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0)
- 2023(19717)
- 2022(16318)
- 2021(14942)
- 2020(12250)
- 2019(27961)
- 2018(27783)
- 2017(52925)
- 2016(28500)
- 2015(31966)
- 2014(31925)
- 2013(31617)
- 2012(29470)
- 2011(26646)
- 2010(26993)
- 2009(24676)
- 2008(23800)
- 2007(21049)
- 2006(18949)
- 2005(17208)
- 学科
- 济(136191)
- 经济(136064)
- 管理(76956)
- 业(73589)
- 企(58014)
- 企业(58014)
- 方法(49465)
- 数学(42389)
- 数学方法(41986)
- 中国(37831)
- 农(35493)
- 地方(34258)
- 业经(31320)
- 学(27760)
- 财(26904)
- 贸(25296)
- 贸易(25277)
- 易(24428)
- 农业(24081)
- 制(21844)
- 环境(19774)
- 融(19263)
- 金融(19259)
- 银(19194)
- 银行(19151)
- 和(19085)
- 理论(18953)
- 技术(18886)
- 产业(18855)
- 地方经济(18739)
- 机构
- 大学(408665)
- 学院(407421)
- 济(172819)
- 经济(169257)
- 管理(156137)
- 研究(146223)
- 理学(133700)
- 理学院(132105)
- 管理学(129942)
- 管理学院(129204)
- 中国(109263)
- 京(89276)
- 科学(88808)
- 财(76546)
- 所(73717)
- 研究所(66908)
- 农(66289)
- 中心(65210)
- 江(64338)
- 财经(60555)
- 业大(58990)
- 北京(56564)
- 范(56276)
- 师范(55745)
- 经(54872)
- 院(53474)
- 经济学(53143)
- 农业(51386)
- 州(50034)
- 经济学院(47659)
- 基金
- 项目(273849)
- 科学(215575)
- 研究(202093)
- 基金(197538)
- 家(171907)
- 国家(170467)
- 科学基金(146074)
- 社会(129197)
- 社会科(122493)
- 社会科学(122464)
- 省(107027)
- 基金项目(104721)
- 自然(92337)
- 教育(91104)
- 自然科(90149)
- 自然科学(90132)
- 划(89237)
- 自然科学基金(88506)
- 编号(82257)
- 资助(80182)
- 成果(66801)
- 发(62589)
- 重点(61545)
- 部(59755)
- 课题(57176)
- 创(56340)
- 国家社会(53740)
- 创新(52601)
- 科研(51199)
- 教育部(51193)
- 期刊
- 济(200973)
- 经济(200973)
- 研究(127973)
- 中国(84083)
- 学报(62716)
- 农(60908)
- 管理(59092)
- 科学(58660)
- 财(56322)
- 大学(47447)
- 教育(46317)
- 学学(44187)
- 农业(42027)
- 融(38182)
- 金融(38182)
- 技术(36256)
- 经济研究(33041)
- 业经(32719)
- 财经(29706)
- 问题(26611)
- 经(25653)
- 图书(23846)
- 业(22080)
- 贸(21254)
- 技术经济(21127)
- 科技(19183)
- 现代(19141)
- 资源(19140)
- 商业(18988)
- 理论(18901)
共检索到626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驰 刘雨 曾庆均 王宁
本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区域市场开放度、市场联系度、产业促进度、产业规模差异度四个不同维度及其综合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水平测度,并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机制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超兰
提升商贸流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2013-2021年面板数据,探索如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商贸流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文章最后从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月 周梦 张祥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汤学兵 张守磊 洪建国
新时代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数字新基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算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数字新基建在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本地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带动作用。不同类型的数字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同,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融合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数字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下游地区数字新基建对本地和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上游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加快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稳步发展融合基建,重点推进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优化数字新基建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博
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和产业数字化,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较大,亟需探索三者是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内在作用机理。本文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效率、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流通环节以及产业数字化规模的重要程度,并以2001-2019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得到的启示如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拓宽数字技术在产业经济中的应用范畴,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阶段迈进;结合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增长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生态圈的新模式,注入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新活力,避免空间和区域之间的障碍,对区域协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政策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物质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