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3)
- 2023(16918)
- 2022(13954)
- 2021(12564)
- 2020(10338)
- 2019(22815)
- 2018(22280)
- 2017(42279)
- 2016(22537)
- 2015(24411)
- 2014(23839)
- 2013(23896)
- 2012(22252)
- 2011(20218)
- 2010(20572)
- 2009(19232)
- 2008(19004)
- 2007(17217)
- 2006(15631)
- 2005(14452)
- 学科
- 济(118419)
- 经济(118308)
- 业(88102)
- 管理(77542)
- 企(77499)
- 企业(77499)
- 方法(40012)
- 业经(33814)
- 农(32319)
- 数学(30993)
- 数学方法(30813)
- 中国(30682)
- 地方(29519)
- 财(28222)
- 农业(23227)
- 技术(22311)
- 制(20628)
- 务(19577)
- 财务(19558)
- 财务管理(19536)
- 学(19266)
- 贸(18596)
- 贸易(18579)
- 企业财务(18517)
- 和(18156)
- 易(17897)
- 环境(17140)
- 理论(17093)
- 地方经济(17019)
- 划(16868)
- 机构
- 学院(331115)
- 大学(324446)
- 济(150167)
- 经济(147573)
- 管理(128813)
- 研究(116558)
- 理学(109820)
- 理学院(108594)
- 管理学(107237)
- 管理学院(106605)
- 中国(90753)
- 科学(69178)
- 京(68725)
- 财(65820)
- 所(59334)
- 农(59288)
- 研究所(53445)
- 中心(51987)
- 江(51982)
- 财经(51711)
- 业大(48291)
- 经(46875)
- 农业(46324)
- 经济学(46040)
- 北京(43473)
- 院(41675)
- 经济学院(41200)
- 州(40882)
- 范(40714)
- 师范(40249)
- 基金
- 项目(213872)
- 科学(170402)
- 研究(155649)
- 基金(155606)
- 家(136270)
- 国家(135014)
- 科学基金(116537)
- 社会(103558)
- 社会科(98384)
- 社会科学(98360)
- 省(86046)
- 基金项目(82593)
- 自然(73548)
- 自然科(71879)
- 自然科学(71859)
- 划(70706)
- 自然科学基金(70657)
- 教育(68538)
- 资助(61145)
- 编号(60224)
- 发(52397)
- 创(50125)
- 重点(48490)
- 成果(46943)
- 部(46089)
- 创新(46045)
- 业(45054)
- 国家社会(43405)
- 课题(42430)
- 发展(42296)
- 期刊
- 济(180507)
- 经济(180507)
- 研究(101353)
- 中国(70141)
- 农(55213)
- 管理(54904)
- 财(52564)
- 学报(48920)
- 科学(47991)
- 农业(37509)
- 大学(37229)
- 学学(35644)
- 融(33664)
- 金融(33664)
- 业经(30904)
- 技术(30153)
- 教育(29769)
- 经济研究(29435)
- 财经(26803)
- 经(23395)
- 问题(22963)
- 业(22318)
- 技术经济(20343)
- 商业(17972)
- 贸(17885)
- 世界(17335)
- 科技(16919)
- 现代(16488)
- 国际(15903)
- 经济管理(15510)
共检索到516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丽娜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驱动成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流通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再造也会对区域创新发展产生内生性推动力。其中,流通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持,流通业多环节互动构筑了创新驱动的要素支撑,流通产业链打造带来全产业、全区域技术性变革,自我创新及集聚效应增强创新氛围,引领行业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而要发挥流通业源动力作用,需要避免认识误区、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粗放式发展及内生性外生性协同发展等问题。应突出流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流通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效应,深度融合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引导流通业创新;以强化制度供给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施建军 吴琼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科技园、工业园、开发区到产业经济区、产业带,乃至于长三角、珠三角、渤海三角洲、国际经济合作区以及部分中国与邻国的世界经济区发展态势尤其明显。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态中,也显示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从经济角度讲,它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刚
商贸流通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力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区域劳动力投入要素结构产生调节作用;具备调动金融资源的功能,优化资本要素区域投入结构;对促进落后区域的生产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持续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步伐,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包括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在内的新型金融模式发展,为商贸流通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优化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我国经济在连续保持了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正逐步进入到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常态,区域经济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区域经济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借助统计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假设和检验,并给出了区域经济创新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新发展 驱动因素 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我国经济在连续保持了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正逐步进入到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常态,区域经济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区域经济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借助统计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假设和检验,并给出了区域经济创新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新发展 驱动因素 发展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丽娜 于渤
厘清区域高技术产业如何赋能创新活动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研发投资驱动的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跨国创新引入的作用机制及空间外溢的差异未明确,以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对不同创新活动经济效应的影响有待发掘的现状,将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技术市场化纳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构建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国家有关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当地/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和空间外溢的差异性,探讨在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及技术市场化水平的作用下,自主研发创新及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类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不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活动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自主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效果更明显,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更明显;(2)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对当地的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持久性;(3)随着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关系分别存在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但这种正向作用整体力度呈现减弱趋势;(4)在科技密集区/欠密集区,随着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非线性影响的变化趋势虽然相同,但总体作用力度有所差异。最后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密集度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化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争峻
流通业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流通业分为消费型流通业和生产型流通业,通过构造流通业集聚指数,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创新水平视角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流通业集聚、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和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整体流通业集聚和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在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牧野
珠海市委书记、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方旋同志的专著《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已于2002年10月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力作。这部著作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模型,阐明了科技创新促进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与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比较优势的思路,通过金融创新来将区域经济增长所受宏观调控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雪娇 杨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造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指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探究,测算出2006-2015年中国省域的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度,以此剖析31个省市耦合度契合趋势的变化过程,探究出各省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我国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总体是偏低的,并呈现出显著"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涧桥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发展和商贸流通间的共生关系,以辽宁省为例提出两者共生路径的创新研究,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入TOPSIS指标评价方法识别当前辽宁省各市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程度;从加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商贸流通在强化区域产业关联性、优化区域结构及推动省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性 商贸流通 共生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王强 成福伟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门槛作用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小于0.216时,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随着数字经济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增强,当数字经济应用水平超过0.338后,能最大效度发挥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渠爱雪,孟召宜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发展路径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