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3)
- 2023(11132)
- 2022(9810)
- 2021(9159)
- 2020(7742)
- 2019(17758)
- 2018(17833)
- 2017(34498)
- 2016(18690)
- 2015(21103)
- 2014(21276)
- 2013(21146)
- 2012(19447)
- 2011(17486)
- 2010(17514)
- 2009(16039)
- 2008(15479)
- 2007(13668)
- 2006(11945)
- 2005(10668)
- 学科
- 济(76121)
- 经济(76031)
- 管理(54838)
- 业(51560)
- 企(43233)
- 企业(43233)
- 方法(35095)
- 数学(29652)
- 数学方法(29302)
- 农(19852)
- 中国(19771)
- 学(18641)
- 财(18164)
- 业经(17376)
- 地方(15061)
- 理论(14740)
- 农业(13207)
- 贸(13135)
- 贸易(13127)
- 和(13119)
- 制(13075)
- 易(12524)
- 教育(11968)
- 环境(11680)
- 技术(11586)
- 银(11119)
- 银行(11083)
- 务(11078)
- 财务(11010)
- 财务管理(10991)
- 机构
- 大学(272052)
- 学院(269351)
- 管理(107186)
- 济(103805)
- 经济(101459)
- 理学(92928)
- 理学院(91897)
- 管理学(90343)
- 管理学院(89854)
- 研究(88451)
- 中国(64763)
- 京(58323)
- 科学(56096)
- 财(48265)
- 所(44295)
- 农(40594)
- 研究所(40453)
- 业大(39669)
- 中心(39286)
- 财经(38858)
- 江(38308)
- 范(37753)
- 师范(37431)
- 北京(37177)
- 经(35197)
- 院(32011)
- 州(31760)
- 农业(31643)
- 经济学(30456)
- 师范大学(30361)
- 基金
- 项目(183399)
- 科学(143426)
- 研究(135530)
- 基金(131968)
- 家(114241)
- 国家(113233)
- 科学基金(97254)
- 社会(83843)
- 社会科(79249)
- 社会科学(79225)
- 省(71810)
- 基金项目(70563)
- 自然(63445)
- 教育(62079)
- 自然科(61929)
- 自然科学(61914)
- 自然科学基金(60776)
- 划(60288)
- 编号(56390)
- 资助(54282)
- 成果(45794)
- 重点(40558)
- 部(40145)
- 发(38576)
- 课题(38461)
- 创(37798)
- 创新(35121)
- 项目编号(35017)
- 科研(34843)
- 教育部(34481)
- 期刊
- 济(118254)
- 经济(118254)
- 研究(84719)
- 中国(48431)
- 学报(43903)
- 科学(39594)
- 管理(39449)
- 农(36246)
- 财(35448)
- 教育(33718)
- 大学(33143)
- 学学(30827)
- 农业(25407)
- 技术(22895)
- 融(20994)
- 金融(20994)
- 业经(20551)
- 经济研究(20172)
- 财经(19244)
- 图书(16696)
- 经(16282)
- 问题(14707)
- 理论(14358)
- 商业(14043)
- 实践(13204)
- 践(13204)
- 科技(13099)
- 技术经济(12892)
- 业(12476)
- 版(12359)
共检索到39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先轸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对于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已有的研究却都忽略这一作用的微观机制。文章通过梳理国外相关研究,以社会分工导致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为逻辑起点,从节约搜寻成本、解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降低退换货成本等角度对流通促进消费的微观功能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
流通 消费 微观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力
本文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政策失效的原因着手,指出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行为目标并不是在收入一定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力图保持稳定的效用水平,追求支出最小化,以增加储蓄,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并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给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效用 决策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鹄
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丁鹄(一)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希望将来在《中央银行法》中,会把这点更具体点确定下来。三中全会要求全国全民抓住机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从海
本文借助于数理模型和状态描述 ,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了消费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与个人收入、个人财富、预期和个人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指出它们之间虽有相关性 ,但很不确定。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以及金融制度创新 ,可能更有助于消费信用的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春
论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江春目前,我国研究金融市场的论著虽然并不少,但这些论著却几乎没有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过真正深入的探讨。这既不利于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又不利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因此,本文将集中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碧云 郭壮哲 易行健 张凌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消费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居民各类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宽社会网络机制推动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处于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高数字基础设施和高金融可得性地区的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应用是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为本 杨艳红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是近30年来西方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大学派围绕微观基础研究而展开的争论,并评述了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超越微观基础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倪克勤 叶菲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学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它的发展极大加深了人们对于金融市场运作、金融交易过程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相对股票市场而言,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最近十年中发展迅速。本文将介绍近两年来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研究在做市商行为和汇率决定理论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市场微观结构 做市商行为 指令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德容
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消费的主人。消费活动的主体,消费领域的主人。发挥主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领域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消费主体的质量,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到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是建立合理消费模式的微观基础。一、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消费者作为消费活动,消费过程的主体,消费者本身的素质、质量的高低,对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对消费模式都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消费主体的素质高,就有利于提高消费客体的质量,有利于处理好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关系,提高消费效益,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立佳
市场设计是微观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先行研究者已因这一学科对现实世界经济实践活动的巨大影响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市场设计中,经济学家的角色从理论家转变为工程师。他们或改良和提升原有经济机制的效率,或利用各种经济理论积极设计新的经济机制。本文旨在梳理市场设计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的案例,从双向市场、拍卖和匹配三个方面综述了市场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涵盖了学校录取问题、就业市场的匹配、肾移植的匹配问题、3G牌照拍卖和频段拍卖、网络广告拍卖和其他拍卖设计等多个活跃的市场设计领域,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了国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市场设计 机制设计 拍卖 匹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发勤 周默涵 刘梦珣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但其中又包含怎样的微观机制?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并利用2007~2012年中国实施的“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考察“家电下乡”政策所引致的内循环促进外循环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当对国内销售进行补贴时,企业边际回报增加,国内销售额上涨,使得企业投资生产率提高,从而降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边际成本。其结果是,出口因边际成本的降低获得增长。因此,国内销售促进出口增加是由企业内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家电下乡”显著促进了国内家电产品销量增加,在此基础上,家电产品内需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其出口。该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增加行业控制变量、不同地区和分省份回归以及不同的倍差估计情形中均表现出很强的稳健性。这些发现表明,家电产品内需对外需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首次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观中的内循环促进外循环部分提供了微观理论机制和相关实证证据。
关键词:
双循环 “家电下乡” 双重差分 相互促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高产
集聚经济有很多潜在的源泉,其中一些已被马歇尔所提出,包括知识外溢、劳动力市场蓄水池和投入品共享等。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国内市场效应、消费经济性和寻租相继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全面揭示了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原因和趋势,并在最后的结论中进行了评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友芝
当前 ,我国保险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市场失灵 ,一方面某些保险人及其行为代理人违背诚信原则 ,引起了公众的信任危机 ,抑制了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另一方面保险人之间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态势牺牲了保险市场的经营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保险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分布格局所致。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 ,提供了一个矫正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制度安排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微观理论框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李大勇
本文从分析企业价格的虚拟化入手,论述了企业价格的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微观基础,从而进一步论述了现代企业估价的特点:整体性与信息性,提出了适合现代资产定价的理论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阐述了现代企业资产估价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微观基础 虚拟经济 企业估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德伟 盖建玲 陶学新
一、税收政策与微观基础的矛盾 税收是国家财力的基本来源,也是财政政策的有力的政策手段。然而,1987年全国国有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的几年实践表明,现行承包制与税收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摩擦:从静态效果看,利税承包的确在现有水平上部分达到了稳定财政收入的目的;但从长期的、动态的效果看,利税承包既包死了企业,也包死了税收。 首先,企业利税承包不能负亏,这是因为承包者不可能对巨大的国有资产真正负责。近年来,亏损企业数及亏损总额连年上升,1991年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总额达367亿元,占其利税总额的22%,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其次,人们常说利税承包负盈不负亏,实际上,其“负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