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0)
2023(13364)
2022(10886)
2021(9663)
2020(7773)
2019(17483)
2018(16987)
2017(33145)
2016(17264)
2015(18835)
2014(18885)
2013(19119)
2012(17997)
2011(16194)
2010(16919)
2009(16019)
2008(15845)
2007(14367)
2006(13365)
2005(12709)
作者
(50748)
(42557)
(42507)
(40087)
(27529)
(20178)
(19106)
(16411)
(16169)
(15158)
(14795)
(14048)
(13814)
(13798)
(13252)
(13007)
(12578)
(12250)
(12223)
(11858)
(10652)
(10498)
(10271)
(9970)
(9555)
(9531)
(9389)
(9379)
(8519)
(8273)
学科
(107025)
经济(106924)
(75786)
(67187)
企业(67187)
管理(62814)
方法(33015)
业经(31058)
地方(28396)
中国(28284)
(28090)
数学(24701)
数学方法(24590)
(24253)
农业(20852)
技术(17573)
(17259)
财务(17242)
财务管理(17226)
(16781)
企业财务(16283)
地方经济(16188)
(16010)
(15062)
(15009)
环境(14692)
(14549)
(14480)
理论(14307)
(14278)
机构
学院(264380)
大学(256620)
(126460)
经济(124119)
管理(102403)
研究(93686)
理学(86164)
理学院(85164)
管理学(84267)
管理学院(83747)
中国(73645)
(56019)
(55239)
科学(52462)
(46804)
财经(43678)
(42188)
研究所(41491)
中心(41152)
(40699)
经济学(39484)
(39446)
北京(35415)
经济学院(35235)
(33820)
(33615)
业大(33302)
(33088)
师范(32842)
财经大学(31698)
基金
项目(162435)
科学(131017)
研究(121738)
基金(119115)
(101628)
国家(100665)
科学基金(88817)
社会(82903)
社会科(78836)
社会科学(78816)
(64683)
基金项目(63311)
自然(54064)
自然科(52860)
自然科学(52850)
教育(52557)
(52211)
自然科学基金(51944)
编号(47163)
资助(46873)
(41699)
成果(36815)
(36544)
重点(36106)
(35189)
(35127)
国家社会(34898)
发展(34834)
(34304)
创新(33347)
期刊
(159933)
经济(159933)
研究(88698)
中国(54512)
(45268)
管理(45081)
(39145)
科学(34006)
学报(30783)
(27289)
金融(27289)
业经(26955)
农业(26785)
经济研究(26108)
技术(25123)
大学(24585)
学学(23615)
财经(22957)
问题(21555)
教育(20526)
(20097)
技术经济(17450)
(15940)
世界(15426)
(15205)
现代(15188)
商业(14995)
经济管理(13759)
国际(13365)
经济问题(12873)
共检索到424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雨婷  文雯  
利用285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于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规模、流通业效率和流通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对本地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以地理距离衡量城市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时,流通业发展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贸易成本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当考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总体经济地理联系时,流通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流通业规模和效率产生影响的,研究认为这与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和企业异地投资的市场偏好有关。结论表明,要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鼓励本地流通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统筹,鼓励不同地区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梯度的城市之间加强内贸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志伟  
本文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研究的结论是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推动社会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为中心城市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是实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功能与作用的重要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宏伟  闫帅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经济增长(GD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SZE)作为解释变量,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并得出相关结果。最后针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宏伟  闫帅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经济增长(GD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SZE)作为解释变量,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并得出相关结果。最后针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聪丽  陈宪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刘万琪  贾善铭  
以1997—2011年中国6次铁路提速和高铁开通为背景,在β趋同模型中加入用可达性度量的铁路交通发展因素,并用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衡量可达性,从全国、区域和城市3个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路交通发展对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的β趋同均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有阻碍作用,而铁路交通发展对非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甚微,对中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不确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  耿加进  
本文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样本,实证研究了流通业集聚、经济空间距离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流通业集聚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全国不断显现集聚优势,集聚水平的城市间差距也在减小;在流通业不断集聚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对本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能依托地理空间传递,促进邻近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当以城市间经济空间距离衡量两城市的空间联系时,与地理空间距离表现出相反作用,一个城市流通业不断集聚,对经济水平接近的城市反而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挤出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与畅  刘元秀  
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改善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函数,而流通业发展作为兼顾二者的重要经济驱动力,能否实现经济与消费的双重红利备受关注。基于流通业集聚、经济增长与消费升级的内在关联,本文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依次构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检验模型,进而以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予以实证;进一步地,本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以及交易效率等维度考察流通业集聚发展实现双重红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本地而言具有推动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同时,流通业集聚发展对于周边地区则仅仅存在经济增长的溢出型单一红利;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双重红利效应保持稳健,然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发展的消费升级效应却存在时滞特征;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改进是流通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而交易效率提升则是实现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据此,本文提出应强化地区流通设施建设和产业规模扩张,并完善地区间流通业协同发展管理制度,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德章  宋德军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建立对应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影响。分析表明流通业增加值增长可带动 GDP、消费和就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加上体制、地区利益等障碍,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二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创新,促进东、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波  黄惠  
本文选取了全国、北京市、哈尔滨市和贵阳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城市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流通业的相关指标的研究表明,2014年以前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鼎盛时期,不论是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流通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2014年后则都呈现回落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在定量分析中,本文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能在长期内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短期内的非均衡状态会被一定的调整力度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此外位于西部地区的贵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比位于东、中部地区的北京市和哈尔滨市地区更大,这与东、中部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而西部地区流通业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相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德章  约翰·亚当斯  宋德军  
流通业处于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地位,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先导产业”。现代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会带动城市GDP、消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较大的增长;所以要发挥好“先导作用”视角,统筹规划现代流通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在发挥好“先导作用”的前提下,使二者和谐共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沈立  倪鹏飞  王雨飞  刘笑男  
本文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科教支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对其的影响,发现如下结论:第一,本地区科教支出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科教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2003-2008年间,本地区科教支出的增加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2009-2013年间,本地区科教支出的增加则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三,科教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时空距离的增大而缩减,但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高铁网络的发展,科教支出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效果和在时空距离上的影响范围均有所扩大。最后,本文结合上述主要结论就如何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2)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3)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行政  曹灿  
本文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城市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的空间集聚会导致资本在该城市的形成和集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该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也是导致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