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0)
- 2023(9278)
- 2022(7501)
- 2021(7215)
- 2020(5755)
- 2019(12851)
- 2018(13023)
- 2017(23944)
- 2016(13332)
- 2015(15161)
- 2014(15439)
- 2013(14826)
- 2012(14072)
- 2011(12917)
- 2010(13325)
- 2009(12345)
- 2008(12424)
- 2007(12004)
- 2006(10874)
- 2005(9805)
- 学科
- 济(53306)
- 经济(53241)
- 农(48967)
- 业(43060)
- 农业(32651)
- 管理(32489)
- 企(22846)
- 企业(22846)
- 业经(19399)
- 中国(16635)
- 地方(14379)
- 制(13966)
- 方法(13913)
- 农业经济(12453)
- 发(11647)
- 学(11430)
- 体(11202)
- 数学(10950)
- 策(10904)
- 数学方法(10716)
- 财(10350)
- 发展(9699)
- 展(9682)
- 村(9579)
- 农村(9557)
- 理论(9309)
- 银(9062)
- 银行(9037)
- 贸(8982)
- 贸易(8974)
- 机构
- 学院(192317)
- 大学(184524)
- 济(72012)
- 经济(70091)
- 研究(68891)
- 管理(68587)
- 理学(57705)
- 理学院(57046)
- 农(56640)
- 管理学(55866)
- 管理学院(55518)
- 中国(54068)
- 科学(43320)
- 农业(43256)
- 京(40605)
- 业大(36630)
- 所(35842)
- 江(33208)
- 中心(32788)
- 研究所(32173)
- 财(31899)
- 范(27635)
- 师范(27319)
- 农业大学(26621)
- 州(26192)
- 省(26114)
- 北京(24998)
- 院(24180)
- 技术(24028)
- 财经(23741)
- 基金
- 项目(121051)
- 研究(93548)
- 科学(92857)
- 基金(82289)
- 家(72267)
- 国家(71423)
- 科学基金(59167)
- 社会(55972)
- 社会科(52146)
- 社会科学(52132)
- 省(51178)
- 基金项目(43076)
- 编号(42466)
- 教育(42423)
- 划(41008)
- 自然(36327)
- 自然科(35430)
- 自然科学(35419)
- 成果(35116)
- 自然科学基金(34768)
- 资助(32744)
- 农(31677)
- 课题(29814)
- 发(28168)
- 重点(27134)
- 部(25910)
- 年(24674)
- 创(24559)
- 性(24035)
- 发展(22853)
- 期刊
- 济(99522)
- 经济(99522)
- 农(63183)
- 研究(56503)
- 中国(52054)
- 农业(42686)
- 学报(34568)
- 科学(30695)
- 教育(29254)
- 大学(26908)
- 学学(25217)
- 业经(24889)
- 管理(23507)
- 财(23502)
- 融(20508)
- 金融(20508)
- 业(19791)
- 技术(18521)
- 农业经济(14804)
- 农村(14686)
- 村(14686)
- 版(13685)
- 问题(13482)
- 经济研究(12988)
- 图书(11365)
- 业大(11216)
- 财经(11208)
- 世界(11198)
- 社会(10221)
- 农业大学(10065)
共检索到313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是农村市场与流通体系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农村规划等问题比较多,对于流通的发展关注相对比较少。激活农村市场,是为新农村活血、造血的战略举措,而建构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则成为激活农村市场一池活水的关键。发展现代流通网络成为构建新农村的支撑。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流通 造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云才 陈晓红 李丽
技能经济是劳务经济的有效提升,它对于更为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增收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根本前提,为此,公共财政应为农村劳力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撑,使技能教育与培训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
技能经济 新农村建设 战略地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长健 黄岳文 潘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补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立法体系结构比较松散,缺乏内部逻辑性,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距甚远,必须对现有的农业补贴立法进行有效的梳理。从农村市场主体、农村市场规制和农业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补贴立法的创新和完善,是新农村建设中建构我国农业补贴立法体系的科学思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文玲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农村的三农工作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农村工作将要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为敏 曹勇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中国农村物流水平低于城市,而物流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农产品进入城市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物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丽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它也是每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赢得了主动,特别对于那些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意义尤其重大。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建设新农村也就随之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农村建设 内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国富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农村金融保障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速度,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配置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构建 新农村 金融 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广钰 高一田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其对新农村建设支持不力的原因,同时给出了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却出现了群体性的信仰危机,价值体系也处于"解构"状态,因此急需"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农民信仰,从而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勤玲
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的补贴,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但当前的公共财政支持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推动新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涉及内容十分复杂,要求基层政府具备较高经济职能履行能力。但目前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流通体系的科学性不足,协调处理不同利益分歧的能力有限,科学的决策体系尚未完善。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必须提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能力,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的财政支持行为。
关键词:
农村流通体系 公共财政 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勤玲
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的补贴,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但当前的公共财政支持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推动新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涉及内容十分复杂,要求基层政府具备较高经济职能履行能力。但目前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流通体系的科学性不足,协调处理不同利益分歧的能力有限,科学的决策体系尚未完善。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必须提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能力,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的财政支持行为。
关键词:
农村流通体系 公共财政 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勤玲
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的补贴,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但当前的公共财政支持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推动新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涉及内容十分复杂,要求基层政府具备较高经济职能履行能力。但目前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流通体系的科学性不足,协调处理不同利益分歧的能力有限,科学的决策体系尚未完善。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必须提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能力,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的财政支持行为。
关键词:
农村流通体系 公共财政 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常铁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雷晓明 陈宁化
该文首先从人本价值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目标导向及实现方式内涵;进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产权条件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条件;并从农民自身出发,认为农民具备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性前提,同时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制度和政策特点,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公共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