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5)
2023(12221)
2022(10075)
2021(9144)
2020(7734)
2019(16923)
2018(16666)
2017(32452)
2016(17562)
2015(18705)
2014(18449)
2013(18476)
2012(16854)
2011(14905)
2010(14937)
2009(14092)
2008(14339)
2007(13049)
2006(11471)
2005(10183)
作者
(52245)
(44074)
(43739)
(40984)
(27630)
(21372)
(19501)
(17208)
(16414)
(15553)
(15130)
(14444)
(13965)
(13880)
(13661)
(13434)
(13092)
(12797)
(12579)
(12547)
(11242)
(10762)
(10542)
(10105)
(9882)
(9860)
(9799)
(9746)
(8851)
(8814)
学科
(88212)
(75951)
经济(75853)
(71422)
企业(71422)
管理(61387)
(45475)
方法(33371)
农业(30134)
业经(29405)
数学(25630)
数学方法(25466)
(25461)
(19306)
财务(19298)
财务管理(19280)
企业财务(18338)
中国(17317)
技术(17196)
(16851)
(15125)
(14713)
贸易(14708)
(14264)
(13518)
(13364)
(12326)
理论(11897)
(11849)
地方(11616)
机构
学院(258433)
大学(248759)
(110844)
经济(109069)
管理(104533)
理学(91377)
理学院(90517)
管理学(89306)
管理学院(88851)
研究(81069)
(66548)
中国(64719)
农业(51637)
科学(51140)
(49908)
(49029)
业大(47651)
(41655)
财经(39659)
(39163)
中心(38091)
研究所(37972)
(36201)
经济学(33004)
农业大学(32388)
经济管理(31167)
(30393)
经济学院(30178)
北京(29843)
商学(29806)
基金
项目(175727)
科学(139529)
基金(130499)
研究(123053)
(115613)
国家(114448)
科学基金(98905)
社会(82461)
社会科(78008)
社会科学(77985)
(70960)
基金项目(70356)
自然(65242)
自然科(63855)
自然科学(63834)
自然科学基金(62795)
(57576)
教育(53327)
资助(51330)
编号(47624)
(42926)
(39961)
重点(38703)
(38537)
(38357)
创新(36554)
(36506)
成果(35268)
国家社会(34634)
科研(34037)
期刊
(127409)
经济(127409)
(68578)
研究(66659)
农业(45987)
中国(45972)
学报(45082)
科学(41593)
(39804)
管理(38958)
大学(34130)
学学(33581)
业经(29478)
(25587)
金融(25587)
(24065)
技术(20259)
财经(19689)
经济研究(19117)
问题(17582)
(16901)
(14990)
技术经济(14792)
商业(14296)
农村(14021)
(14021)
世界(13725)
农业经济(13630)
业大(13118)
教育(13061)
共检索到37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弘   李宽   史磊  
提升农业韧性是加快推进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人口红利衰减等诸多问题,深入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农业韧性的影响,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以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熵值法和区位熵测算农业韧性和流通业集聚程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与农业韧性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流通业集聚对农业韧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溢出效应下,流通业集聚不仅对本地区农业韧性存在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也存在积极影响。受到流通业集聚程度影响,流通业集聚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比较明显,中部地区次之,在西部地区不明显。流通业集聚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流通业集聚程度低于门槛值0.803时,存在促进作用;当越过门槛值0.803时,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基于此,要进一步发挥流通业集聚效应,加快建设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同时要促进地区间合作交流,加强农产品流通枢纽建设,继续为农业发展蓄势赋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伟斐  
物流供应链集成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雪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农业经济发展韧性和商贸流通业效率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效率在提升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韧性的同时也促进了邻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韧性。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农业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流通组织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经济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环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区域物流能力与流通业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聚集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物流能力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业韧性,并且产业聚集在区域物流能力和流通业韧性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制定物流能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增强流通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韧性;二是引导流通业融合,为流通业集群化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泉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聚集和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指标体系,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基准回归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呈正向影响;不同城市规模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影响程度受城市规模大小呈逐步减弱趋势;商贸流通业聚集与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邻接城市经济发展韧性也带来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全面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战略,加大商贸流通业人才引进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聪   夏恩君   黄洁萍   仝昊天  
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值低效的发展模式,而面对气候、市场等外部风险威胁,数农融合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尚未可知。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数农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构建农业韧性的多维度量化标准,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三步法分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双视角剖析数农融合发展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农融合发展在静态和动态视角下均对农业韧性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内促进适应性和抵抗性,长期内对预防性、抵抗性和适应性贡献显著。在粮食主产区、高数字经济区域,数农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传导机制方面,数农融合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受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农融合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业韧性提升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周边地区农业韧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强化农业韧性、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兴龙  
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提高商贸流通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绿色知识外溢,推动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指标测度了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并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对我国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总体呈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整体呈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慧玲  凌悦  罗家鑫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区域经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和创新与进化能力3个维度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借助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政策支持在两产业协同集聚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增强型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合理加强“两业融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兰冰  刘瑞  
面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产业间互动关系为视角,以适应韧性理论为依托,从"适应"与"适应性"双重维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韧性的内在机制,同时使用2008—2017年地级市数据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呈倒"U"型特征。短期内,多样化集聚可以发挥经济稳定器功能以快速恢复供应链运转,促进制造业韧性提升;长期内,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以获得可持续增长的韧性。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短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长期内多样化集聚会显著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韧性,专业化集聚抑制作用不明显。上述影响效应在地区与城市规模层面表现出异质性。创新能力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制造业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发现为合理制定"两业融合"政策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与提升制造业韧性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梦泽   李富强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对内陆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亚妮   祁春节   谭明交   杨月元  
[目的]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韧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方法]基于粮食主产区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农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农业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分析农业韧性的空间差异,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来识别农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份的农业韧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空间差异性较小,农业韧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和各区域的农业韧性差距仍然较大,其余地区间的农业韧性差距在逐渐缩小。(3)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市场规模、创新水平、普惠金融水平是影响农业韧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三者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其对农业韧性的解释力。另外,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韧性存在一定影响,地区经济水平对农业韧性的影响较弱。[结论]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基于异质性特征,应统筹各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增强农业韧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晖   陆滨强   权天舒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我国农业系统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分析各省市的农业发展韧性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地区农业发展韧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中低数字化水平地区和产粮大省,其增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数字金融发展、农业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利用是乡村数字化影响农业发展韧性的重要中介渠道,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正向调节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系列补齐各地区农业发展短板、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和提供数字技术培训与支持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