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1)
- 2023(13148)
- 2022(11001)
- 2021(9934)
- 2020(8619)
- 2019(19722)
- 2018(19502)
- 2017(38677)
- 2016(21030)
- 2015(23787)
- 2014(23649)
- 2013(23341)
- 2012(21491)
- 2011(19412)
- 2010(19529)
- 2009(18161)
- 2008(17926)
- 2007(16179)
- 2006(13719)
- 2005(11964)
- 学科
- 济(94980)
- 经济(94883)
- 业(60557)
- 管理(59613)
- 方法(49039)
- 企(49005)
- 企业(49005)
- 数学(44421)
- 数学方法(43811)
- 农(24546)
- 财(22375)
- 中国(22238)
- 业经(20586)
- 贸(18456)
- 贸易(18452)
- 易(17823)
- 地方(17631)
- 学(17485)
- 农业(16229)
- 制(15238)
- 务(14615)
- 财务(14577)
- 财务管理(14541)
- 技术(14431)
- 产业(14081)
- 企业财务(13759)
- 理论(13052)
- 银(12631)
- 银行(12579)
- 和(12558)
- 机构
- 学院(308591)
- 大学(306513)
- 济(128932)
- 经济(126545)
- 管理(121183)
- 理学(106442)
- 理学院(105319)
- 管理学(103342)
- 管理学院(102802)
- 研究(99564)
- 中国(73427)
- 科学(63287)
- 京(62926)
- 农(57545)
- 财(55815)
- 所(50993)
- 业大(50485)
- 研究所(46809)
- 中心(46373)
- 农业(46002)
- 财经(45979)
- 江(44593)
- 经(41793)
- 经济学(40359)
- 北京(38889)
- 范(37166)
- 经济学院(36990)
- 师范(36650)
- 州(35415)
- 院(35353)
- 基金
- 项目(213056)
- 科学(167611)
- 基金(155753)
- 研究(148213)
- 家(137661)
- 国家(136559)
- 科学基金(117173)
- 社会(95348)
- 社会科(90707)
- 社会科学(90678)
- 省(84778)
- 基金项目(82701)
- 自然(78207)
- 自然科(76504)
- 自然科学(76480)
- 自然科学基金(75169)
- 划(71255)
- 教育(68912)
- 资助(64727)
- 编号(58448)
- 重点(48279)
- 部(46884)
- 发(45988)
- 成果(45202)
- 创(45113)
- 创新(42092)
- 科研(41776)
- 计划(40815)
- 课题(40291)
- 教育部(40023)
共检索到42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莉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产业也取得了转型升级新契机。本文首先对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再分别从流通产业的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对流通产业的效益进行评价,基于劳动生产率分析法和结构偏离度分析法分析几大重点流通行业的效益,最后建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对流通产业就业量的影响回归模型,并采用ADF检验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回归模型做出评价。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就业规模 回归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漫宇
本文在分析流通产业规模经济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使用实证的方法得出中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并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最后对提升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流通产业 规模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思维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就业问题随着经济进步得以改善。具体表现为,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国内劳动力就业提供了保障,以零售、批发为主的流通产业迅速发展,其增加了社会就业的数量与种类。然而,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解决就业问题并非只有积极作用,同时其也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有关劳动力就业的运行机制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流通产业 转型升级 劳动力就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市场实现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价值的最终实现,市场实现必须借助于流通产业来完成。生产企业以实物形态体现的有形商品和以服务形式体现的无形商品都是通过流通产业整个体系的运转而获得价值实现的。流通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同时它也决定着市场关系的发育成型乃至市场机制的成熟完善,因此,对流通产业的发展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拟对我国转型期流通产业发展的特征、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流通产业的改革调整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方军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的创新与居民消费互为因果关系,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的升级能够推动流通产业的创新,其中流通产业的创新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需要更加重视流通产业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向东 张小军 石明明
本文认为流通产业在生产的前福特主义、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增长方式的3阶段转换,据此,构建了一个逻辑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中国流通产业同时出现了由资本与技术共同驱动发展的趋势,即发生着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跃迁。客观上,这就要求我国的流通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阶段转换 增长方式 索洛余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黎明 刘彦志
论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流通产业结构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协整分析,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变化与我国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31个省市地区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流通产业对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司增绰
文章通过选取1995-2011年我国及各省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SUR模型对流通产业促进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面板数据截面之间存在着可能同期相关,文章利用可以修正相关性的面板数据似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与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产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益的提高、产业环境的完善都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个体截距效应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居民消费 规模 经营效益 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媛媛 叶舜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创新是现代商业模式更迭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构建2012-2019年时间序列的STR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效果显著,存在跨越门槛值后的驱动力非线性特征,且数字产业总产值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具有延展性,产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在线性区制内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明显衰减的弱关联关系;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间存在结构转变和速度转变的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阈值附近的转换速度较快,移动网络接入流量和国家研发占比在"低-高"区制转换中未产生"跳跃"式驱动。本文最后提出强化流通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萍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得出三个主要结论:流通产业作为一个产业规模较小,传统方法的分析低估了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流通产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消费的服务力,使其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由于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传导机制的阻塞,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影响力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婉瑛 尤绪超
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影响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流通产业经营效益、流通产业发展环境、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四个维度10个指标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发达的流通产业是居民最终消费得以实现的基础,其对居民消费升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助推作用就越显著;进一步地,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反馈作用,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正向指导居民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反过来,居民消费升级也能够通过消费反馈的形式促进流通产业发展。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消费升级 理论机制 面板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根荣 李欣欣
城市化提供了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需求引擎",反过来,流通产业可以为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实现提供支持,进而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到城市化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结论;并就此提出了抓住城市化机遇,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流通产业 格兰杰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宏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对我国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受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前后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只在改革开放时期存在因果关系,且只存在流通产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单方面的推动作用,而工业化进程并没有成为拉动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
工业化 流通产业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