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3)
- 2023(12755)
- 2022(10801)
- 2021(9685)
- 2020(8136)
- 2019(18653)
- 2018(18235)
- 2017(35603)
- 2016(19315)
- 2015(21651)
- 2014(22009)
- 2013(22053)
- 2012(21353)
- 2011(19523)
- 2010(19903)
- 2009(18283)
- 2008(18439)
- 2007(16827)
- 2006(14718)
- 2005(13689)
- 学科
- 济(94711)
- 经济(94632)
- 业(50888)
- 管理(50224)
- 企(38346)
- 企业(38346)
- 方法(36420)
- 数学(31812)
- 数学方法(31527)
- 地方(27366)
- 农(26592)
- 中国(26538)
- 业经(20886)
- 财(19386)
- 学(18880)
- 农业(17789)
- 制(16461)
- 贸(16339)
- 贸易(16328)
- 地方经济(15881)
- 易(15648)
- 融(15098)
- 金融(15096)
- 银(15076)
- 银行(15044)
- 行(14535)
- 环境(13969)
- 和(13534)
- 技术(13477)
- 发(13445)
- 机构
- 学院(288822)
- 大学(286142)
- 济(122674)
- 经济(120063)
- 研究(105729)
- 管理(105526)
- 理学(89813)
- 理学院(88651)
- 管理学(87112)
- 管理学院(86554)
- 中国(79148)
- 科学(65877)
- 京(62135)
- 所(55634)
- 财(54952)
- 农(53782)
- 研究所(50439)
- 中心(47869)
- 江(45308)
- 业大(43644)
- 财经(43164)
- 农业(42287)
- 范(39948)
- 北京(39564)
- 师范(39553)
- 经(38992)
- 经济学(38134)
- 院(37713)
- 州(36363)
- 经济学院(34460)
- 基金
- 项目(187725)
- 科学(147200)
- 研究(136790)
- 基金(133798)
- 家(117307)
- 国家(116312)
- 科学基金(98071)
- 社会(86657)
- 社会科(82254)
- 社会科学(82231)
- 省(75419)
- 基金项目(70728)
- 划(63196)
- 自然(61979)
- 教育(61590)
- 自然科(60458)
- 自然科学(60438)
- 自然科学基金(59366)
- 编号(55247)
- 资助(54698)
- 发(47076)
- 成果(45093)
- 重点(43400)
- 部(40962)
- 课题(39463)
- 创(39046)
- 发展(37863)
- 展(37236)
- 创新(36639)
- 国家社会(35704)
- 期刊
- 济(142475)
- 经济(142475)
- 研究(87040)
- 中国(60505)
- 农(50047)
- 学报(46517)
- 科学(43061)
- 财(41609)
- 管理(38049)
- 大学(34319)
- 农业(33884)
- 学学(32381)
- 教育(31111)
- 融(29031)
- 金融(29031)
- 业经(25350)
- 技术(25040)
- 经济研究(23621)
- 财经(21390)
- 问题(19193)
- 经(18558)
- 业(18179)
- 商业(15514)
- 技术经济(15236)
- 贸(14885)
- 统计(14073)
- 版(13760)
- 资源(13689)
- 科技(13609)
- 世界(13038)
共检索到441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本文利用省份横截面数据计算我国省际流通产业发展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同时基于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探索不同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之间流通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投资力度和科技投入水平的影响现阶段较小,流通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失衡现象。
关键词:
区域失衡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富君 万相昱
本文基于2003-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σ和β收敛模型测算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敛系数、稳态值与收敛速度,并分析其非均衡性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非均衡性特征逐渐减弱。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β收敛性,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非均衡性特征会不断减弱。第三,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收敛速度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推动落后地区更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对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非均衡性 特征分析 收敛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青浮
由于历史、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国内流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这与我国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不匹配。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好流通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契机。通过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区域 差异 市场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超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定量建构包含12个二级指标的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指标的基础上,将该指标与赫芬达尔指数与H统计量进行了互补性对比分析,并通过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1998-2016年省际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内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区域间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大致呈现"U"型特征,即区域间的差异先减后增,区域间差异最小的时间点为2011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锋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流通产业非均衡发展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流通产业功能和作用区域差异、流通产业区域差异评价体系和方法、流通产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以及流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等4个方面梳理了国内相关文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区域差异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证成果,但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区域差异 综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若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区域梯次升级是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流通产业区域极化效应,并构建CRITIC-DEA模型对产业的非均衡演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流通产业区域极化效应对梯次升级的总体性影响为“外围-中心”模式,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呈倒“U”型;中部地区呈较为稳定趋势,西部地区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流通产业区域梯次升级中的结构合理化发展存在非均衡演进特征,协同发展综合效度呈正“U”型。文章最后提出维持并推进东部地区“全国排头兵”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政策扶持以及实现国家层面上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等政策启示。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梯度升级 非均衡演进 极化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方方 洪秀敏
本文以2008年我国31个省区学前教育发展数据为基础,依据毛入园率、生师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四项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状况,表现为中西部地区毛入园率低、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应当加大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政策及财政支持力度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区域不均衡 聚类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燕 徐政
"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建立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基于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和差异,得到如下结论: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分为以下几类:经济、城镇发展水平高,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一般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均较差的区域。在31个省市区中,浙、苏、粤、鲁4个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上海和北京发展水平一般;其余25个省市区发展水平较差。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很大。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好,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雷 张彩虹 张大红
阐述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大量能源消费作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有着绝对相关的联系,但在能源结构以石化能源为主的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矛盾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之一———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并根据我国各省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能性与潜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林木生物质能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亚丽
当前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我国各省份流通业增加值、流通业从业人员数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进行区域性差异测度,可以发现,我国流通业增加值总量及其GDP贡献率、流通业从业人员总数及其就业贡献率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阶梯型区域发展特征,但从长期看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本文进一步对流通业区域性差异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都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区域差异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较其他两个地区更高,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在东部地区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较为偏僻闭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更为开放,较高的开放程度使得市场化程度对流通业的带动作用比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慕晓飞 雷磊
基于GIS对1989年以来东北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东北地区经济(GDP)重心相对于几何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并引入相对发展率(Nich),对东北区域经济均衡性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经济重心存在显著地空间偏离;经济重心呈西南,折回东北,复向西南的移动趋势;区域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关键词:
经济重心 均衡性 东北地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晓辉 王长江 侯杰
在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兼顾的情况下,借鉴区域经济均衡、非均衡与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的特点,我国完全可以利用“簇群”模式与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的优点,形成我国证券业的“簇群”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结构 非均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康 韦玉春
基于GIS方法对1990年以来江苏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首先,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江苏省几何、人口、经济(GDP)、外资(FDI)等主要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然后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均衡性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的经济、外资重心相较人口重心有显著的空间偏离,1990年以来的人口重心呈东南向西北,复向西南,再折回西北的倒U型空间位移趋势,经济重心则一直向南偏东方向位移,而外资重心大致以2003年为拐点,之前大体向南位移,之后逐渐向北偏东位移;(2)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均衡性总体在加剧,相对发展速率呈现出南北不均衡,县域和市区不均衡,且苏南、苏中、苏北内部不均衡性各有特点;(3)本世纪发展速率加快的县市主要在苏南和苏中空间范围的四个边角带上,呈"口"字型格局,苏北为相对发展速率下降县市的主要分布区;(4)苏南初步形成了东部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高度发达趋同区和西部的快速发展趋同区,苏北形成了盐城为代表的县域快速成长趋同区和以连云港为代表的县域缓慢发展趋同区。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均衡性 江苏 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丽芹
我国当前旅游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仍存在着农民旅游市场增长缓慢、旅游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区域非均衡发展现象明显等问题,其中区域旅游热点延展与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并存是当前中国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文章将包容性增长理论引入到旅游经济研究中,提出区域旅游增长的战略和策略。并以泛长三角旅游区为例,分析了其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现象,在我国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对今后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研究旨在对一个旅游区形成系统、和谐的旅游发展整体,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