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2)
- 2023(16870)
- 2022(14530)
- 2021(13286)
- 2020(11161)
- 2019(25038)
- 2018(24629)
- 2017(47645)
- 2016(25686)
- 2015(28221)
- 2014(28131)
- 2013(28002)
- 2012(25812)
- 2011(23568)
- 2010(23396)
- 2009(21334)
- 2008(20617)
- 2007(18083)
- 2006(15797)
- 2005(13732)
- 学科
- 济(121871)
- 经济(121759)
- 管理(70800)
- 业(66523)
- 企(53873)
- 企业(53873)
- 方法(49061)
- 数学(42799)
- 数学方法(42394)
- 农(28528)
- 地方(27960)
- 中国(27499)
- 学(27028)
- 业经(25239)
- 财(23960)
- 农业(19284)
- 贸(18519)
- 贸易(18509)
- 制(18356)
- 环境(17834)
- 易(17800)
- 地方经济(16961)
- 和(16920)
- 技术(16495)
- 理论(16282)
- 产业(15785)
- 融(15269)
- 金融(15266)
- 银(14989)
- 银行(14919)
- 机构
- 大学(373985)
- 学院(372951)
- 济(155713)
- 经济(152626)
- 管理(143884)
- 研究(132506)
- 理学(125709)
- 理学院(124220)
- 管理学(121996)
- 管理学院(121346)
- 中国(94095)
- 科学(85331)
- 京(79338)
- 所(68102)
- 农(67801)
- 财(65885)
- 研究所(62848)
- 业大(60740)
- 中心(57900)
- 财经(54029)
- 农业(53728)
- 江(53136)
- 北京(49541)
- 经(49159)
- 范(48231)
- 院(47910)
- 经济学(47827)
- 师范(47654)
- 经济学院(42952)
- 州(42894)
- 基金
- 项目(262706)
- 科学(205647)
- 基金(191200)
- 研究(183733)
- 家(170276)
- 国家(168950)
- 科学基金(143324)
- 社会(117659)
- 社会科(111683)
- 社会科学(111652)
- 省(102859)
- 基金项目(102362)
- 自然(95108)
- 自然科(92876)
- 自然科学(92848)
- 自然科学基金(91174)
- 划(87168)
- 教育(82241)
- 资助(77986)
- 编号(71881)
- 重点(59326)
- 发(57414)
- 部(56655)
- 成果(56636)
- 创(54523)
- 创新(51018)
- 科研(50543)
- 计划(49841)
- 课题(49834)
- 国家社会(49007)
- 期刊
- 济(171080)
- 经济(171080)
- 研究(107899)
- 学报(67403)
- 中国(64968)
- 农(60777)
- 科学(59956)
- 管理(51742)
- 大学(49313)
- 财(47563)
- 学学(47245)
- 农业(41823)
- 教育(32674)
- 技术(29742)
- 经济研究(29316)
- 融(28387)
- 金融(28387)
- 业经(27483)
- 财经(26724)
- 经(23059)
- 问题(22193)
- 业(21266)
- 科技(19374)
- 技术经济(19078)
- 版(18133)
- 商业(17811)
- 业大(17577)
- 资源(17069)
- 理论(16629)
- 现代(16461)
共检索到53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雍明 柏丽
流通业贯穿于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探究其集聚效应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演进规律、对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采用2006-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产业集聚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和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其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此外,流通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因此,最后提出完善产业集聚政策、推广低碳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争峻
流通业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流通业分为消费型流通业和生产型流通业,通过构造流通业集聚指数,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创新水平视角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流通业集聚、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和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整体流通业集聚和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在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珺 张贵祥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格局长期不均衡。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关系。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对区域经济呈先抑制后促进“U”型特征,自愿行动型呈倒“U”型特征。空间效应上,除命令控制型为倒“U”型外,其他环境规制对邻近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U”型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格局上,相较于中西部,东部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中国省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呈现出平缓的"V"字型的形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的过程,其总趋势是缩小的。(2)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经历了由地带内差异为主向地带间差异转变,区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上升。(3)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快,中部、东北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为缓慢,西南、西北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最后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地区差异变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梦昱 沈坤荣
本文系统考察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符合威廉姆森假说。就全国而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背离共轭状态;分区域样本中,中部地区人才和产业集聚处于协同发展的共轭驱动状态,东、西部地区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影响,产业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人才集聚则表现出非线性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耀华 蒋勇 付晓东
金融集聚是当前金融发展的显著空间分布结构特征。文章以经典内生增长模型作为框架,用金融集聚因素和创新研发支出作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因子,就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效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汇集全国285个地市11年的GDP、存贷款余额等基础数据,并采用"永续盘存法(PIM)"计算各地的实际资本存量,得到计量面板数据。计量分析部分采用SDM、SEM等模型进行空间回归,为了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动态GM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测算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对当地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金融资源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将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开展空间计量,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集聚对于不同区域经济影响有所差别。金融集聚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促进金融集聚带动本地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集聚测度 空间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永丰
流通业集聚可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集聚能够显著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流通业集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立慧
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可促进生产和消费,通过节约社会交易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总体效率。本文利用相关省市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单位根检验,通过研究各个地区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得知二者呈现均衡关系,流通产业能明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区域经济 经验数据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立慧
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可促进生产和消费,通过节约社会交易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总体效率。本文利用相关省市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单位根检验,通过研究各个地区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得知二者呈现均衡关系,流通产业能明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区域经济 经验数据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院丽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流通绩效制约着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在倡导构建流通产业全渠道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着流通产业的发展,且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的特征,导致我国区域流通经济发展不均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流通产业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果,进而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内陆省域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四个区域,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作用趋缓。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对西部地区流通效率促进更为明显,而固定投资、产业结构则对东部、东北部区域流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基于流通要素空间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促进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丽娜 何斌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合考察区域的资本支出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合理引导企业进行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