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6)
2023(10963)
2022(8123)
2021(6821)
2020(5586)
2019(11922)
2018(11881)
2017(22956)
2016(12019)
2015(13511)
2014(13352)
2013(13037)
2012(11342)
2011(9769)
2010(9844)
2009(9619)
2008(9807)
2007(9020)
2006(8001)
2005(7613)
作者
(34051)
(28420)
(28265)
(26535)
(18198)
(13177)
(12812)
(10981)
(10681)
(10182)
(9628)
(9261)
(9245)
(8799)
(8648)
(8527)
(8435)
(8320)
(8184)
(7987)
(6973)
(6962)
(6790)
(6486)
(6452)
(6367)
(6308)
(6267)
(5590)
(5535)
学科
(75188)
(69920)
企业(69920)
(60703)
经济(60631)
管理(56458)
业经(29461)
方法(22986)
(22529)
(21129)
(17347)
财务(17324)
财务管理(17315)
企业财务(16370)
农业(16369)
中国(15697)
技术(15382)
数学(15216)
数学方法(15148)
(12061)
(11990)
理论(11739)
(11684)
(11537)
产业(11159)
企业经济(10846)
技术管理(10413)
经营(10406)
信息(10186)
(10084)
机构
学院(183961)
大学(175855)
(80994)
经济(79776)
管理(78912)
理学(67758)
理学院(67227)
管理学(66552)
管理学院(66207)
研究(52413)
中国(43661)
(37368)
(36182)
财经(29643)
科学(29233)
(28596)
(28547)
(26790)
(24882)
中心(24143)
业大(24140)
经济学(24123)
商学(23359)
商学院(23152)
(22600)
农业(22272)
北京(22191)
研究所(22124)
经济学院(21841)
经济管理(21637)
基金
项目(117385)
科学(95657)
研究(90054)
基金(86923)
(73173)
国家(72449)
科学基金(65618)
社会(61050)
社会科(58037)
社会科学(58024)
(47334)
基金项目(45307)
自然(40003)
自然科(39169)
自然科学(39163)
教育(39041)
自然科学基金(38546)
(36885)
编号(36592)
资助(33544)
(30936)
(28113)
成果(27982)
(26271)
国家社会(25789)
重点(25251)
创新(25225)
(25073)
(24341)
课题(23797)
期刊
(95711)
经济(95711)
研究(52829)
管理(34733)
(32846)
中国(32688)
(28083)
科学(22171)
学报(20458)
业经(20287)
农业(19511)
技术(18731)
大学(16856)
(16542)
金融(16542)
学学(15990)
经济研究(15879)
财经(15025)
教育(13577)
(13045)
(13007)
问题(12278)
技术经济(12042)
商业(11918)
财会(10706)
现代(10458)
世界(9767)
(9284)
会计(8733)
经济管理(8586)
共检索到273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家荣   陈锦然   李陈华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然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并基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虑了国内市场条件在其间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进一步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两条渠道实现。(2)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物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竞争优势较低行业、省际数字化投入偏好性较强的样本中,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3)从“质量”和“效率”双重维度改善国内市场条件,能够“放大”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大数据要素在流通中的渗透力度,在更广、更宽、更远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媒介交换,是有效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提升的关键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剑飞  
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深化国内价值链分工,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流通活动、市场分割对这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大区域的产业分工深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加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间分工深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入世"及"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下降。商流活动能够支撑地区间分工链条的延伸;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分工的作用既有可能体现在地区间,也有可能仅限于本地区。市场分割会干扰跨地区经济活动的开展,其表现在于妨碍促进地区间分工的因素发挥作用,并强化不利因素的阻碍效应。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跨地区运输的要求,同时发展中间商环节、消除行政性壁垒,以统一、整合的中间品流通市场支撑现代化的分工生产方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迎  史亚茹  于津平  
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对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国内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及前向、后向参与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前向和后向分工协调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技术促进、规模经济和消费升级效应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上游分工环节以及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区域发展失调、价值链分工上游垄断下游过度竞争以及制造业技术水平不足等情况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然  王家荣  杨雪萍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周晓旭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鲜有文献区分数字化投入类型和来源,分析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细分数字产业类型和投入来源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数字软件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化投入影响具有产业技术类型、时期以及国家异质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武杰   李丹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数字化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这4个渠道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且研发投入较多地区的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显著。因此,建议从加大国内数字技术研发力度、采用差异化战略引导及加强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激发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活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晴  于津平  
数字化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重构,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后发赶超的绝佳契机;然而,在跨国公司阻截、"逆全球化"思潮与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全球价值链断裂与科技脱钩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无视数字投入的来源差异而笼统地关注数字化的贸易所得效应难免出现结论偏误。文章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识别数字投入的国家属性,检验了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EDVAR表征)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1)国内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国外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投入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与创新渠道作用于企业EDVAR,且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在各渠道下表现迥异。(3)数字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了国外数字投入对企业EDVAR的抑制作用。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走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之路和实现高附加值创造的"弯道超越"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妙志  方艺筱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为处于“低端锁定”困局的国家提供了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绝佳机遇。本文基于2007~2019年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对高、中高收入国家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分工地位具有更强烈的影响;(3)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数字化投入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推动作用就越强。为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效应、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宏亮   张为付  
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表现为数字化投入强度越大,行业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越高;第二,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增强制造业关键链节的控制力和国内供给率从而对数字化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贸易壁垒限制要素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字化投入的促进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投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但数字媒体及交易投入的影响有限;第四,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带来的成本降低和资源错配缓解效应是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渠道。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婧婷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由导入期转入拓展期的关键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互联网+"的后续延伸,在技术层面上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过程,并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组装流程、售后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由此从整个价值链体系及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等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数字化、智能化对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机制。数字化、智能化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为生产研发提供综合服务、为生产组装提供技术支持、使销售及售后协同发展、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企业价值链的重塑,能够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制度环境提供助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少军  
价值链作为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已使经济全球化和增长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来自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测度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水平。结果表明,粤苏两省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倾向高于切入国内价值链的倾向,而对其它省份关联效应较大的行业基本上是中间品行业,且具有自然资源密集的特征。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关系,则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的前景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琳   缪言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增强韧性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企业韧性刻画为稳健性和敏捷性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参与全球价值链和数字化能力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企业韧性有双重影响。GVC企业受冲击后保持运营的概率更小,销售额下降更大,稳健性越弱,但更有能力调整其生产或服务,创新业务模式,敏捷性较高。国家工业实力强可减轻对GVC企业的冲击,增强其稳健性。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受冲击后稳健性强,数字化对商业模式调整影响显著,但对生产服务转变影响不明显。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技术制造业中,数字化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