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76)
- 2023(20786)
- 2022(17119)
- 2021(15586)
- 2020(12927)
- 2019(29220)
- 2018(28957)
- 2017(55610)
- 2016(30045)
- 2015(33550)
- 2014(33388)
- 2013(32628)
- 2012(30216)
- 2011(27305)
- 2010(27618)
- 2009(25527)
- 2008(24626)
- 2007(21808)
- 2006(19542)
- 2005(17649)
- 学科
- 济(142846)
- 经济(142700)
- 管理(85812)
- 业(82617)
- 企(65567)
- 企业(65567)
- 方法(56985)
- 数学(50443)
- 数学方法(49738)
- 中国(40124)
- 农(36762)
- 地方(32279)
- 业经(31626)
- 财(31010)
- 学(25703)
- 制(24967)
- 农业(24731)
- 贸(24067)
- 贸易(24048)
- 易(23276)
- 银(21838)
- 银行(21789)
- 行(20979)
- 融(20791)
- 金融(20790)
- 技术(20414)
- 环境(20082)
- 理论(19493)
- 产业(18989)
- 务(18497)
- 机构
- 学院(434017)
- 大学(432283)
- 济(188048)
- 经济(184507)
- 管理(166451)
- 研究(148987)
- 理学(143620)
- 理学院(142036)
- 管理学(139366)
- 管理学院(138563)
- 中国(112945)
- 京(91296)
- 科学(89451)
- 财(84443)
- 所(74759)
- 农(73320)
- 研究所(67803)
- 中心(67686)
- 财经(67377)
- 江(64613)
- 业大(64549)
- 经(61192)
- 经济学(58745)
- 北京(57649)
- 农业(57438)
- 范(55544)
- 师范(54899)
- 院(53633)
- 经济学院(52809)
- 州(51336)
- 基金
- 项目(289443)
- 科学(228767)
- 基金(210723)
- 研究(208537)
- 家(185011)
- 国家(183508)
- 科学基金(157565)
- 社会(135283)
- 社会科(128533)
- 社会科学(128499)
- 省(113726)
- 基金项目(110572)
- 自然(101411)
- 自然科(99154)
- 自然科学(99131)
- 自然科学基金(97368)
- 教育(96417)
- 划(95616)
- 资助(86431)
- 编号(83047)
- 成果(66525)
- 发(66120)
- 重点(65742)
- 部(63614)
- 创(60545)
- 课题(57920)
- 国家社会(56879)
- 创新(56678)
- 科研(55049)
- 教育部(54851)
- 期刊
- 济(209547)
- 经济(209547)
- 研究(129006)
- 中国(85779)
- 学报(67467)
- 农(66868)
- 管理(63790)
- 财(63547)
- 科学(62249)
- 大学(51714)
- 学学(48935)
- 农业(45460)
- 教育(44886)
- 融(41744)
- 金融(41744)
- 技术(40273)
- 经济研究(35443)
- 业经(34508)
- 财经(33804)
- 经(29237)
- 问题(27825)
- 业(24250)
- 统计(23167)
- 技术经济(23008)
- 贸(21782)
- 策(21214)
- 商业(21037)
- 科技(19589)
- 理论(19283)
- 版(19254)
共检索到649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博
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和产业数字化,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较大,亟需探索三者是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内在作用机理。本文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效率、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流通环节以及产业数字化规模的重要程度,并以2001-2019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得到的启示如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拓宽数字技术在产业经济中的应用范畴,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阶段迈进;结合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增长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生态圈的新模式,注入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新活力,避免空间和区域之间的障碍,对区域协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方昊炜 徐晔 袁琦璟
基于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贸易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贸易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基于异质性视角,探究了东、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双重影响机制,一方面数字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直接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助推数字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从异质性视角看,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在数字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东部地区中介效应最为明显,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广明 高晓彤 刘家华
流通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融入流通产业集聚全过程当中。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层面上,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联合作用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只有市场开放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西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玉桃
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基于中原城市群2010-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流通效率、流通产业数字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对商贸流通业细分产业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互联网发展对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的驱动效果最强,对住宿和餐饮业、运输和邮电业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流通效率提升和流通产业数字化的中介效应产生效果,流通效率的间接影响效果占总效应的33.5%,流通产业数字化的间接影响效果占总效应的44.8%。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任思蓉
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200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地区发展差异与内部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地区间差异显著;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有所上升,但省份间差异有增大趋势,尚未收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与供给效率提升能有效提高这一效果。鉴于此,政府应积极引导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充分挖掘产业结构蕴藏的经济效益,着力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胜 董浩楠
绿色金融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中介路径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探究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其次,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同时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在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胜 董浩楠
绿色金融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中介路径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探究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其次,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同时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在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冬梅 刘鹏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加速、深化的人口老龄化会对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进一步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下,能否通过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中介效应,发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外部性?本文选取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负效应,且主要通过"倒逼机制"使得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该抑制作用。分时期看,2000—2008年,不管是制造业结构合理化还是高度化,均表现出负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加剧了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作用,2009—2017年,情况相反。分区域看,两区域的老龄化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效应,且东部地区受影响的程度小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部分中介效应均存在,但是在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利用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数据,建立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两大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研究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高,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传导的渠道不同。文章将高质量发展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机制分为经济结构、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市场机制和基础设施五种渠道,由市场、企业和政府共同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利用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数据,建立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两大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研究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高,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传导的渠道不同。文章将高质量发展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机制分为经济结构、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市场机制和基础设施五种渠道,由市场、企业和政府共同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媛媛 叶舜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创新是现代商业模式更迭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构建2012-2019年时间序列的STR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效果显著,存在跨越门槛值后的驱动力非线性特征,且数字产业总产值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具有延展性,产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在线性区制内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明显衰减的弱关联关系;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间存在结构转变和速度转变的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阈值附近的转换速度较快,移动网络接入流量和国家研发占比在"低-高"区制转换中未产生"跳跃"式驱动。本文最后提出强化流通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翠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判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够显著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中介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可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与降低资源错配程度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性。为此,未来要强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供有益参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翠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判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够显著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中介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可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与降低资源错配程度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性。为此,未来要强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供有益参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燕萍 蒋楚钰 崔智斌
数字金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1),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结构及城镇化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有限,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且仅在东西地区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其数字化程度却产生明显抑制效应;仅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溢出影响。高城镇化率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低城镇化率地区的作用不明显,且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应强化数字金融监管,促进数字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圈与城镇化建设,强化数字金融在省际之间的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