌入位置,并实证检验流通服务生产分割拓展中的影响要素。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的价值链嵌入位置解构发现,流通产业服务生产分割存在着“U”型演变结构;第二产业生产分割阶段数趋势平缓,第三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生产分割的细分行业异质性明显,2000-2004年为第二产业生产阶段数的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下降,2005-2007年为“双升”阶段,2008-2011年为“双降”阶段,2012-2019年为第二产业的下降和第三产业的上升。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分工链条拓展的实证分析发现,多样化因素对流通产业服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拓展作用呈现非一致性;流通服务在第三产业价值链的嵌入削弱了第三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二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在第二产业价值链嵌入有利于释放第二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产分割 价值链嵌入 流通产业 服务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垚 贾晓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但从国内市场发展来看,贸易市场分割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本文基于C-P模型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的影响,采用2003-2020年的经验数据,分别基于劳动力配置变动和价格方差得到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国内贸易市场分割情况,进而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DSDM)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两个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的核心原因来自冰山成本,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随时间贸易市场分割逐步加剧;第二,从全国层面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抑制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现象;第三,从区域视角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不仅能够减少本地区的贸易市场分割现象,同时也通过空间溢出实现了对周边地区贸易市场分割的抑制。持续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要重视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与特点,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方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媛媛 杨仁发 陆瑶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形下,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数字经济有利于打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中的关键堵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国内各区域间分工协作深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直观体现,以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的表征变量,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国内价值链长度的增加,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行业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行业下游位置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分维度异质性表明,产业数字化、数字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发展环境均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但作用效果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市场分割是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数字发展环境,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对高技术行业的赋能效应,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张萍
基于多个GVC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利用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中国FTA中原产地规则对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FTA原产地规则显著抑制了中国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这种抑制作用在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FTA和低技术行业中更明显。原产地规则主要通过限制进口FTA区域外质优价廉产品而抑制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含区域价值成分的原产地规则能显著提升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而完全获得、税则改变以及特定技术要求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度理解GVC是区域性的GVC、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GVC低端以及在FTA战略制定中科学设置各种规则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志成 张二震 吕凯波
本文利用1996年-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财政分权和市场分割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省对下财政收入分权具有加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内在激励,财政收入分权度越高的地区也是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与财政收入分权激励不同,省对下财政支出分权可能通过改善交通设施等渠道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开放与国内市场分割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并与财政分权交互作用于国内市场分割,即在贸易开放度小于75.5%时,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度有正面影响;而当贸易开放度超过75.5%后,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开始为负。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次外部冲击,2004年出台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调整了财...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财政分权 市场分割系统 GMM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越 任永磊 李荣林
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配置生产环节。跨国公司通过对比较优势、运输成本和质量生产成本三者进行权衡,来确定东道国的价值链位置和产出质量水平。当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其他因素变化时,有两种机制会发挥作用,分别是通过改变产出质量引致的需求变化机制、通过改变生产成本而引致的成本变化机制。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东道国的价值链位置和产出质量水平呈现相互地正向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东道国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
关键词:
价值链升级 产出质量 出口 生产分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博 魏玮
生产分割对一国价值链的提升和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考察了参与生产国际分割对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价值链水平、收入增长以及投入要素的报酬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分割与贸易出口等指标对因变量具有显著效果,生产分割对技术部门的价值链促进作用所引起的差距比资本部门明显,生产分割使得技术部门、资本部门的收入增长差距均加大,另外生产分割也促进了高密集度资本投入要素的报酬收入增长,同时还拉开了高技术与低技术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报酬收入增长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
生产分割 价值链 收入 要素报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博 魏玮
本文从不同层次行业部门、不同发展水平分组国家角度实证探讨了三种贸易形式下的生产国际分割程度对价值链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分部门来看,虽然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程度小于加工贸易形式的程度,但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要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形式的作用。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资本高技术密集型部门最为明显,在一般技术部门次之,劳动资源密集型部门最低。从分组国家来看,非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发达国家要明显大于其他国家,加工贸易形式的生产国际分割对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在其他国家要...
关键词:
生产国际分割 价值链 贸易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