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9)
2023(4841)
2022(4276)
2021(3852)
2020(3511)
2019(8504)
2018(8407)
2017(17036)
2016(9199)
2015(10701)
2014(11149)
2013(11257)
2012(10742)
2011(9802)
2010(9950)
2009(9439)
2008(9781)
2007(9288)
2006(7711)
2005(6814)
作者
(28807)
(24389)
(24200)
(23195)
(15224)
(11666)
(11229)
(9580)
(8955)
(8560)
(8130)
(8044)
(7898)
(7615)
(7578)
(7578)
(7548)
(7172)
(7015)
(6941)
(6144)
(5966)
(5928)
(5570)
(5485)
(5481)
(5429)
(5341)
(4950)
(4904)
学科
(43039)
经济(43002)
(25638)
管理(25283)
方法(22715)
数学(20382)
数学方法(20233)
(19734)
企业(19734)
(12542)
(10562)
中国(9963)
(8809)
(8739)
贸易(8738)
(8279)
业经(8277)
地方(8267)
农业(7840)
(7330)
(6935)
(6498)
财务(6484)
财务管理(6463)
企业财务(5992)
(5939)
银行(5919)
理论(5722)
(5696)
金融(5694)
机构
学院(143032)
大学(142794)
(59821)
经济(58545)
管理(54598)
理学(47155)
研究(46892)
理学院(46622)
管理学(45837)
管理学院(45566)
中国(35140)
(29895)
科学(29879)
(27474)
(26696)
(24789)
业大(23211)
研究所(22632)
中心(22189)
农业(22002)
(21760)
财经(21554)
(19370)
北京(18807)
经济学(18771)
(18359)
师范(18172)
(17207)
经济学院(17204)
(16144)
基金
项目(92615)
科学(71743)
研究(66769)
基金(66073)
(57395)
国家(56918)
科学基金(47932)
社会(41354)
社会科(39112)
社会科学(39093)
(37114)
基金项目(35636)
自然(31053)
(30998)
教育(30924)
自然科(30277)
自然科学(30265)
自然科学基金(29726)
编号(28218)
资助(27282)
成果(22733)
重点(20902)
(20861)
(20308)
(19033)
课题(18927)
科研(18184)
创新(17795)
教育部(17569)
计划(17372)
期刊
(65247)
经济(65247)
研究(40214)
中国(24849)
(24404)
学报(23619)
(21342)
科学(20724)
大学(17183)
管理(16927)
学学(16269)
农业(16140)
业经(12533)
教育(12485)
技术(12214)
经济研究(11842)
(11523)
金融(11523)
财经(10586)
商业(9412)
问题(9050)
(9041)
(8917)
技术经济(7947)
理论(7427)
(7409)
统计(7391)
(7172)
实践(6772)
(6772)
共检索到20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冉净斐  
流通和谐是流通系统内外部处于协调运转状态,从而达到良性流通,实现提高流通效益的目的。文章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和系统演化理论分析了流通和谐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即流通系统本身存在着一种和谐机制。该和谐机制的运转是在流通和谐主题的统领下,在促协力场和协同力场的共同作用下,以流通系统的和则与谐则作为控制手段,来保障流通系统的和谐运转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从系统的观点看,和谐问题可归结为系统的和谐性问题。和谐是一种系统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率的"和",而无效率的"和"不是和谐。系统和谐的状态需要从系统的协调性、均衡性、稳定性与优化性四个方面来认识。协调、均衡、稳定及优化是系统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优化也是系统和谐的目标所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晁钢令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初升  眭慧琴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和谐、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过程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连远强  
提高产业集群的和谐性是提高集群稳定性、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正视产业集群的和谐性,以循环经济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培育和谐的产业集群,以使产业集群行为更加富有成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消费主客体之外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统一、互为补充、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消费环境中唯一确定的一个子系统,与消费自然环境子系统和消费文化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消费环境的全部内容。文章在对和谐消费社会环境内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当前消费社会环境的现状,提出了营造和谐消费社会环境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宏伟  袁鹏  
文章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要求,选择了16个指标构建我国社会和谐度统计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2007年我国的社会和谐度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近八年我国社会和谐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针对动态变化的成因提出了加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全面提高社会和谐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晓萍  熊曦  
本文从定性角度选取若干个指标,并着重以某一年的数据为例,从定量角度对社会和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定量的评价函数,同时得出如何利用评价函数度量各区域的社会和谐程度的统计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花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该假设在显现新的生命力的同时正面临困境。本文以系统视角分析人的交易行为,通过对一致性与均质性假设的不合理之处的修正,突破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自利与利他的对立,提出了和谐理性的范畴。同时,作为“超越制度——一个循环累积的经济增长观”一文的微观部分,本文旨在打开“人”这个市场交易主体的黑箱,并以交易维度的新视角考察企业的性质,勾勒一个共融的经济分析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旭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必然也要步入和谐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探讨发展资本市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得出资本市场的和谐发展要遵循哲学理论"度"的原则,进而总结出发展我国和谐资本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结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铁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商业贸易、市场流通既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又有先天有利的条件,和谐商业、和谐市场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繁荣、流通规范、供求协调、消费顺畅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集中体现。流通从本质上来说是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途径。合理的流通往往产生双赢乃至多赢的结果,能够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营造市场和谐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不作为或过度作为都会成为市场混乱的原因。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同样是营造和谐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打破垄断、约束垄断,维持必要的竞争,强化社会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监督,才会达到市场和谐。当市场跨越国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时,营造和谐市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杨  
假日经济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节日旅游。 5·1和 1 0·1长假的节日旅游在今年我国的经济和生活中都掀起了波澜 ,可以预见 ,旅游作为朝阳产业今后几年还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在今年的旅游大开发中 ,旅游与其重要资本———自然环境的关系很少被决策者及消费者关注 ,这种忽略很可能产生而且事实上在某些地区已经产生了这个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怡君  付允  
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客观表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体对社会的满意程度是社会和谐的主观体现,两者构成了和谐社会评价的软硬指标。本文基于"相对差值比较"提出的社会和谐指数时空评判模型可以主客观的全方位衡量社会的和谐程度,该模型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来反映社会的和谐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全国6个城市2004年的社会和谐指数测量的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荣  刘思峰  刘斌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很多,依据系统结构理论,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从诸多影响因素中找出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利用2000—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到有的放矢。研究表明:制约社会和谐的主要指标来自于农业领域,且走节约型社会之路是必要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本祝  陈爱贞  
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排挤效应,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而农村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发展速度要远远滞后于城市,城乡关系极不协调。因此,政府在扭转政策倾斜的同时,应切实解决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问题,缓解城乡间的不对称竞争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