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7)
- 2023(12289)
- 2022(10189)
- 2021(9148)
- 2020(7830)
- 2019(17132)
- 2018(16984)
- 2017(32605)
- 2016(17401)
- 2015(19156)
- 2014(18483)
- 2013(18189)
- 2012(16372)
- 2011(14523)
- 2010(14862)
- 2009(14198)
- 2008(14368)
- 2007(13334)
- 2006(11863)
- 2005(10984)
- 学科
- 业(84838)
- 企(77705)
- 企业(77705)
- 济(72694)
- 经济(72574)
- 管理(72453)
- 方法(30131)
- 业经(28267)
- 财(27620)
- 农(26219)
- 数学(21922)
- 数学方法(21746)
- 务(20518)
- 财务(20499)
- 财务管理(20475)
- 制(20461)
- 技术(20312)
- 企业财务(19406)
- 农业(18454)
- 中国(18041)
- 体(15271)
- 划(14878)
- 理论(14729)
- 策(14191)
- 技术管理(13785)
- 和(13452)
- 体制(13209)
- 银(12065)
- 银行(12036)
- 贸(11924)
- 机构
- 学院(250289)
- 大学(243995)
- 济(108441)
- 经济(106502)
- 管理(103206)
- 理学(88454)
- 理学院(87649)
- 管理学(86639)
- 管理学院(86157)
- 研究(77154)
- 中国(63101)
- 财(53643)
- 京(50237)
- 科学(43449)
- 农(42676)
- 财经(41402)
- 江(39942)
- 所(37613)
- 经(37452)
- 中心(35726)
- 业大(35568)
- 农业(33293)
- 研究所(33284)
- 经济学(32493)
- 北京(31135)
- 州(30652)
- 财经大学(30325)
- 商学(29566)
- 商学院(29308)
- 经济学院(29241)
- 基金
- 项目(160382)
- 科学(129527)
- 研究(121157)
- 基金(117990)
- 家(100954)
- 国家(99994)
- 科学基金(88651)
- 社会(80273)
- 社会科(76246)
- 社会科学(76227)
- 省(64773)
- 基金项目(62639)
- 自然(55466)
- 教育(54501)
- 自然科(54261)
- 自然科学(54248)
- 自然科学基金(53443)
- 划(51999)
- 编号(47653)
- 资助(46310)
- 创(40375)
- 业(37843)
- 成果(37723)
- 创新(36682)
- 制(36675)
- 部(35757)
- 重点(35515)
- 发(34612)
- 国家社会(33421)
- 课题(32820)
- 期刊
- 济(127715)
- 经济(127715)
- 研究(75819)
- 中国(53647)
- 财(46155)
- 管理(45534)
- 农(41023)
- 科学(33140)
- 学报(32231)
- 农业(28010)
- 大学(26274)
- 学学(25031)
- 融(24874)
- 金融(24874)
- 技术(23975)
- 业经(23861)
- 教育(23756)
- 财经(21332)
- 经济研究(20151)
- 经(18444)
- 业(17618)
- 问题(15899)
- 技术经济(15502)
- 财会(13391)
- 商业(13265)
- 科技(13235)
- 现代(13164)
- 世界(12112)
- 贸(12079)
- 会计(11876)
共检索到383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日东 汤锦锋 宋红艳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赤平 孔莉霞
从技术创新角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回归主业,对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全国1763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和低盈利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远慧 王靖伊 陈蓉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制造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产业融合,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尤其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中作用更强。研究发现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金融股权关联实践提升其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宵旭 韩永楠 葛鹏飞
提高自主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但如何更好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则有助于创新驱动战略在制造业中的落实。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原理,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并对行业及地区层面的时间演变走势与差异性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处于轻度失调至中度失调衰退型之间,即制造业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弱,全要素生产率也未给予自主创新足够的推动。(2)分行业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大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分地区看,东部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大于中部和西部。(3)差异性结果显示,行业间的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差异在趋同,地区间的差异先缩小后扩大。本研究测度并分析的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结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选择性产业政策,更好实现二者关系的融合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曹海曼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艳
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遵循文献梳理、理论探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逻辑行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验证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艳
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遵循文献梳理、理论探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逻辑行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验证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萍 彭丽 李晓宁
从全国层面上看,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应当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公共交通、信息设施、流通体制等方面建设,加大流通产业扶持力度,重视流通产业并努力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流通技术进步 流通效率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利平
本文利用2006—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估计了"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效应。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间,"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互联网+"对TFP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互联网+"对TFP的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而非技术进步驱动型。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发现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尽管"互联网+"能够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收效甚微,互联网行业必须扭转重商业模式轻技术创新的错误导向,传统行业等非互联网行业则应当将资源主要集中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应该舍本逐末地盲目追逐"互联网+"概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