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4)
2023(14443)
2022(12511)
2021(11417)
2020(9741)
2019(21916)
2018(21572)
2017(42402)
2016(22760)
2015(25211)
2014(24889)
2013(24873)
2012(22744)
2011(20457)
2010(20012)
2009(18241)
2008(17572)
2007(15222)
2006(13096)
2005(11038)
作者
(67397)
(56040)
(55783)
(52827)
(35416)
(26918)
(25103)
(22104)
(21279)
(19731)
(19007)
(18838)
(17674)
(17365)
(17273)
(17049)
(17025)
(16794)
(15991)
(15808)
(14155)
(13609)
(13366)
(12602)
(12581)
(12325)
(12281)
(12243)
(11234)
(11218)
学科
(96175)
经济(96066)
管理(65697)
(64623)
(52477)
企业(52477)
方法(47995)
数学(42426)
数学方法(42087)
(25868)
(23720)
中国(22400)
业经(21744)
(19584)
地方(19142)
(17728)
贸易(17723)
农业(17411)
(17049)
技术(15760)
(15178)
(14917)
财务(14858)
财务管理(14835)
环境(14810)
产业(14403)
企业财务(14098)
(13949)
理论(13732)
(12672)
机构
大学(327810)
学院(327127)
(133406)
管理(133238)
经济(130882)
理学(117685)
理学院(116458)
管理学(114570)
管理学院(114023)
研究(106497)
中国(76084)
(68179)
科学(68033)
(58147)
(57644)
业大(54089)
(52931)
研究所(48992)
财经(48228)
中心(47938)
农业(46278)
(44583)
(44031)
北京(42288)
经济学(40695)
(40447)
师范(39952)
(38436)
经济学院(37156)
(36474)
基金
项目(236150)
科学(185600)
基金(173027)
研究(166603)
(152621)
国家(151409)
科学基金(130149)
社会(107058)
社会科(101770)
社会科学(101741)
基金项目(93214)
(92455)
自然(86579)
自然科(84569)
自然科学(84547)
自然科学基金(83070)
(77585)
教育(75036)
资助(70767)
编号(65817)
重点(52512)
(51611)
成果(50528)
(50235)
(49672)
创新(46317)
科研(45612)
国家社会(44401)
课题(44380)
教育部(44048)
期刊
(136783)
经济(136783)
研究(90248)
学报(57260)
中国(52192)
(51247)
科学(50238)
管理(45484)
大学(42480)
(40801)
学学(40632)
农业(35468)
教育(27809)
技术(25292)
业经(24552)
(24204)
金融(24204)
经济研究(23669)
财经(22957)
(19585)
(18027)
问题(17983)
科技(17233)
商业(17167)
技术经济(15905)
(15436)
理论(15371)
业大(15053)
图书(14579)
实践(14045)
共检索到446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世进  
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技术创新视角对流通产业效率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了流通商参与流通过程的基础条件,随后将流通产业效率划分为从业人员效率、零售网点效率、资本效率、企业效率等四大指标体系,进行了DEA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以来,流通产业效率对消费率的提升作用明显,但是基于城市流通产业饱和、农村流通市场薄弱,导致部分年份流通产业效率对消费率的提升作用无效,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司增绰  
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发展环境对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选取1995—2011年我国及各省份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确定了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产业环境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三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壮大流通产业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完善产业环境都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从固定变截距效应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差异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心  
本文首先对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就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消费,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婉瑛  尤绪超  
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影响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流通产业经营效益、流通产业发展环境、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四个维度10个指标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发达的流通产业是居民最终消费得以实现的基础,其对居民消费升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助推作用就越显著;进一步地,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反馈作用,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正向指导居民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反过来,居民消费升级也能够通过消费反馈的形式促进流通产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司增绰  
文章通过选取1995-2011年我国及各省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SUR模型对流通产业促进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面板数据截面之间存在着可能同期相关,文章利用可以修正相关性的面板数据似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与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产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益的提高、产业环境的完善都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个体截距效应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上创利   邓龙骞  
本文从流通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流通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更大;数字营商环境能够强化流通集聚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轶岚  
居民消费提升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合理配置流通资源、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是引导消费持续增长、提高消费质量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扩大消费背景,分析流通业空间布局优化对促进居民消费提升的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流通产业空间布局,并促进居民消费稳健增长提供了有益启示。研究结果显示:流通业空间布局对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的积极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影响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较发达地区,流通业发展较完善的东部地区由于流通空间布局优化的边际效应下降,导致其在促进居民消费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梅  
对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消费占据了很大比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促进了市场规模扩大以及产品销量提升。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经济省份,人口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通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然而河南省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较高的流通效率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强居民消费意愿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显著增加,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得以有效满足之后,热门的生活品质与心理需求层次上升到更高一级,发展与享受需求在整体需求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流通业的多元化发展正是适应民众消费多样化的趋势,流通业在发展形式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降低了消费成本,对于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茜  
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助推居民消费扩张,且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显著;分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从应用水平、人才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投入水平四个维度对居民消费扩张产生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提升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居民消费扩张。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均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数字化普惠程度;营造流通产业集群“软环境”,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提供多元化数字支付方式,保障数字消费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居民消费扩张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萍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得出三个主要结论:流通产业作为一个产业规模较小,传统方法的分析低估了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流通产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消费的服务力,使其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由于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传导机制的阻塞,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骏阳  张国山  
为克服目前国内关于流通对消费作用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利用2003—2012年的流通业相关指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引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流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流通业规模、流通企业效率以及流通业组织化三个层面定量描述了流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对消费支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骏阳  包鋆伟  夏禹铖  
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深入,如何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本文从流通角度研究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引入偏最小二乘法,通过运用乡镇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数、乡镇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农村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指标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量化研究农村消费品流通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各项指标均对消费支出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储德银  闫伟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诠释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paneldata形式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初次分配影响下居民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结果发现:一是长期中工资收入的消费弹性和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均高于利润收入,国内需求属于工资领导型;二是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的短期消费弹性都非常小,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在短期刺激居民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娟  
随着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还需明确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经济学流通产业和消费需求理论,以2011-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村居民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显示:农村地区流通产业流通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呈现出由低速发展转向高速发展的特征,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能力主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能力主要受流通产业影响;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福周  唐佳  
本文从流通产业角度出发,阐述了流通产业集聚、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并以我国2000-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还会通过城乡收入差距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即城乡收入差距在流通产业集聚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2.425%;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负向作用受到流通产业集聚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集聚程度而言,高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下该负向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