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2)
- 2023(12911)
- 2022(10519)
- 2021(9300)
- 2020(7673)
- 2019(16927)
- 2018(16539)
- 2017(32397)
- 2016(16702)
- 2015(18432)
- 2014(18573)
- 2013(18855)
- 2012(17778)
- 2011(15963)
- 2010(16593)
- 2009(15788)
- 2008(15491)
- 2007(14213)
- 2006(13157)
- 2005(12558)
- 学科
- 济(104926)
- 经济(104829)
- 业(77756)
- 企(68585)
- 企业(68585)
- 管理(62784)
- 方法(33780)
- 业经(31179)
- 农(28659)
- 地方(26460)
- 中国(25485)
- 数学(25425)
- 数学方法(25326)
- 财(24714)
- 农业(21357)
- 技术(17581)
- 务(17401)
- 财务(17384)
- 财务管理(17368)
- 制(16875)
- 企业财务(16412)
- 地方经济(15973)
- 和(15816)
- 贸(15355)
- 贸易(15341)
- 策(15052)
- 易(14674)
- 发(14012)
- 划(13989)
- 理论(13853)
- 机构
- 学院(259194)
- 大学(250013)
- 济(126815)
- 经济(124799)
- 管理(101621)
- 研究(89386)
- 理学(85754)
- 理学院(84901)
- 管理学(84074)
- 管理学院(83569)
- 中国(71744)
- 财(56548)
- 京(52462)
- 科学(48867)
- 所(44998)
- 财经(44012)
- 江(41103)
- 农(40250)
- 研究所(39804)
- 经(39701)
- 经济学(39567)
- 中心(39250)
- 经济学院(35344)
- 北京(33723)
- 州(32613)
- 业大(32237)
- 财经大学(31958)
- 院(31656)
- 农业(30913)
- 范(30610)
- 基金
- 项目(156518)
- 科学(125901)
- 研究(118655)
- 基金(114410)
- 家(96968)
- 国家(95995)
- 科学基金(84732)
- 社会(80810)
- 社会科(76864)
- 社会科学(76847)
- 省(62967)
- 基金项目(59873)
- 教育(51400)
- 自然(50629)
- 划(49703)
- 自然科(49491)
- 自然科学(49481)
- 自然科学基金(48659)
- 编号(46560)
- 资助(45846)
- 发(40492)
- 成果(36232)
- 创(35624)
- 业(35511)
- 重点(34627)
- 部(34238)
- 发展(34051)
- 国家社会(34034)
- 展(33509)
- 创新(32434)
- 期刊
- 济(161389)
- 经济(161389)
- 研究(85814)
- 中国(53295)
- 管理(45858)
- 财(45836)
- 农(39079)
- 科学(32231)
- 学报(30021)
- 业经(28273)
- 融(27788)
- 金融(27788)
- 经济研究(27276)
- 农业(26761)
- 技术(25133)
- 大学(24239)
- 学学(23287)
- 财经(23232)
- 经(20329)
- 教育(20046)
- 问题(19850)
- 技术经济(17578)
- 商业(16521)
- 业(16009)
- 世界(15501)
- 贸(15465)
- 现代(14026)
- 经济管理(13873)
- 国际(13541)
- 经济问题(12834)
共检索到41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与畅 刘元秀
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改善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函数,而流通业发展作为兼顾二者的重要经济驱动力,能否实现经济与消费的双重红利备受关注。基于流通业集聚、经济增长与消费升级的内在关联,本文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依次构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检验模型,进而以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予以实证;进一步地,本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以及交易效率等维度考察流通业集聚发展实现双重红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本地而言具有推动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同时,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周边地区则仅仅存在经济增长的溢出型单一红利;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效应保持稳健,然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消费升级效应却存在时滞特征;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改进是流通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而交易效率提升则是实现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据此,本文提出应强化地区流通设施建设和产业规模扩张,并完善地区间流通业协同发展管理制度,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晋妍妍
物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促进流通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物流业竞争力对我国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流业竞争力对流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缩尾处理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物流业竞争力对我国西部地区流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流通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相对较弱;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和产业协同集聚是物流业竞争力影响流通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路径。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流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永亮 李旭超 赵雪娇
本文采用中国286个地级城市2003——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的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集聚促进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特别的,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7万元之后,进一步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研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增加、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削弱集聚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耦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璐璐
在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下,自贸区成为促进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成果,本文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自贸区设立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流通业发展,并且对外贸易水平可以强化这一效应;自贸区设立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自贸区设立对流通业发展的提升作用更强;自贸区设立所形成的经济集聚效应是影响流通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53%。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雨婷 文雯
利用285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于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规模、流通业效率和流通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对本地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以地理距离衡量城市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时,流通业发展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贸易成本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当考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总体经济地理联系时,流通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流通业规模和效率产生影响的,研究认为这与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和企业异地投资的市场偏好有关。结论表明,要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鼓励本地流通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统筹,鼓励不同地区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梯度的城市之间加强内贸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芳 陈亚楠 刘桂贤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流通业集聚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流通业集聚均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不同区域内,数字经济与流通业集聚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直接效应呈现西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的分布格局,流通业集聚对消费升级的直接效应呈现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较弱的分布格局。数字经济与流通业集聚对消费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明显。立足于此,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塑造数字化新业态、推动流通业协同集聚多项举措,希冀为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吉晓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流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发展对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流通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驱动效应显著优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63%;居民消费升级在跨境电商发展对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6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莉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渠道,亦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使用熵权法及DEA模型,分别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及消费升级指数,并探究收入增长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消费升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2011-2020年间,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以及消费升级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具有动态一致性特征。收入增长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供给量为核心,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消费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其中劳动生产率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联动协同效应更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连刚 李兴蓉
利用1990年~2008年中国东中西部各省份有关居民消费增长水平和流通业发展的数据,采用PanelData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以此检验结果为基础的PanelDat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流通业发展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但流通业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流通业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程度仅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为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应明确流通产业地位,更新流通发展观念,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连刚 李兴蓉
关于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的研究相对较多,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也基本达成共识,即流通业发展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关于居民消费增长能否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证的角度目前都比较匮乏。同时关于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将现有学术界关于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并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居民消费增长 流通业发展 研究综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匀 邢赫洋
数字经济发展改变了居民生活,尤其是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桥梁,流通业能够以网络为平台获取知识、技术、商业信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模式,形成了相互竞争、分享与合作的虚拟产业集群,从而促进了流通产业效率提升,进而有利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因此,本文利用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流通业虚拟集聚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同时流通业虚拟集聚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在消费乏力情景下,应着力将数字技术和流通产业相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产业虚拟集聚,最终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