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1)
2023(14830)
2022(12306)
2021(11115)
2020(9248)
2019(21015)
2018(21019)
2017(40972)
2016(21862)
2015(24674)
2014(24828)
2013(24657)
2012(22463)
2011(20334)
2010(20428)
2009(18687)
2008(17831)
2007(15775)
2006(14176)
2005(12572)
作者
(64055)
(53367)
(53052)
(50592)
(33929)
(25355)
(23936)
(20954)
(20230)
(18999)
(18075)
(17992)
(17002)
(16968)
(16404)
(16283)
(15911)
(15392)
(15269)
(15027)
(13235)
(13111)
(12824)
(12106)
(12034)
(11903)
(11682)
(11418)
(10786)
(10356)
学科
(112992)
经济(112887)
管理(62815)
(59585)
(48790)
企业(48790)
方法(43024)
数学(37156)
数学方法(36842)
中国(26895)
地方(26532)
(26222)
业经(24600)
(21674)
(20867)
农业(17581)
(16557)
地方经济(16066)
产业(15983)
环境(15489)
(15388)
贸易(15378)
(15362)
理论(15146)
技术(14742)
(14723)
(13602)
(13585)
金融(13583)
(13359)
机构
大学(321892)
学院(321157)
(140441)
经济(137695)
管理(128107)
理学(111133)
研究(110255)
理学院(109935)
管理学(108213)
管理学院(107634)
中国(79606)
(68167)
科学(66274)
(59755)
(54635)
研究所(49806)
财经(48607)
(48386)
中心(48356)
(46407)
业大(45889)
(44080)
经济学(43633)
北京(43056)
(41736)
师范(41399)
(39804)
经济学院(39086)
农业(37489)
(37481)
基金
项目(218722)
科学(172872)
研究(161491)
基金(159218)
(137652)
国家(136528)
科学基金(118017)
社会(104365)
社会科(99036)
社会科学(99009)
(85076)
基金项目(84785)
自然(74727)
自然科(72956)
自然科学(72943)
教育(72213)
自然科学基金(71636)
(70529)
编号(65176)
资助(64853)
成果(52021)
重点(48439)
(48282)
(47957)
(45297)
课题(44538)
国家社会(43330)
创新(42246)
教育部(41495)
人文(40915)
期刊
(160775)
经济(160775)
研究(99630)
中国(56980)
管理(48417)
学报(47673)
科学(45332)
(44968)
(43241)
大学(36462)
学学(34433)
农业(31105)
教育(30969)
技术(28034)
经济研究(27342)
(26034)
金融(26034)
业经(26015)
财经(24364)
(21038)
问题(20964)
技术经济(17585)
商业(15993)
图书(15838)
理论(15497)
现代(15458)
(15351)
科技(15150)
(13893)
统计(13832)
共检索到47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和支柱性产业,流通产业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被认为是我国扩大内需和结构转变的关键,通过集聚与扩散影响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通过构建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基于1978—2012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门槛;东、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水平总体上依次超越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的城镇化第三、第二和第一门槛值;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城镇化门槛存在显著空间区域特征,且经济效应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平台,促进城镇化协同发展、推动流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本文围绕夯实城镇化基础、完善释放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路径。其中,通过促进城镇化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相关重点改革及加快城镇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城镇化基础平台;通过促进"互联网+流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产业调整机制等完善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机制;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增加财税支持健全效应释放保障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本文围绕夯实城镇化基础、完善释放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路径。其中,通过促进城镇化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相关重点改革及加快城镇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城镇化基础平台;通过促进“互联网+流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产业调整机制等完善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机制;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增加财税支持健全效应释放保障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本文围绕夯实城镇化基础、完善释放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路径。其中,通过促进城镇化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相关重点改革及加快城镇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城镇化基础平台;通过促进“互联网+流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产业调整机制等完善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机制;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增加财税支持健全效应释放保障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晓红  
本文首先基于空间集聚与劳动分工等关联理论,阐述了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提升本区域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而对邻边区域城镇化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为更好验证外在因素的影响效果,加入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工业水平、外商利用水平均与本区域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与邻居省份呈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对城镇化影响作用不够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水平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框架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城镇化要求商业网点不断扩充加密、服务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演进和技术创新步伐更快、产业聚集发展,从而为流通产业拓展空间提供条件。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目前中国流通产业已经表现出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外资企业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等新趋势和新特点。面对不断拓展和演化的流通发展新局面,中国流通产业未来应着力提高服务人文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快流通渠道向西延伸与下沉,积极开拓新业态和电子商务,倡导低碳商业和绿色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的非  
流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是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流通产业的高就业、高关联、高牵引和高保障作用,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结构、规模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流通产业亟需解决的新型城镇化问题后,提出了嵌入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完善流通体系、加大机制改革,梳理流通政策、完善法规制定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同现代流通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宇  郑静  涂训华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易高峰  柏建成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空间与人口三层面梳理、构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融合传导机制,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流域城镇化与能源消费间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与生活能耗模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能耗依赖较小,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区域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指出,虽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抑制作用明显,但在人口压力及资源约束加剧的新城镇化背景下,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促进量的转移,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关注居民消费引导与空间紧凑布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继续发挥规模经济的削减作用,努力实现共享经济的集约效能;各省市间则应建立互动协调机制,根据自身城镇化对能耗的影响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策略,这也是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刚   李润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的省(区、市)与中部地区提升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碳减排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呈现出先正后负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德连  
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在理论上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但是实践中流通产业并没有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得到相应发展。现实中,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双燕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结论表明,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者关系受到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城镇化影响商贸流通业的作用存在技术创新门槛。当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时,城镇化并不能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只有当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城镇化才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且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城镇化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越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静宜  
本文认为城镇化发展会通过创造大量消费需求进而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城镇化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并非呈现线性关系。基于1997-2016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分组回归、交互项回归和门槛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非线性关系。结论表明,城镇化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一个金融发展门槛,只有当金融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时,城镇化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而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化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会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