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1)
2023(16476)
2022(13282)
2021(11932)
2020(9800)
2019(22069)
2018(21623)
2017(40999)
2016(21949)
2015(24614)
2014(24523)
2013(24006)
2012(22101)
2011(19772)
2010(20439)
2009(19211)
2008(19346)
2007(17861)
2006(16214)
2005(15306)
作者
(64177)
(53438)
(52989)
(49939)
(34466)
(25275)
(24003)
(20519)
(20444)
(19310)
(18169)
(17821)
(17309)
(17284)
(16842)
(16224)
(15776)
(15643)
(15264)
(15168)
(13465)
(13234)
(13066)
(12389)
(12119)
(11984)
(11897)
(11860)
(10753)
(10641)
学科
(100790)
经济(100658)
(88786)
(78718)
企业(78718)
管理(77105)
方法(34600)
业经(32676)
(32294)
中国(31703)
(28379)
数学(25400)
数学方法(25178)
地方(23586)
农业(22032)
(21783)
(19910)
财务(19861)
财务管理(19834)
技术(19451)
企业财务(18765)
理论(18434)
(17774)
金融(17767)
(17698)
(17644)
银行(17617)
(17391)
贸易(17370)
(17317)
机构
学院(319705)
大学(313918)
(135949)
经济(133277)
管理(123513)
研究(110893)
理学(103757)
理学院(102681)
管理学(101171)
管理学院(100564)
中国(88791)
(68554)
(65398)
科学(63852)
(56282)
(54273)
(52038)
中心(50267)
财经(50073)
研究所(50027)
(45181)
北京(43954)
业大(43659)
农业(42021)
(41385)
(41348)
师范(40923)
经济学(40529)
(40007)
财经大学(36482)
基金
项目(199164)
科学(158431)
研究(150636)
基金(143723)
(124315)
国家(122875)
科学基金(106393)
社会(97158)
社会科(92018)
社会科学(91992)
(79676)
基金项目(74200)
教育(67845)
自然(65941)
(65100)
自然科(64451)
自然科学(64433)
自然科学基金(63341)
编号(61338)
资助(58039)
成果(50274)
(47974)
重点(44471)
(44039)
课题(43298)
(43130)
(41568)
创新(40307)
国家社会(40210)
发展(39424)
期刊
(167959)
经济(167959)
研究(102609)
中国(74199)
(54210)
管理(53806)
(52282)
学报(45339)
科学(44247)
教育(38038)
(36380)
金融(36380)
大学(35578)
农业(35292)
学学(33224)
技术(30952)
业经(30810)
经济研究(26818)
财经(26114)
(22675)
问题(21356)
(21027)
技术经济(17591)
(17514)
商业(17063)
世界(16760)
国际(15927)
现代(15897)
(14623)
经济管理(14543)
共检索到518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然  王家荣  杨雪萍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文革  吴妹  
增加值出口指标、区域价值链指标和VSS指数等分析研究表明:金砖国家彼此间的增加值出口量不断扩大,价值链融合程度逐步增强,产业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间增加值出口和价值链融合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金砖区域贸易潜力可分为潜力再造型、开拓型和巨大型三种,建立以金砖国家为主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将会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金砖国家一体化大市场的构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文革  吴妹  
增加值出口指标、区域价值链指标和VSS指数等分析研究表明:金砖国家彼此间的增加值出口量不断扩大,价值链融合程度逐步增强,产业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间增加值出口和价值链融合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金砖区域贸易潜力可分为潜力再造型、开拓型和巨大型三种,建立以金砖国家为主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将会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金砖国家一体化大市场的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家荣   陈锦然   李陈华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然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并基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虑了国内市场条件在其间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进一步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两条渠道实现。(2)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物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竞争优势较低行业、省际数字化投入偏好性较强的样本中,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3)从“质量”和“效率”双重维度改善国内市场条件,能够“放大”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大数据要素在流通中的渗透力度,在更广、更宽、更远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媒介交换,是有效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提升的关键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研发效率相结合,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国家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影响与区域异质性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国家研发效率之间存在基于研发强度的单门槛影响,并呈现出非线性的“阶梯”上升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勇  
价值链以及生产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于拉美实施结构变革战略十分重要。以"软件"要素——产业政策和"硬件"要素——基础设施为支撑,同时提升区域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促进投资多元化,是拉美地区实现价值链和生产一体化的关键步骤。本文认为,融入拉美产业升级、关注拉美区域内市场、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加快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都是生产一体化带给中拉产能合作的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淑梅  高敬云  
21世纪以来,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竞相施加系统性和全球性影响:通过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深化其区域一体化程度,在解构现有价值链的同时,正在试图重构全球价值链。在分析后TPP时代区域一体化特征的基础上,从TPP边境后新规则视角,探究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通过分析得出,借助整合和创新区域价值链上各经济体的经贸规则,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在促进区域内经贸活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标准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淑梅  高敬云  
21世纪以来,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竞相施加系统性和全球性影响:通过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深化其区域一体化程度,在解构现有价值链的同时,正在试图重构全球价值链。在分析后TPP时代区域一体化特征的基础上,从TPP边境后新规则视角,探究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通过分析得出,借助整合和创新区域价值链上各经济体的经贸规则,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在促进区域内经贸活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标准化和协调化的同时,正逐渐割裂即有价值链分工格局,进而可能彻底破坏现有价值链,从而达到重构全球价值链的目的。不管未来TPP的命运如何,西方发达经济体以TPP规则力图重新改写全球经贸规则的事实无法改变。中国要从世界制造中心发展为世界创造中心,必须彻底摆脱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面临"低端锁定"和"高端封锁"的困境。因此,从如何深化区域一体化提出了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婕  姚博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剑飞  
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深化国内价值链分工,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流通活动、市场分割对这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大区域的产业分工深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加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间分工深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入世"及"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下降。商流活动能够支撑地区间分工链条的延伸;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分工的作用既有可能体现在地区间,也有可能仅限于本地区。市场分割会干扰跨地区经济活动的开展,其表现在于妨碍促进地区间分工的因素发挥作用,并强化不利因素的阻碍效应。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跨地区运输的要求,同时发展中间商环节、消除行政性壁垒,以统一、整合的中间品流通市场支撑现代化的分工生产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模型数值模拟都显示,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促进了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已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拐点开始出现,但是在计量检验中仍不显著。采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的地区集聚,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则对制造业地理集聚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毛其淋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中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即国内市场一体化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强化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的估计显示,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则显著地提高了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此外,金融控制弱区域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水平的边际影响效应也远远高于金融控制强区域。本文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