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0)
- 2023(15441)
- 2022(12013)
- 2021(10913)
- 2020(8686)
- 2019(19133)
- 2018(18835)
- 2017(36153)
- 2016(19146)
- 2015(21329)
- 2014(21028)
- 2013(20731)
- 2012(19036)
- 2011(17247)
- 2010(17412)
- 2009(16690)
- 2008(15771)
- 2007(14343)
- 2006(13169)
- 2005(11913)
- 学科
- 济(83421)
- 经济(83328)
- 业(60089)
- 农(50639)
- 管理(48568)
- 企(36976)
- 企业(36976)
- 农业(33568)
- 中国(31513)
- 方法(28861)
- 融(27284)
- 金融(27284)
- 业经(27233)
- 银(26650)
- 银行(26607)
- 数学(26131)
- 数学方法(25915)
- 行(25763)
- 制(21408)
- 财(20636)
- 地方(20001)
- 贸(16984)
- 贸易(16968)
- 易(16507)
- 发(14760)
- 体(14376)
- 学(13563)
- 产业(13280)
- 农业经济(12644)
- 发展(12035)
- 机构
- 学院(280793)
- 大学(275297)
- 济(119623)
- 经济(117269)
- 管理(103876)
- 研究(96704)
- 理学(89487)
- 理学院(88569)
- 管理学(87123)
- 管理学院(86639)
- 中国(81903)
- 农(69141)
- 科学(58430)
- 京(57029)
- 财(55201)
- 农业(53366)
- 所(49102)
- 业大(48816)
- 中心(46871)
- 研究所(44554)
- 财经(43524)
- 江(42173)
- 经(39653)
- 经济学(36939)
- 北京(35408)
- 范(34826)
- 师范(34379)
- 州(34152)
- 经济学院(33784)
- 院(33634)
- 基金
- 项目(186019)
- 科学(145018)
- 研究(135830)
- 基金(134155)
- 家(118433)
- 国家(117330)
- 科学基金(98916)
- 社会(89160)
- 社会科(84356)
- 社会科学(84331)
- 省(74098)
- 基金项目(71335)
- 划(61101)
- 自然(60946)
- 自然科(59496)
- 自然科学(59477)
- 教育(58993)
- 自然科学基金(58406)
- 编号(55387)
- 资助(52334)
- 成果(44029)
- 发(42766)
- 重点(41720)
- 部(40447)
- 创(39168)
- 农(38206)
- 国家社会(37872)
- 课题(37583)
- 创新(36684)
- 科研(35259)
共检索到426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爱民
改造传统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越发明显,但其影响途径和方式尚未可知。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机理,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流通数字化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流通渠道数字化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正向作用;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力度,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芬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显著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即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产业合作、构建数字流通平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助力流通数字化发展、驱动农村三产融合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芳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通过"三产融合"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能够拓展农村农业事业边界,实现农村居民就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农村自我发展。然而目前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缺乏足够的流通能力以牵引相关政策落地和要素整合配置。本文基于"三产融合"的目标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面向"三产融合"的农村流通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尽管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还无法支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本文认为应加快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流通"领跑者";推进公共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创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流通产业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流通配套设施;以优质就业和宜居空间吸引人才留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已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亦能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促进作用,反映出“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关系;农村“三产”融合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互动关系,但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对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反哺作用,均具有明显滞后性特征。因此,提出以保障农村创业为导向,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以满足“三产”融合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以激发农村创业活力为目标,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的三条建议,以期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杨光情 罗汐妍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村三产融合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较为显著,且2013—2015年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低于2016—2021年。基于此,研究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构建多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晴
三产融合村镇的提出为破解农村贫困的难题指明了方向。囿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若对农村税源课以同样标准的税负或将抑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需要涵养农村税源。农村税源欠缺的法治成因在于立法体系不完善、实体规则存在疏漏、征管程序滞后。通过结合发展权保障理念、激励理论及税收效率原则进行分析可知,农村税源涵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中的正当性。因此,需完善农村税源涵养的立法体系,弥补农村税源涵养实体规则的疏漏并构建农村税源涵养的现代化征管程序,扭转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农村贫困而陷入的"双输"困境为"双赢"状态,促使农村税源的"星火之光"诱发农村经济的"燎原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焕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将有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需构建更为积极有效的联合、发展和保障机制,以促进三产融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民增收 互动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李博
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实现城乡各自充分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从市场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参与和政府制度保障深入剖析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基于此,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城乡产业间要素资源自由平等流动;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雨辰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发增强,农产品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从国外先进农业发展经验和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来看,这一趋势可能还会延续甚至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会打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损坏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三产融合扩大了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在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是我国突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推动力(黄祖辉,201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婉婷 蓝红星 施帝斌
在我国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生产力成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效应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2)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城乡市场有效对接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3)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随着数字经济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及城乡市场对接水平提高,其促进作用不断增强;(4)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显著促进本省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但对相邻或经济水平关联度高的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增博 孙庆刚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外力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目前农业农村发展新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科学选择。文章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介绍了日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特点与政策措施,借鉴其优点,因地制宜推动我国农业三产融合在培育"新农人"、经营主体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功能性以及注重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汉 辛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的几个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可供我国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其中日本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方式;美国的采取的是立足科技创新,利用先进要素渗透融合发展的方式;澳大利亚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英国的采取的是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式。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应从深入挖掘农业功能性、全面激发融合驱动力、培养多元化融合主体以及灵活性选择融合模式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促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