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2)
- 2023(13675)
- 2022(11330)
- 2021(10382)
- 2020(8555)
- 2019(19633)
- 2018(19529)
- 2017(38150)
- 2016(20444)
- 2015(22977)
- 2014(22994)
- 2013(22610)
- 2012(20384)
- 2011(18173)
- 2010(17966)
- 2009(16118)
- 2008(15420)
- 2007(13491)
- 2006(11771)
- 2005(10166)
- 学科
- 济(86935)
- 经济(86845)
- 管理(56977)
- 业(56100)
- 企(45634)
- 企业(45634)
- 方法(38379)
- 数学(33117)
- 数学方法(32793)
- 农(23736)
- 中国(23425)
- 业经(21279)
- 地方(19952)
- 财(18722)
- 学(17718)
- 农业(15783)
- 产业(14306)
- 技术(14137)
- 贸(13974)
- 贸易(13966)
- 制(13597)
- 理论(13478)
- 易(13365)
- 和(13279)
- 环境(13273)
- 务(11481)
- 划(11439)
- 发(11422)
- 财务(11413)
- 财务管理(11396)
- 机构
- 大学(290649)
- 学院(290055)
- 管理(117695)
- 济(116432)
- 经济(113977)
- 理学(103052)
- 理学院(101913)
- 管理学(100177)
- 管理学院(99665)
- 研究(95884)
- 中国(68171)
- 京(61932)
- 科学(60431)
- 财(50213)
- 所(46871)
- 农(45241)
- 业大(43891)
- 研究所(43111)
- 中心(42772)
- 财经(41390)
- 江(41149)
- 范(38923)
- 北京(38593)
- 师范(38589)
- 经(37660)
- 院(35347)
- 农业(35340)
- 经济学(35175)
- 州(33571)
- 经济学院(31970)
- 基金
- 项目(206860)
- 科学(163869)
- 研究(151190)
- 基金(150773)
- 家(131172)
- 国家(130123)
- 科学基金(112790)
- 社会(96476)
- 社会科(91602)
- 社会科学(91580)
- 基金项目(81351)
- 省(81039)
- 自然(73271)
- 自然科(71591)
- 自然科学(71577)
- 自然科学基金(70265)
- 教育(68011)
- 划(67666)
- 编号(61382)
- 资助(60646)
- 成果(48203)
- 重点(45826)
- 部(44881)
- 发(44787)
- 创(43189)
- 课题(41690)
- 创新(40231)
- 国家社会(39820)
- 科研(39025)
- 教育部(38595)
- 期刊
- 济(125621)
- 经济(125621)
- 研究(85021)
- 中国(50316)
- 学报(45202)
- 科学(42542)
- 管理(42108)
- 农(41692)
- 财(35341)
- 大学(34217)
- 学学(32195)
- 教育(30051)
- 农业(29264)
- 技术(24267)
- 业经(22679)
- 融(21034)
- 金融(21034)
- 经济研究(21016)
- 财经(19274)
- 问题(17056)
- 经(16524)
- 图书(15804)
- 科技(14871)
- 业(14729)
- 商业(14463)
- 技术经济(14042)
- 理论(13987)
- 现代(13899)
- 实践(12846)
- 践(12846)
共检索到40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晓红
本文首先基于空间集聚与劳动分工等关联理论,阐述了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提升本区域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而对邻边区域城镇化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为更好验证外在因素的影响效果,加入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工业水平、外商利用水平均与本区域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与邻居省份呈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对城镇化影响作用不够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宁 温赛
城镇化一度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商贸流通业集聚将增强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对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就业目标将有很大帮助。本文首先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流通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然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洋阳
"十三五"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基于2007-2017年数据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方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地区,东部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经济带。随后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但是对东部地区带动作用更强,对中西部地区带动作用较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维林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面临新旧动力的转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地方公共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的招商引资成为城市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分析地方公共服务影响本地要素集聚的直接机制和邻近地区的溢出机制基础上,选取我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医疗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均对本地要素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会影响本地要素集聚,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机制影响邻近地区要素集聚,且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溢出作用有所差异。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外溢作用带有局域性特征,主要在各自的作用半径内发挥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水平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框架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城镇化要求商业网点不断扩充加密、服务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演进和技术创新步伐更快、产业聚集发展,从而为流通产业拓展空间提供条件。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目前中国流通产业已经表现出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外资企业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等新趋势和新特点。面对不断拓展和演化的流通发展新局面,中国流通产业未来应着力提高服务人文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快流通渠道向西延伸与下沉,积极开拓新业态和电子商务,倡导低碳商业和绿色消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和支柱性产业,流通产业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被认为是我国扩大内需和结构转变的关键,通过集聚与扩散影响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通过构建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基于1978—2012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门槛;东、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水平总体上依次超越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的城镇化第三、第二和第一门槛值;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城镇化门槛存在显著空间区域特征,且经济效应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平台,促进城镇化协同发展、推动流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经济效应 城镇化门槛 效应释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戴一鑫 卢泓宇
利用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3)现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和政府过度干预都会制约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新宇 蒋一帆 李孟民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梁雯 孙红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设计/方法】选取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效应,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群特征;物流产业集聚在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的同时对周边省市新型城镇化具有不显著的负空间溢出效应;控制变量经济增长能够带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对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通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本文围绕夯实城镇化基础、完善释放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路径。其中,通过促进城镇化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相关重点改革及加快城镇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城镇化基础平台;通过促进"互联网+流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产业调整机制等完善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机制;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增加财税支持健全效应释放保障体系。
关键词:
城镇化 流通产业 经济效应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