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6)
- 2023(12079)
- 2022(9993)
- 2021(9263)
- 2020(7964)
- 2019(18315)
- 2018(18113)
- 2017(35515)
- 2016(18422)
- 2015(20308)
- 2014(19715)
- 2013(19458)
- 2012(17384)
- 2011(15212)
- 2010(15792)
- 2009(14999)
- 2008(15234)
- 2007(13960)
- 2006(12421)
- 2005(11274)
- 学科
- 业(87812)
- 济(84270)
- 经济(84075)
- 企(81830)
- 企业(81830)
- 管理(73081)
- 方法(38027)
- 业经(29386)
- 数学(29292)
- 数学方法(28747)
- 财(27437)
- 农(26240)
- 务(20975)
- 财务(20932)
- 财务管理(20916)
- 中国(20845)
- 技术(20710)
- 企业财务(19826)
- 农业(18346)
- 理论(17979)
- 制(16945)
- 策(16252)
- 划(15569)
- 和(15124)
- 技术管理(13891)
- 经营(13336)
- 体(13240)
- 地方(13063)
- 企业经济(13055)
- 贸(12229)
- 机构
- 学院(262090)
- 大学(255841)
- 济(112905)
- 管理(111582)
- 经济(110906)
- 理学(96023)
- 理学院(95164)
- 管理学(93543)
- 管理学院(93054)
- 研究(77754)
- 中国(63371)
- 财(53918)
- 京(53043)
- 科学(43940)
- 财经(41918)
- 江(40813)
- 农(38950)
- 经(37900)
- 所(37467)
- 中心(35912)
- 业大(34978)
- 经济学(33496)
- 北京(33300)
- 研究所(33258)
- 州(32006)
- 商学(31588)
- 商学院(31316)
- 财经大学(30635)
- 农业(30089)
- 经济学院(30081)
- 基金
- 项目(168335)
- 科学(136530)
- 研究(127043)
- 基金(124095)
- 家(105528)
- 国家(104565)
- 科学基金(93748)
- 社会(84568)
- 社会科(79544)
- 社会科学(79518)
- 省(68295)
- 基金项目(65018)
- 自然(59473)
- 教育(58688)
- 自然科(58297)
- 自然科学(58287)
- 自然科学基金(57345)
- 划(54629)
- 编号(50821)
- 资助(50122)
- 创(41547)
- 成果(39721)
- 创新(37693)
- 业(37647)
- 部(37135)
- 重点(37047)
- 发(36031)
- 课题(34733)
- 国家社会(34539)
- 制(33538)
- 期刊
- 济(130157)
- 经济(130157)
- 研究(78446)
- 中国(54971)
- 管理(49708)
- 财(46937)
- 农(37027)
- 科学(33719)
- 学报(31499)
- 教育(28083)
- 技术(27702)
- 大学(26143)
- 农业(25137)
- 学学(24558)
- 业经(24077)
- 融(23939)
- 金融(23939)
- 财经(21770)
- 经济研究(21361)
- 经(18911)
- 技术经济(17034)
- 业(16652)
- 问题(15970)
- 商业(14321)
- 统计(14295)
- 策(14286)
- 财会(13728)
- 现代(13432)
- 科技(13287)
- 世界(12274)
共检索到398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然 王亚芬
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中介作用的基础上,构建链式中介模型并采用流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流通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在直接作用中结构性资本的影响效应最强,在间接作用中知识流耦合与知识共创不仅具有独立中介效应,还存在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的链式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念 简兆权 王鹏程
围绕动态能力理论,挖掘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前因变量,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85家制造企业数据检验研究假设。基于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均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为链式中介。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为:制造企业需重视对大数据分析的投资,通过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高资源拼凑、高组织敏捷性和服务创新高绩效;同时需重视采取资源拼凑战略行为,通过有意识地将现有资源进行组拼以率先实现对新服务需求的满足、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创新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荣 叶莉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企业数据,聚焦"融资约束→企业自身研发投入"链条于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链式传导作用,探索金融科技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且其对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加显著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金融科技→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0105,企业创新绩效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其中有0.0105个百分点是通过该链式中介路径实现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荣 叶莉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企业数据,聚焦"融资约束→企业自身研发投入"链条于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链式传导作用,探索金融科技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且其对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加显著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金融科技→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0105,企业创新绩效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其中有0.0105个百分点是通过该链式中介路径实现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耿晶晶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405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可进一步夯实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揭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知识作用路径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服务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军伟 胡立君
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并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网络中社会资本的自愿供给问题。模型分析表明,在企业社会资本的供给决策过程中,纳什均衡解是可以达到的,但它小于帕累托最优解。论文还指出,企业的规模是影响企业社会资本均衡供给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文霞 杨杰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企业家导向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51家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正向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②外部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吸收能力不仅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还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凤 刘德胜 刘昊蓉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大量关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人才如何影响开放式创新缺乏深入探讨。立足数字化赋能的视角,基于“数字人才—知识搜索—开放式创新”的基本逻辑,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93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人才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数字人才通过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对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也有正向影响。同时,IT能力正向调节了数字人才通过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对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结论对中小企业如何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莎莎 李琳 伍紫君 王震
作为重要的创新来源,客户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客户纳入创新过程是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的关键路径。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客户参与、动态能力、产业环境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269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客户参与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即客户参与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越好;(2)企业的动态能力中介了客户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3)产业环境的复杂性负向调节了这种中介作用,即环境复杂性越高,客户参与通过企业动态能力对其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越小。
关键词:
客户参与 动态能力 产业环境 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日益重要。跨界融合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企业的跨界知识搜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深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8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从双元创新视角,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跨界知识搜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问题。研究表明:跨界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和渐进式两种创新模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对跨界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双重中介效应,其中,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吸收能力对跨界知识搜寻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两种创新模式的中介效应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以上结论对厘清跨界知识搜寻,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具有以下启示: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跨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创新绩效;需要选择适宜自身资源和知识搜寻能力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对以上过程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霞 路正南
文章从企业社会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及其三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引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才能更为科学地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构建了关于三个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模型所包含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对35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吸收能力起到调节性中介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晓永 赵曙明 吴青熹
已有文献在探讨和实证学习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同时,却缺乏学习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的探索。文章把视线投向学习导向、团队信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三者关系,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学习导向、团队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团队信任在学习导向和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构建起学习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学习导向 团队信任 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建民 王红燕
以企业的知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205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资本的外部横向关系资本与纵向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斜向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在吸收能力与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下,横向与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性加强;斜向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由U型关系转化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雪 牛鹏飞 李晓义 司维鹏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服务创新理论构建社会资本、服务创新类型和服务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213家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的社会资本在2种服务创新类型中介作用下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服务创新类型下,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于服务创新的影响效果是显著不同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丹丽 付益鹏 高琨
以创新生态系统为视角,引入创新资源互动与生态系统规范机制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究价值共创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基于307家企业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和层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不完全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创新资源互动部分中介价值共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生态系统规范机制部分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创新资源互动的影响。最后提出,创新生态系统调控方与企业要差异化地制定提升创新绩效的实施方案,营造活跃的创新资源互动氛围,形成并完善系统内生态规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