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8)
2023(8084)
2022(6954)
2021(6092)
2020(5345)
2019(12360)
2018(11997)
2017(24034)
2016(12964)
2015(14772)
2014(15176)
2013(15324)
2012(14622)
2011(13286)
2010(13361)
2009(12594)
2008(12665)
2007(11558)
2006(9855)
2005(8759)
作者
(39351)
(33212)
(33132)
(31560)
(20773)
(15788)
(15220)
(12998)
(12264)
(11639)
(11210)
(11035)
(10411)
(10398)
(10383)
(10321)
(10281)
(9958)
(9526)
(9372)
(8339)
(8153)
(8114)
(7580)
(7452)
(7420)
(7333)
(7240)
(6649)
(6639)
学科
(66826)
经济(66773)
(33923)
管理(33797)
方法(29191)
(26020)
企业(26020)
数学(25989)
数学方法(25761)
地方(17919)
(17448)
中国(14927)
业经(13726)
(13202)
(12225)
(11335)
贸易(11333)
农业(11316)
地方经济(11248)
(10801)
产业(10570)
(10266)
(9470)
环境(8988)
技术(8696)
(8419)
金融(8417)
(8134)
银行(8112)
理论(7908)
机构
学院(198090)
大学(196082)
(86431)
经济(84701)
管理(75129)
研究(68088)
理学(64992)
理学院(64223)
管理学(63135)
管理学院(62759)
中国(49962)
科学(42434)
(41135)
(36758)
(35206)
(34541)
研究所(32189)
中心(31336)
(29994)
财经(29694)
业大(29684)
农业(27426)
经济学(27422)
(26733)
(26237)
师范(26015)
北京(25749)
经济学院(25074)
(24191)
(23812)
基金
项目(132012)
科学(104028)
研究(96674)
基金(94693)
(82190)
国家(81539)
科学基金(69285)
社会(61903)
社会科(58854)
社会科学(58834)
(53174)
基金项目(50515)
(44360)
自然(43350)
教育(43334)
自然科(42259)
自然科学(42246)
自然科学基金(41491)
编号(39438)
资助(38307)
成果(31328)
(31305)
重点(30396)
(29134)
(27601)
课题(27285)
创新(25884)
发展(25648)
国家社会(25558)
(25271)
期刊
(95143)
经济(95143)
研究(56427)
中国(34991)
(30898)
学报(30076)
科学(28177)
(27895)
管理(24908)
大学(22125)
学学(20954)
农业(20823)
业经(17519)
技术(17184)
教育(17030)
经济研究(16718)
(15704)
金融(15704)
财经(14447)
问题(13094)
(12607)
商业(12049)
(11366)
技术经济(11186)
统计(10967)
(10112)
(10041)
资源(9576)
(9401)
理论(9156)
共检索到284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若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区域梯次升级是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流通产业区域极化效应,并构建CRITIC-DEA模型对产业的非均衡演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流通产业区域极化效应对梯次升级的总体性影响为“外围-中心”模式,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呈倒“U”型;中部地区呈较为稳定趋势,西部地区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流通产业区域梯次升级中的结构合理化发展存在非均衡演进特征,协同发展综合效度呈正“U”型。文章最后提出维持并推进东部地区“全国排头兵”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政策扶持以及实现国家层面上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等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本文利用省份横截面数据计算我国省际流通产业发展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同时基于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探索不同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之间流通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投资力度和科技投入水平的影响现阶段较小,流通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失衡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超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定量建构包含12个二级指标的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指标的基础上,将该指标与赫芬达尔指数与H统计量进行了互补性对比分析,并通过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1998-2016年省际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内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区域间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大致呈现"U"型特征,即区域间的差异先减后增,区域间差异最小的时间点为2011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富君   万相昱  
本文基于2003-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σ和β收敛模型测算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敛系数、稳态值与收敛速度,并分析其非均衡性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非均衡性特征逐渐减弱。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β收敛性,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非均衡性特征会不断减弱。第三,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收敛速度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推动落后地区更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对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志丁  于伟  
GMS次区域合作依地缘政治、经济关系而建立,获得次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利益和非经济领域的合作是其合作的主要收益。自1992年建立以来,GMS次区域合作在合作形式、机制建设、对外贸易、投资、国际大通道建设、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禁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其合作程度仍然是相当低的。通过前期构建的次区域合作均衡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中国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只有增加区域内产业互补性,并通过贸易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增大彼此利益,朝着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梦想才能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认真  
文章将经济增长指标分解为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需求、净出口值、进出口值、财政收入、技术创新等,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比较分析了中国四大区域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与经济发展各指标空间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2005—2015年碳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1)中国碳生产率的Dagum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2)三大区域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均小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但是东部和中部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大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3)各省碳生产率存在较大的惯性。(4)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低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低,而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明玉  
本文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实施非均衡梯度推进战略的背景与框架,以及农产品加工实施非均衡梯度战略的部署与布局,最后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加工非均衡梯度战略的保障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凌一文  
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统一的市场建设则是“无形之手”效率提升的前提。本文将流通业发展与市场分割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作用机制,进而分别以流通效率和市场分割指数对流通业发展非均衡程度和市场分割程度予以表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考察其相关性在城乡收入差距和产业结构差距调节下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流通业非均衡发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市场分割指数则稳步下降,但二者的绝对值均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对于市场分割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且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差距越大,这一促增作用愈加明显;与此同时,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均存在典型的异质特征,时间维度上促增作用渐趋强化,空间维度上这一促增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宏涛  
本文选择2009-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过程。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商贸流通业效率的Dagum-基尼系数有上升趋势,不同区域之间差距扩大,尤其是区域间交叠现象是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效率动态演进过程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资源配置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各地区资源配置水平变化具有明显异质性。根据上述结论,从多个视角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从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宪浩  顾德程  
区域梯次市场及其宏观调控的原则和内容丁宪浩,顾德程一、区域梯次市场的形成与特点区域市场的建立并不能打破地区封锁,因为造成地区封锁的现实基础并未因此立即消失:(1)地区经济封锁的物质基础目前无法改变。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我国资源、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东、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