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0)
2023(12725)
2022(10732)
2021(9634)
2020(8330)
2019(18800)
2018(18427)
2017(36462)
2016(18760)
2015(21336)
2014(20741)
2013(20565)
2012(18490)
2011(16330)
2010(16163)
2009(14671)
2008(14084)
2007(11925)
2006(10082)
2005(8575)
作者
(49581)
(41435)
(41091)
(39097)
(26388)
(19604)
(18795)
(16013)
(15813)
(14615)
(14092)
(13820)
(12803)
(12638)
(12620)
(12367)
(12231)
(12183)
(11866)
(11826)
(10166)
(10018)
(9764)
(9422)
(9330)
(9232)
(8875)
(8837)
(8293)
(8055)
学科
(84575)
经济(84496)
(61013)
管理(59699)
(48947)
企业(48947)
方法(43583)
数学(39196)
数学方法(38785)
(22235)
(21212)
中国(20116)
业经(19462)
地方(16221)
(15225)
(15154)
贸易(15145)
(14588)
农业(14473)
(13952)
财务(13906)
财务管理(13876)
技术(13567)
产业(13217)
企业财务(13164)
(12255)
(11870)
银行(11863)
理论(11678)
(11345)
机构
学院(261243)
大学(260039)
(114501)
经济(112402)
管理(111818)
理学(97933)
理学院(97125)
管理学(95756)
管理学院(95257)
研究(75241)
中国(58429)
(51504)
(51349)
财经(42109)
科学(41388)
中心(38462)
(38462)
(37939)
经济学(36103)
业大(34793)
(34377)
(33147)
经济学院(32878)
(31655)
财经大学(31611)
师范(31384)
北京(31193)
(30194)
经济管理(29982)
研究所(29880)
基金
项目(184166)
科学(149182)
研究(138424)
基金(137708)
(117156)
国家(116206)
科学基金(103833)
社会(92961)
社会科(88510)
社会科学(88491)
基金项目(72540)
(71495)
自然(65171)
教育(63934)
自然科(63785)
自然科学(63775)
自然科学基金(62688)
(59059)
资助(55785)
编号(55671)
成果(43197)
(41829)
重点(40424)
(39744)
(39549)
国家社会(39522)
教育部(37470)
人文(37415)
创新(36808)
课题(36491)
期刊
(115698)
经济(115698)
研究(72394)
中国(44498)
管理(40524)
(39975)
学报(31986)
科学(31435)
(29330)
大学(26558)
技术(25007)
学学(24771)
教育(23991)
(23574)
金融(23574)
业经(21614)
财经(20833)
经济研究(20265)
农业(19977)
(17956)
问题(15515)
图书(15435)
商业(14705)
统计(13685)
技术经济(13498)
(12865)
理论(12723)
(12191)
实践(11553)
(11553)
共检索到36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琴  
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价值链内外“共轭环流”。本文基于生产分割解构视角探析流通产业服务化发展的价值链嵌入位置,并实证检验流通服务生产分割拓展中的影响要素。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的价值链嵌入位置解构发现,流通产业服务生产分割存在着“U”型演变结构;第二产业生产分割阶段数趋势平缓,第三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生产分割的细分行业异质性明显,2000-2004年为第二产业生产阶段数的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下降,2005-2007年为“双升”阶段,2008-2011年为“双降”阶段,2012-2019年为第二产业的下降和第三产业的上升。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分工链条拓展的实证分析发现,多样化因素对流通产业服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拓展作用呈现非一致性;流通服务在第三产业价值链的嵌入削弱了第三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二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在第二产业价值链嵌入有利于释放第二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运胜   刘慧慧   杨晨  
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研究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OECD发布的2000~2020年贸易增加值数据(TiVA)及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验证了制度质量及贸易壁垒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服务业自由化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削弱贸易壁垒两条路径对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位置产生影响,这一机制存在显著的国家、行业与部门异质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更大,并且销售、信息通信和金融保险等细分服务部门提升作用更强。文章对于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实现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娜  齐欣  
基于最优生产决策动态模型,采用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企业具有较强市场控制力时,上下游投资呈替代关系,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越接近上游,股权模式生产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当企业的控制能力较弱时,投资呈互补关系,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越接近上游,非股权模式生产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模式选择,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和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健  赵洋  赵迪  
从国别角度出发,本文研究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通过将全球价值链解构为国内和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同时在区分制造和服务功能环节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定量考察与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对服务贸易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集中于在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决定了该分工联系更主要存在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解构下的机制探讨表明:在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方面,国内或国际价值链拓展的影响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可以呈现"互补"关系;相比国内价值链,拓展国际价值链、尤其服务环节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能够更好促进服务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顾乃华  
探索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高低问题需要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细节展开分析。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实证检验贸易上游度与成本加成的关系。计算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上游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高;净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低;进口上游度与成本加成关系不明确。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在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净出口上游度高导致企业成本加成较低的原因在于:更多国内生产环节的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内中间品采购,而非通过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体俊  黄建忠  高翔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以及WIOD(2013)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具有倒U型关系。(2)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DVAR的异质性影响依赖于中间投入服务化差异和行业技术类型。(3)企业成本加成率和企业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企业出口DVAR的中介渠道。(4)制造业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概率,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且异质性影响依赖于企业贸易方式、所在地区和所有制类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垚  贾晓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但从国内市场发展来看,贸易市场分割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本文基于C-P模型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的影响,采用2003-2020年的经验数据,分别基于劳动力配置变动和价格方差得到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国内贸易市场分割情况,进而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DSDM)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两个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的核心原因来自冰山成本,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随时间贸易市场分割逐步加剧;第二,从全国层面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抑制国内贸易市场分割现象;第三,从区域视角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不仅能够减少本地区的贸易市场分割现象,同时也通过空间溢出实现了对周边地区贸易市场分割的抑制。持续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要重视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与特点,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方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沈超  
基于UIBE GVC-ADB 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越  任永磊  李荣林  
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配置生产环节。跨国公司通过对比较优势、运输成本和质量生产成本三者进行权衡,来确定东道国的价值链位置和产出质量水平。当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其他因素变化时,有两种机制会发挥作用,分别是通过改变产出质量引致的需求变化机制、通过改变生产成本而引致的成本变化机制。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东道国的价值链位置和产出质量水平呈现相互地正向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东道国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世川  梁经伟  毛艳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和UIBE-GVC数据库,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国家的技术创新均呈现资本偏向特征;价值链嵌入方式具有异质性,发达国家具有前向参与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向参与优势;无论在何种嵌入方式下,技术创新方向与资源配置均可提升生产率。分国家看,OECD国家以前向简单参与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而发展中国家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模仿创新效应,以前向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因此,在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各国加强生产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最大限度享受价值链嵌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生产率持续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莲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的节点,长期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意味着通过创新创造附加值,并着重体现于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和外部的关联创新两个方面。生产性服务在产业集群中以支持性产业存在,是重要的润滑剂和粘合剂。文章从技术创新和外部关联两个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提供完善的发展环境、构建两者间的融合平台和加强沟通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单敬  黄跃  
研究目标:廓清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位置核算和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在2005~2015年间趋于上升,以一般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更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总体上最高,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典型加工贸易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明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业通过一般(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主要是由区内(区外)中间品供给效应的扩张引起的。研究创新:科学测度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价值:为探寻谋求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俊  董广茂  贾涛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其增值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呈倒U形关系;技术创新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越强,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的倒U形关系越平缓,而技术引进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说明,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式对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中呈正相关关系,在中技术制造业中呈倒U形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海涛   张小鹿  
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将全球价值链(GVC)与产能利用率置于统一框架,分析不同GVC嵌入方式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和产能利用率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前向GVC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向GVC参与度提高则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不利。具体而言,前向GVC参与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而非投资对产能利用率产生影响;后向GVC参与影响产能利用率的技术进步渠道不显著,其主要通过加大投资降低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后向GVC参与对产能利用率的负向作用可成为现阶段提升产能利用率的重点,鼓励竞争和加强环境规制水平是可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