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47)
- 2023(19348)
- 2022(16602)
- 2021(15193)
- 2020(12992)
- 2019(29278)
- 2018(28914)
- 2017(55745)
- 2016(30093)
- 2015(33379)
- 2014(32383)
- 2013(32027)
- 2012(29098)
- 2011(25911)
- 2010(25534)
- 2009(23555)
- 2008(22998)
- 2007(20250)
- 2006(17462)
- 2005(14990)
- 学科
- 济(121033)
- 经济(120901)
- 业(104988)
- 管理(96393)
- 企(91769)
- 企业(91769)
- 方法(58038)
- 数学(48036)
- 数学方法(47448)
- 农(37071)
- 财(35821)
- 业经(34578)
- 中国(29879)
- 农业(25789)
- 务(24882)
- 财务(24812)
- 财务管理(24780)
- 技术(23555)
- 企业财务(23497)
- 学(23250)
- 地方(22185)
- 制(22090)
- 贸(21884)
- 贸易(21872)
- 理论(21692)
- 易(21162)
- 和(20494)
- 划(18991)
- 环境(18296)
- 策(17661)
- 机构
- 学院(422858)
- 大学(419473)
- 管理(171539)
- 济(170310)
- 经济(167036)
- 理学(149549)
- 理学院(147966)
- 管理学(145351)
- 管理学院(144591)
- 研究(134765)
- 中国(101681)
- 京(87858)
- 科学(85590)
- 财(76851)
- 农(75920)
- 业大(67665)
- 所(66739)
- 财经(62482)
- 中心(61832)
- 研究所(61210)
- 江(61032)
- 农业(60040)
- 经(57073)
- 北京(54222)
- 范(51471)
- 经济学(51235)
- 师范(50866)
- 院(49126)
- 州(48952)
- 财经大学(46548)
- 基金
- 项目(295662)
- 科学(233003)
- 基金(215921)
- 研究(210528)
- 家(189880)
- 国家(188262)
- 科学基金(162744)
- 社会(134529)
- 社会科(127658)
- 社会科学(127623)
- 省(116584)
- 基金项目(114913)
- 自然(107967)
- 自然科(105581)
- 自然科学(105551)
- 自然科学基金(103689)
- 划(97347)
- 教育(95922)
- 资助(88261)
- 编号(83880)
- 重点(65808)
- 成果(64877)
- 创(64696)
- 部(64073)
- 发(62635)
- 创新(59908)
- 科研(56974)
- 课题(56945)
- 国家社会(55724)
- 业(54819)
- 期刊
- 济(182280)
- 经济(182280)
- 研究(116739)
- 中国(74562)
- 学报(70073)
- 农(68886)
- 管理(65780)
- 科学(63435)
- 财(60412)
- 大学(53113)
- 学学(50734)
- 农业(47451)
- 教育(39213)
- 技术(37197)
- 融(33725)
- 金融(33725)
- 业经(32897)
- 财经(30212)
- 经济研究(29324)
- 业(27036)
- 经(26021)
- 问题(23658)
- 技术经济(22086)
- 科技(21828)
- 商业(20792)
- 版(20603)
- 现代(19606)
- 统计(18922)
- 理论(18662)
- 业大(18317)
共检索到600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伟芳 范桂松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分析流通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流通创新在流通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流通业集聚可通过推动流通创新间接提升居民消费率;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农村消费群体、中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发挥流通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流通模式创新、促进城乡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纯旭 王启帆
居民消费扩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张的促进作用日渐显现。本文选取我国2016-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流通产业集聚除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扩张外,还通过技术创新和收入增长间接促进居民消费扩张;直接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中部、西部地区显著强于东部地区。据此,建议营造流通从业人员、资本、零售网店、企业集聚利好环境,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赋能作用,以及增强流通产业就业带动功能,以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宁
利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创新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运用2SLS和GMM方法克服模型的内生性,并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考察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居民消费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2SLS和GMM方法处理模型内生性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流通创新 消费率 组织创新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茜
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助推居民消费扩张,且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显著;分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从应用水平、人才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投入水平四个维度对居民消费扩张产生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提升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居民消费扩张。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均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数字化普惠程度;营造流通产业集群“软环境”,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提供多元化数字支付方式,保障数字消费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居民消费扩张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祁媛 刘澄
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流通集聚外部性视角,实证研究网络关系强度对居民消费率的异质性调节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网络关系强度与居民消费率存在正向相关,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分位数回归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度及其平方项与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性显著,且平方项的正向相关性随分位数增加不断降低,网络关系强度在25%以上分位数的检验结果显著,且随分位数增加而不断提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控制交互项后的流通产业集聚、网络关系强度与居民消费率的非线性及正向相关关系依然成立,网络关系强度在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中存在“U”型调节效应;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东、中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存在“U”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网络关系强度在西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关系中发挥直接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间接调节效应,在中部地区的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效应均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喜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此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扩张。文章从创新视角下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上分析,并选取了流通业与消费水平的指标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多年的消费数据,利用DEA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流通业技术扩散与组织创新对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流通产业 DEA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上创利 邓龙骞
本文从流通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数字营商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流通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更大;数字营商环境能够强化流通集聚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居民消费升级 数字营商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瑾
本文基于我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流通集聚、资源配置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流通专业化集聚引致资源合理配置,流通多样化集聚导致资源错配,市场化水平对流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放大机制。流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均存在非线性关系;资源配置对流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关系存在非线性调节效应,“U”型调节专业化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关系,负向调节多样化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关系。流通专业化集聚引致的资源合理配置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流通多样化导致的资源错配对居民消费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不显著,间接效应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欢
零售模式多样化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基于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对流通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网络零售发展对流通业集聚带来负向抑制作用,而实体零售发展有利于我国流通业集聚。居民消费在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对流通业集聚的影响中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对于网络零售而言,居民消费与网络零售交互项所带来的间接效应(中介效应)能够降低网络零售对流通业集聚的负面抑制效应,整体上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对于实体零售而言,居民消费与实体零售交互效应(间接效应)存在,且能够进一步强化实体零售对流通业集聚的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朝军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帆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其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分居民类型来看,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地区来看,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还未呈现显著性。当门槛变量大于1.105且小于3.251时,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呈现最大化。最后,本文提出创新商贸流通业区域合作模式,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田芬
京津冀地区已是一个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中,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通业集聚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旨在将零售、物流、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这种集聚通常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从而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丰富了消费选择。本文将探究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影响,并关注收入水平的中介作用,旨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以促进地区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消费规模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在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促进消费规模提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收入水平在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洋 吴顺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集聚和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将发挥居民消费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现代流通服务业为例,利用区位熵、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等方法,实证考察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现代流通业的非均衡集聚趋势显著,并逐渐形成东高西低和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现代流通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居民消费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特征;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对不同水平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果存有差异;互联网发展在现代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间的关系在城乡消费群体、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明显。因此,必须科学引导现代流通业集聚发展,坚定推广“互联网+”计划,提升互联网与现代流通业融合程度;立足于地区、行业以及城乡异质性,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策略,为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鑫全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链接我国城乡居民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共同富裕实践背景下,基于我国2017-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流通业集聚对共同富裕实践中城乡居民物质消费差距和精神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检验了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物质消费差距,但不存在对城乡居民精神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扩大两类消费差距,但流通业集聚能够抑制这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变量对城乡居民不同类别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相比较而言,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物质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更强,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对城乡居民精神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媛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政策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流通数字化、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流通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驱动效果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更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是自贸区设立影响区域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中介路径,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区域流通业发展,它们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4.7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物流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
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
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兼论数字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扩大内需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消费结构中介效应的检验
电商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潜能的作用机制——基于居民收入和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
协同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
流通业集聚、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的门槛效应
互联网应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居民消费的调节效应
基于创新驱动视角的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