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6)
- 2023(9130)
- 2022(7590)
- 2021(6508)
- 2020(5258)
- 2019(11719)
- 2018(11180)
- 2017(21687)
- 2016(11514)
- 2015(12312)
- 2014(11962)
- 2013(11906)
- 2012(10852)
- 2011(9848)
- 2010(9652)
- 2009(8590)
- 2008(8328)
- 2007(7184)
- 2006(6334)
- 2005(5246)
- 学科
- 济(55375)
- 经济(55328)
- 业(31882)
- 管理(31687)
- 企(23364)
- 企业(23364)
- 方法(23052)
- 数学(20774)
- 数学方法(20639)
- 中国(15417)
- 农(15110)
- 地方(13374)
- 业经(13049)
- 产业(11767)
- 环境(10879)
- 学(10529)
- 农业(10160)
- 贸(9671)
- 贸易(9669)
- 技术(9592)
- 财(9403)
- 易(9219)
- 发(7457)
- 划(7293)
- 城市(7120)
- 地方经济(7041)
- 制(6958)
- 结构(6349)
- 和(6261)
- 融(6049)
- 机构
- 学院(170890)
- 大学(168425)
- 济(74694)
- 经济(73409)
- 管理(65778)
- 研究(60588)
- 理学(58507)
- 理学院(57824)
- 管理学(56853)
- 管理学院(56568)
- 中国(41854)
- 科学(40134)
- 农(37751)
- 京(35272)
- 业大(32363)
- 所(30887)
- 农业(30433)
- 研究所(28869)
- 财(27911)
- 中心(26719)
- 江(23816)
- 财经(23749)
- 经济学(23721)
- 院(21871)
- 经济学院(21806)
- 经(21734)
- 北京(21060)
- 农业大学(20666)
- 范(20287)
- 师范(19933)
- 基金
- 项目(127896)
- 科学(101522)
- 基金(95075)
- 家(86442)
- 国家(85784)
- 研究(84252)
- 科学基金(73374)
- 社会(57846)
- 社会科(55294)
- 社会科学(55277)
- 基金项目(51548)
- 省(50957)
- 自然(49241)
- 自然科(48194)
- 自然科学(48181)
- 自然科学基金(47340)
- 划(42980)
- 资助(37101)
- 教育(36187)
- 编号(30004)
- 发(29430)
- 重点(29163)
- 创(27551)
- 部(26790)
- 计划(26167)
- 创新(25905)
- 国家社会(25253)
- 科研(24512)
- 业(23527)
- 发展(22980)
共检索到229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宣旸 张万里
基于2012-2014年住建部和科技部提出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数据,使用2009-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SBM-Malmquist-Luenberger方法计算并分解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智慧城市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研究专业化和多样化等经济集聚变量的影响机制,最终引入地区和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显著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制造业专业化没有中介智慧城市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最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经济集聚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显著性差;城市规模越大,经济集聚的正向中介效应就越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陈昱帆 花俊国
[目的]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践行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方法]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结果]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中部地区整体提升;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据此提出了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集聚发展、优化地理布局、完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鸿雁 李林波
随着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如何构建协调的区域竞争关系及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俨然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了区域竞争与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区域竞争显著抑制了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与区域政府税收竞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拥挤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外部性,而多元化集聚与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集中排放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且两者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异质性的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体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光军 夏帆
物流产业集聚一方面能够通过专业化的分工、竞争效应促进生产率提升,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进而造成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此,阐明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物流产业制定长远规划、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阐释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关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物流基础设施、能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政府干预的积极影响,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华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集聚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前沿技术进步共同驱动逐渐转变为由前沿技术进步独自驱动;(2)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作用不显著;(3)MAR外部性虽然能够促进技术效率改善,但没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是因为技术效率恶化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前沿技术进步,并且通过前沿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体欣 倪志兴 许瑞琦
本文基于2003-2016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当集聚水平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反而会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的渠道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市场化与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愈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适度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间人才、知识、技术交流合作,健全市场要素流动体制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莉娟
本文基于2009-2021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更换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剔除异常值后依旧稳健。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对大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作用较为显著。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