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8)
2023(12359)
2022(10452)
2021(9807)
2020(8340)
2019(18727)
2018(18456)
2017(36310)
2016(19258)
2015(21521)
2014(21463)
2013(20638)
2012(18560)
2011(16400)
2010(16044)
2009(14633)
2008(13943)
2007(12194)
2006(10408)
2005(8742)
作者
(51939)
(44137)
(43429)
(41295)
(27347)
(20945)
(19745)
(17415)
(16685)
(15177)
(14907)
(14876)
(13608)
(13383)
(13366)
(13332)
(13015)
(12773)
(12526)
(12487)
(10821)
(10747)
(10694)
(10282)
(9916)
(9727)
(9517)
(9434)
(8837)
(8753)
学科
(79174)
经济(79083)
(60508)
管理(51512)
(47328)
(39986)
企业(39986)
方法(34154)
农业(31293)
数学(30693)
数学方法(30272)
业经(21168)
(20123)
中国(19407)
(16878)
地方(15306)
(15022)
(13616)
(12378)
(12332)
财务(12327)
财务管理(12299)
(12294)
(12281)
贸易(12278)
技术(11991)
(11972)
土地(11837)
(11800)
银行(11782)
机构
学院(261693)
大学(255665)
(108043)
管理(106236)
经济(105898)
理学(92644)
理学院(91794)
管理学(90166)
管理学院(89719)
研究(82588)
中国(65031)
(60710)
(52174)
科学(50594)
(47248)
农业(46583)
业大(45510)
中心(41360)
(39763)
(38785)
财经(38098)
研究所(36272)
(34965)
(32483)
师范(32126)
经济学(31782)
北京(31132)
经济管理(30662)
(29997)
(29943)
基金
项目(186222)
科学(147975)
研究(138373)
基金(135900)
(118149)
国家(117103)
科学基金(101760)
社会(89032)
社会科(84093)
社会科学(84066)
(74510)
基金项目(72712)
自然(65174)
自然科(63661)
自然科学(63644)
教育(62795)
自然科学基金(62457)
(61404)
编号(57210)
资助(53851)
成果(44076)
(41900)
重点(41458)
(40597)
(39365)
课题(37985)
国家社会(37146)
创新(36798)
科研(35873)
(35797)
期刊
(118438)
经济(118438)
研究(68762)
(62967)
中国(52692)
农业(42658)
学报(39922)
科学(37919)
(36502)
管理(34636)
大学(31915)
学学(30697)
业经(27239)
(24945)
金融(24945)
教育(24604)
技术(24050)
(20107)
财经(17988)
问题(17082)
经济研究(16318)
(15433)
农村(14597)
(14597)
(14401)
农业经济(14176)
资源(12942)
技术经济(12748)
世界(12538)
经济问题(12380)
共检索到37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建良  
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从法律产权、事实产权和感知产权3个层面,构建了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国东、中、西部4个县(市、区)25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5个流转地块和10.8万亩流转土地的调研数据,对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流转土地经营权总体稳定,达到绝对稳定值的75.12%;分层面看,感知层面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程度最高,法律层面权利保障程度次之,事实产权层面控制程度相对弱,分别达到绝对稳定值的81%、74.25%和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能否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受益度和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参与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以农地流转租金为对象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得农地经营权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妥善处理好农户分散的流转意愿与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集中连片需求间的矛盾,农民希望获得稳定递增的土地流转收益与农业经营效益波动的矛盾等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兰勇  蒋黾  何佳灿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保持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是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家庭农场的数据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比较不同流转模式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中,专用性资产、渠道冲突和渠道满意度等指标权重较大;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其稳定性结果的次序由小到大为:股份合作制流转>反租倒包流转>出租流转。鉴于此,本文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时应优先考虑股份合作制流转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伟  崔益邻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于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农业生产绩效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农地经营权的时间持续性对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作用路径主要是农业生产投资、抵押信贷金额和农地转入规模等;农地经营权的权利保障性对农业生产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提高了转入农户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同时,也有利于获得规模效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必须充分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建立农地经营权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农地经营权权利保障,规范农地流转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黎翠梅  成姗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敏  赵慧  
农地城市流转有可能影响农户对其仍持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的预期,从而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其实质是农地城市流转所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影响的部分表现。本文基于对湖北省仙桃市2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所持有农地到市区的距离以及农户所持有农地与周边已发生农地城市流转区域的距离均对农户认为自家农地向市地流转的预期有负相关关系,即农户所持有的农地距离已发生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越近,其对自家农地将被流转为市地的预期越强烈,即认为自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越差。由于该影响作为农地城市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王家兴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龙池   张仕超   张煊赟   李丹妮   陆张烨  
[目的]受地形复杂化、耕地细碎化、农业设施薄弱化的影响,加之乡村农业劳动力短缺,丘陵山区传统农业转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相对缓慢且不平衡,更多是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方法]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所涉7个乡镇为案例区,基于7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模型,从投入—产出—管理—可持续四个维度,考虑产业类型的差异,多视角解析新型主体流转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结果](1)整体上流转土地利用集约度偏低,介于0.807 0~0.883 3之间,且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农场(0.883 3)、农民合作社(0.845 8)、农业企业(0.818 2)、专业大户(0.807 0)。可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作为推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核心。(2)主体产业二元耦合土地利用集约度表现出相同主体不同产业类型在各维度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显著,均呈现出管理集约度(0.437 7)>可持续集约度(0.413 8)>投入集约度(0.003 7)>产出集约度(0.001 3)。可以看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集约取决于经营和管理模式的科学性。(3)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介于0.822 8-0.885 6之间,不同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蔬菜(0.885 6)、花木(0.880 6)、柑橘(0.863 9)、粮油(0.854 8)、果树(0.831 3)、花椒(0.822 8)。(4)从结果的最佳投影方向大小来看,灌溉指数、粮耕指数、综合机械化率等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较大,劳均产值、多样化指数、路网密度等指标对土地集约度影响较小。[结论]丘陵山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灌溉以及农业机械等条件略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构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推动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费喜敏   易宏宇   李杰   张书赫   王成军  
[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构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化肥施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促进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基于2015年对黑龙江、河南、四川及浙江4省1040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关系和路径,并尝试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结果]农地经营权稳定性总体上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从不同维度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影响来看,农地流转期限越长和在流转时签订合同均有助于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地经营权在时间持续和权力保障维度的稳定均会通过扩大土地转入规模从而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结论]长期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和权责明确的流转契约是农户减施化肥的重要因素。政府要积极引导土地较长期限流转,保障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及培育农户契约意识;政府要积极推进闲散农地流转并因地制宜给予政策优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包宗顺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苏南的农业规模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后半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解决了部分农户不愿种责任田的难题;90年代,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了以村办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从理论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广辉  方达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本文首先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并明确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在更大范围内为资金进入农村土地经营领域提供渠道,解决农业经营资金短缺与效率不足问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制度支持。其次,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面临着"吃不下"的经营权、"分不清"的经营权和"拿不到"的经营权困境。最后指出要从培育职业农民、完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引入PPP模式等途径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张轶之  郭金海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由于有较多的转入农地,农地经营权直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产权性质的歧义和权能结构的模糊,使得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正规信贷数量的影响,关系是复杂的,路径是模糊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3个维度,理论分析农地经营权的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的关系。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农地经营权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尽管尚未完善,但法律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强度已显示出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显著作用;由于配套改革的不完善等问题,农地经营权强度的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仅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此认为要强化农地经营权,不仅要进一步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法律改革,还要强化农地经营权的事实维度即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安全感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有着强烈的机构贷款需求,但因缺乏有效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普遍对其施加严格的供给型信贷配给。“三权分置”从法律层面激活农地经营权,是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重要契机。本文从法律维度、事实维度、感知维度对农地经营权强度展开维度化分析,厘清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信贷配给的作用机理与具体路径,并使用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既能由法律维度、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同时具有较高强度而得以缓解,也能仅凭法律维度或事实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得以缓解,但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尚不足以单独发挥缓解之效。为进一步释放农地经营权改革的信贷效应,既要完善农地经营权的法律赋权与保障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也要强化主体对农地经营权的安全感知。本文既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理解,揭示了法律赋权、事实拥有、先验认知等不同层面的产权排他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内涵,也在实践上拓宽了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现实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张轶之  郭金海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由于有较多的转入农地,农地经营权直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产权性质的歧义和权能结构的模糊,使得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正规信贷数量的影响,关系是复杂的,路径是模糊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3个维度,理论分析农地经营权的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的关系。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农地经营权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尽管尚未完善,但法律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强度已显示出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显著作用;由于配套改革的不完善等问题,农地经营权强度的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仅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此认为要强化农地经营权,不仅要进一步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法律改革,还要强化农地经营权的事实维度即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安全感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目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阐释和表征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实证分析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的分样本异质性。[方法]采用二元proibt回归对山东省31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样本进了行实证检验;为规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类行为的替代互补效应,采用Mvproibt回归进行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1)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增加正式合同签订备案率、减少流转地权能限制、提升流转地续约预期,均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概率。(2)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家庭农场的影响存在分化,更能激励规模较大、种植果蔬类作物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行为。(3)除地权稳定性变量外,农场纯收入、耕地质量、机械化适应度、“三品一标”认证和有机肥补贴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应聚焦规范合同签订、保障权能完整和提升续约预期三方面政策,保证流转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并且在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实践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