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2)
2023(16111)
2022(13170)
2021(11989)
2020(9994)
2019(22491)
2018(22555)
2017(43802)
2016(23820)
2015(26690)
2014(26857)
2013(26504)
2012(24230)
2011(21930)
2010(21668)
2009(20036)
2008(19446)
2007(17210)
2006(15215)
2005(13434)
作者
(72378)
(59758)
(59582)
(56618)
(37802)
(28708)
(26925)
(23596)
(22653)
(21132)
(20124)
(20050)
(18993)
(18733)
(18372)
(18254)
(18167)
(17897)
(17190)
(17069)
(15085)
(14652)
(14447)
(13546)
(13477)
(13333)
(13272)
(13232)
(12017)
(11895)
学科
(96602)
经济(96490)
管理(67699)
(65581)
(51710)
企业(51710)
方法(43096)
数学(37617)
数学方法(37281)
中国(28707)
(28705)
业经(24588)
(23782)
(20472)
(19131)
贸易(19122)
农业(19030)
(18486)
(18480)
地方(18050)
(16233)
银行(16168)
(15460)
技术(14959)
环境(14943)
产业(14818)
(14737)
(14585)
金融(14584)
理论(14350)
机构
大学(349953)
学院(348127)
(137888)
管理(136639)
经济(134992)
理学(118945)
理学院(117628)
研究(116532)
管理学(115624)
管理学院(115013)
中国(85799)
(74680)
科学(74320)
(63010)
(62232)
(59133)
业大(56289)
研究所(54281)
中心(51704)
财经(51240)
农业(49353)
(49012)
北京(47104)
(46502)
(45106)
师范(44591)
(42020)
经济学(41379)
(40228)
财经大学(38074)
基金
项目(240222)
科学(186949)
基金(173464)
研究(171566)
(153247)
国家(151970)
科学基金(128917)
社会(108290)
社会科(102583)
社会科学(102554)
(93498)
基金项目(92721)
自然(84483)
自然科(82463)
自然科学(82437)
自然科学基金(80940)
(79127)
教育(77349)
资助(70316)
编号(70063)
成果(55858)
重点(53477)
(51879)
(51165)
(49669)
课题(47474)
创新(46380)
科研(46148)
国家社会(44621)
计划(44114)
期刊
(149401)
经济(149401)
研究(101072)
学报(61275)
中国(60043)
(56547)
科学(53275)
管理(48340)
大学(45254)
(44314)
学学(42740)
农业(38793)
教育(34572)
(29355)
金融(29355)
技术(27390)
业经(26689)
经济研究(25169)
财经(24192)
(20544)
问题(20368)
(19346)
图书(18962)
商业(17890)
科技(17651)
理论(17326)
(16744)
技术经济(16334)
业大(15946)
实践(15889)
共检索到495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馨梅   尹玉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通数字化建设逐渐深入,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深入影响。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流通数字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且产品和服务多样性是重要的传导因素;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区域、城乡、时段、消费品类型方面具有异质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2017-2020年时段以及发展享受消费品类型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基于此,应鼓励传统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品服务多样性,积极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茜  
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助推居民消费扩张,且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显著;分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从应用水平、人才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投入水平四个维度对居民消费扩张产生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提升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居民消费扩张。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均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数字化普惠程度;营造流通产业集群“软环境”,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提供多元化数字支付方式,保障数字消费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居民消费扩张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伴随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流通数字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振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选取2012-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探究流通数字化建设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建设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较强互动关系。其中,流通数字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居民消费水平对流通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存在短期波动性,且这一波动性会随着时序推移逐渐呈平稳上升趋势。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快新消费场景建设、构建流通数字化运营平台、丰富市场产品供给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进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能否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测度我国31个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就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第二,流通业数字化在整体上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存在显著异质性,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差距,对其他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娜  
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通过数字化零售发展来引领我国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对释放国内消费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2015-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联立方程模型来探讨数字化零售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规模、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零售发展将显著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规模扩大,且对乡村居民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数字化零售的消费扩大效应不仅体现在对实物类消费的影响上,也体现在对服务类消费支出的促进上,由此还具有一定的消费升级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森   李金叶  
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培育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环境的“内循环”消费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复苏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结合地区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深入探究由区域市场势力引致的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加剧价格波动、降低产品质量、缩减供给规模、减少劳动收入四条途径抑制居民消费潜力;(2)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显著弱化了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其中,产业互联网相对于其他维度的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更强的调节效应;(3)考虑产品类别、行业及地区异质性发现,对于基础型和普通品质产品、资本密集和低竞争度行业、城镇和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更能显著缓解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市场供给环境,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提供了产业层面的证据和决策依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时大红  蒋伏心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企业作为经济的最基本元素,其数字化转型的程度决定了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增长引擎逐渐转为消费,居民消费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浪潮,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居民消费升级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是促进还是抑制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是现阶段亟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采用2011—2019年微观企业数据,创新性地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检验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不同区域与消费群体的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1)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且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2)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且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其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3)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效率与产品质量的中介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促进作用,而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却存在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茹慧  
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为传统零售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作为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发展将有助于发挥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本文重点探究了零售业数字化发展对城乡、地区间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稳步提升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缩小,而地区间居民消费差距却在扩大。结合实证部分来看,东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潜力挖掘期”,中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水平发展期”,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普惠发展期”。第二,零售业数字化发展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并缩小城乡居民和地区间居民的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思惠  
本文从流通效率的视角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流通业效率对河南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数据模型分析了流通效率和流通过程的基本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一直以来,流通业效率对消费率增长有着显著作用,然而由于城市流通业饱和、农村地区市场基础差,出现了个别年份流通业效率对提高消费率作用无效的现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晶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可以有效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解决循环不畅的难点,实现供需有效衔接,以供给端推力和消费端拉力催生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内生动力。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合成产业消费“双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产业消费“双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会显著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制度环境下存在差异,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流通数字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制度环境水平高的省份流通数字化对产业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高于制度环境水平低的省份。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来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鉴于此,我国应加强数字技术在流通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优化流通网络布局,畅通区域间商贸流通渠道,提升资源流通配置效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数字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激励流通业数字研发创新;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环境,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全民数字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机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流通数字化发展战略,尤其是东中部地区应布局与当地产业相对应的数字化技术,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制度法制环境,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上创利   邓龙骞  
本文从流通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流通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更大;数字营商环境能够强化流通集聚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锦军  谷娟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背景,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产业数字化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首先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再根据现有文献对产业数字化测度方式进行梳理总结,构建相关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各个省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9-2020年各个省份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并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大于中部地区;第三,本文的机制检验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慧颖   周奕翀   李春风  
本文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现实情形,从消费主体质量、消费客体质量、消费环境质量构建居民消费质量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提升了居民消费质量,且对子维度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均起到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改善居民消费模式、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完善物质基础环境来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此外,金融监管能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金融监管调节下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及多维度推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书屹  姜天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