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1)
- 2023(10768)
- 2022(8411)
- 2021(7366)
- 2020(5783)
- 2019(12753)
- 2018(12436)
- 2017(23318)
- 2016(12447)
- 2015(13525)
- 2014(13169)
- 2013(12223)
- 2012(10344)
- 2011(8982)
- 2010(8877)
- 2009(8422)
- 2008(7635)
- 2007(6638)
- 2006(5854)
- 2005(5076)
- 学科
- 济(48132)
- 经济(48082)
- 管理(37263)
- 业(34653)
- 企(28366)
- 企业(28366)
- 方法(18476)
- 农(16544)
- 中国(16161)
- 数学(15792)
- 数学方法(15599)
- 业经(13770)
- 财(13301)
- 地方(10773)
- 农业(10646)
- 制(9678)
- 务(8605)
- 财务(8574)
- 财务管理(8559)
- 发(8390)
- 环境(8127)
- 贸(8090)
- 贸易(8080)
- 企业财务(8076)
- 理论(7768)
- 学(7751)
- 易(7667)
- 技术(7629)
- 产业(7305)
- 银(7271)
- 机构
- 学院(166264)
- 大学(161933)
- 济(66954)
- 经济(65593)
- 管理(64607)
- 理学(55972)
- 理学院(55459)
- 管理学(54478)
- 管理学院(54208)
- 研究(52291)
- 中国(38884)
- 京(32838)
- 科学(31258)
- 财(30775)
- 农(25815)
- 财经(24839)
- 江(24734)
- 中心(24689)
- 所(24293)
- 业大(23663)
- 经(22559)
- 范(22237)
- 研究所(22092)
- 师范(22040)
- 经济学(20824)
- 农业(19936)
- 州(19887)
- 院(19787)
- 北京(19674)
- 经济学院(18839)
- 基金
- 项目(116824)
- 科学(93301)
- 研究(88883)
- 基金(83549)
- 家(71960)
- 国家(71377)
- 科学基金(62493)
- 社会(58493)
- 社会科(55536)
- 社会科学(55518)
- 省(47977)
- 基金项目(43944)
- 教育(40760)
- 划(38960)
- 自然(37983)
- 自然科(37147)
- 自然科学(37138)
- 编号(36920)
- 自然科学基金(36418)
- 资助(32183)
- 成果(28353)
- 重点(26569)
- 发(26495)
- 课题(25608)
- 创(25089)
- 部(24941)
- 国家社会(24467)
- 创新(23427)
- 制(22590)
- 项目编号(22394)
共检索到237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丹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新四化"发展是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流通效率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描述;其次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性;再次对各省份的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通过相关评价指标测算出各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并分析两者的影响关系;最后基于两者的关联性和实证结果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景 何建华
城市群作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单元,细化研究尺度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推进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县域尺度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各维度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武汉市"一城独大"的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差距大;第三,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半数以上的县域城市处于"低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阶段,同步性高但发展水平低是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毅 李阳艳 景冬梅
流通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则能够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性与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间,在5%显著条件下,我国各省份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415和0.392。其中,东部地区在2016年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中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性不显著;西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负,表现出不显著的相关性。我国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系数为0.4503,即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没有绝对影响,但提高流通效率也能够使得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到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随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机理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流通业效率,并且长期效果较之短期更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流通业效率的莫兰指数均为正,在空间上呈正相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流通业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该研究结论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流通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通业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长亮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演变过程,它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就要求城镇化应以城镇承载力为基础,因此就要对城镇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文章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城镇承载力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的六个省的29个城镇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些城镇的承载力与城镇等级、资源富集程度、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承载力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越恒 张彦忠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城镇化,城镇化实质是以农民市民化为核心。进行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激发农村内生经济增长是农民市民化的关键路径,也是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函数(SFA)构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理论模型,为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力资本 投资效率 随机生产函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宇
城镇化效率是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耦合度分析的方法,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期间的城镇化效率及其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整体上新型城镇化效率处在相对低效的状态,呈现了较大地理分异性;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的态势,但部分地区出现背离的情况;新型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失调走势,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效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联通水平;正确处理城市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关系,追求高效、精明的城市增长模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区域内国民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效率 东北三省 耦合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振宇 宁哲 张杰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由之路。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城市群新型度的概念和分析我国13个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对我国13个城市群2013-2015年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3个城市群的新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层,新型城镇化新型度总体得分最高,而且相对于其他两个层次优势巨大,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个方面都居于领先位置。此外,珠三角、北部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城市群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中位居前列,而京津冀、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展较好。
关键词:
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 新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振宇 宁哲 张杰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由之路。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城市群新型度的概念和分析我国13个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对我国13个城市群2013-2015年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3个城市群的新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层,新型城镇化新型度总体得分最高,而且相对于其他两个层次优势巨大,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个方面都居于领先位置。此外,珠三角、北部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城市群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中
关键词:
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 新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文娟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物流业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区域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显著提高了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业效率,但在东部和中部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物流业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城乡产业融合和流通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11.6%、14.3%。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霄楠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入“深水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下的流通效率提升,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更好利用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对城乡消费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采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采用S-GMM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两者具备显著的“互补效应”。不同地区表现出异质化影响途径,东部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而中西部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但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则在三大经济区表现出一致影响,有效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在推动城乡消费差距均衡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度最高,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次之,其他要素贡献相对较低。
关键词:
城乡消费差距 新型城镇化 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伟 严思湘 田家华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与土地利用、生活保障、统筹协调五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2010—21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每一年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动态的增长趋势,以2012年和2014年为转折点先增长迅速后趋于平缓随后又再次加速提升。最后,从提取出的三个公共因子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优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续亚萍 俞会新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本研究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间城镇化质量差异十分显著,高于城镇化速度体现的差异。从东中西部区域来衡量城镇化质量高低,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从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高——高"型,"高——低"型,"低——低"型,"低——高"型,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丹 叶萌 杨琼
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喜人的数字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会引致中国社会进一步非均衡发展的新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在内涵不断丰富的前提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选题。本文正是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建设等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和生态内涵,在系统梳理既有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和发展式的评价;进而针对既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更加完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指标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华 黄小舟
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建立了简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拉开档次的评价方法,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各种检验,确定了空间杜宾模型为解释模型,并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支持空间杜宾模型结论的稳健;基于模型分析了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现实因素和作用机制,形成了可靠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空间杜宾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