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4)
- 2023(12945)
- 2022(11312)
- 2021(10731)
- 2020(8956)
- 2019(20608)
- 2018(20688)
- 2017(40639)
- 2016(22087)
- 2015(24578)
- 2014(24685)
- 2013(24656)
- 2012(22591)
- 2011(20319)
- 2010(20355)
- 2009(18751)
- 2008(18328)
- 2007(16243)
- 2006(14358)
- 2005(12480)
- 学科
- 济(91236)
- 经济(91144)
- 业(69662)
- 管理(59651)
- 企(47965)
- 企业(47965)
- 农(47777)
- 方法(40385)
- 数学(35374)
- 数学方法(35011)
- 农业(31822)
- 业经(22949)
- 财(22581)
- 中国(21730)
- 学(19761)
- 地方(18161)
- 制(17222)
- 贸(14872)
- 贸易(14867)
- 务(14751)
- 财务(14689)
- 财务管理(14666)
- 易(14480)
- 技术(14466)
- 企业财务(14056)
- 理论(13460)
- 银(13308)
- 银行(13268)
- 环境(13085)
- 策(13042)
- 机构
- 学院(315628)
- 大学(314692)
- 管理(127994)
- 济(126706)
- 经济(124071)
- 理学(111953)
- 理学院(110791)
- 管理学(108935)
- 管理学院(108385)
- 研究(105351)
- 中国(78316)
- 农(70246)
- 科学(66781)
- 京(65930)
- 财(55657)
- 业大(54921)
- 农业(54133)
- 所(53425)
- 研究所(48904)
- 中心(48233)
- 江(45327)
- 财经(45228)
- 经(41366)
- 北京(40966)
- 范(40397)
- 师范(40041)
- 院(37402)
- 州(36756)
- 经济学(36236)
- 经济管理(35245)
- 基金
- 项目(220083)
- 科学(172899)
- 研究(160423)
- 基金(160280)
- 家(140196)
- 国家(138966)
- 科学基金(119083)
- 社会(100557)
- 社会科(94948)
- 社会科学(94920)
- 基金项目(86456)
- 省(86207)
- 自然(78514)
- 自然科(76652)
- 自然科学(76635)
- 自然科学基金(75260)
- 划(71960)
- 教育(71823)
- 编号(66242)
- 资助(65413)
- 成果(52830)
- 部(48967)
- 重点(48517)
- 发(46987)
- 创(45520)
- 课题(43966)
- 创新(42377)
- 科研(42122)
- 教育部(41385)
- 人文(40881)
- 期刊
- 济(139905)
- 经济(139905)
- 研究(89427)
- 农(71156)
- 中国(57287)
- 学报(53159)
- 科学(49116)
- 农业(48408)
- 管理(41946)
- 大学(40496)
- 财(40154)
- 学学(38628)
- 教育(30396)
- 融(29153)
- 金融(29153)
- 业经(27653)
- 技术(25411)
- 业(22877)
- 财经(21249)
- 经济研究(19793)
- 问题(19746)
- 经(17961)
- 版(16822)
- 科技(15757)
- 技术经济(15495)
- 理论(15171)
- 业大(15023)
- 图书(14580)
- 现代(14508)
- 农业经济(14474)
共检索到451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张月 孙直祥
流转农地是否可持续利用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益,还对农地利用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系列外部性收益有影响。本文将流转农地进行改良性投资的收益分为经济收益和外部性收益,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经济收益,运用结构分解法分别估算增加有机质价值、增加肥力价值、减少化肥造成水污染价值和减少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价值,最终确定外部性收益;结合改良性投资成本,通过实物期权模型确定流转农地进行改良性投资的最优时机,并提出鼓励流入方进行改良性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农地流转 外部性 投资时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张安录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三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科学评估农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将其纳入流转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减缓城市边缘区农地非农化的速度。研究结论: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开发为综合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3.31元/m2,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43.90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4.72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15.8...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城市流转 选择价值 武汉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慧
用于集体建设的土地其流转模式根据政府及当地农民有关参与程度方面及作用力度方面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由政府进行主导流转和由农民进行自主流转两个类型。对集体建设相关用地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不论是节约交易所花费用还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都有其优劣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治理相关结构因素以及产权结构因素的影响。为提升要素配置方面的效率,使利益分配的相关结构更加合理,需为集体建设方面用地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基于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协调,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加强集体土地方面的产权制度革新。
关键词:
农村流转对象 选择 流转绩效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慧
用于集体建设的土地其流转模式根据政府及当地农民有关参与程度方面及作用力度方面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由政府进行主导流转和由农民进行自主流转两个类型。对集体建设相关用地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不论是节约交易所花费用还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都有其优劣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治理相关结构因素以及产权结构因素的影响。为提升要素配置方面的效率,使利益分配的相关结构更加合理,需为集体建设方面用地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基于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协调,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加强集体土地方面的产权制度革新。
关键词:
农村流转对象 选择 流转绩效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广燕 薛桂霞 赵晓慧 王东阳
[目的]日本的农地改良事业起步较早且成效显著,总结日本在农地改良事业方面的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以大量一手调研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发展阶段和成效,总结了日本农地改良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计划评估、技术支撑及实施主体方面的主要做法。[结果]立足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启示与建议:(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农业部门管理,提高政府决策和资金使用效率。(2)发挥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体作用,明确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关键词:
日本 农地改良 主要做法 借鉴 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广燕 薛桂霞 赵晓慧 王东阳
[目的]日本的农地改良事业起步较早且成效显著,总结日本在农地改良事业方面的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以大量一手调研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发展阶段和成效,总结了日本农地改良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计划评估、技术支撑及实施主体方面的主要做法。[结果]立足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启示与建议:(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农业部门管理,提高政府决策和资金使用效率。(2)发挥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体作用,明确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4)提高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强度,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提高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结论]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做法及启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日本 农地改良 主要做法 借鉴 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玲玲
本文在农地双重功能及农地依赖的前提下修正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并基于全国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未流转户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单一的同质市场,禀赋、收益预期及交易费用认知的不同,影响农户对不同对象的选择,只有赋予农户土地财产权,使之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获得增值,才能有效弱化其对生产经营所得的依赖,继而才可以兼顾农户收入,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以及促进农地流转等政策目标。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认知 选择意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召将
国内各区域的农地流转规模与契约安排差异显著,转租抑或股份合作制,是农地流转契约安排的区域差异的典型体现。契约选择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可作为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区域差异分析的理论依据,通过广东省中山市和清远地区的典型案例差异比较,得到的政策含义在于,股份合作制作为农地流转交易中较为先进的契约安排,虽受到组织管理(费用)要素的严格约束,但并不意味着其不能成为后发展地区的自觉选择。政策推动的适应性自我完善存在乐观预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借鉴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思想,将"空间"引入到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研究之中,构建一个农地流转空间、声誉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贵州5县505户农地流转农户的样本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空间距离越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农地流转空间距离越远,农户越倾向选择书面契约;对方声誉越好,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如果对方声誉越差,农户越倾向选择书面契约。农户年龄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农户受教育年限越多,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得到启示,应挖掘、弘扬和培育声誉资产,使农地流转市场能够低成本运行。
关键词:
流转空间 农地流转 声誉 契约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诚信农户进行宣传,形成一种人人讲信用的环境。二是在自然空间距离没有缩短的前提下,缩短社会空间距离,增加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通过交易频率、交往频率的增加,提高契约履约率,增强互信,形成流转双方利益共同体,促进农地顺利流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晶 曲福田
发展与保护始终是资源优化配置必然面对的难题,这也为中国农地非农化的政策调控提出了挑战,即应当建立怎样一种政策调控框架,才能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实现农地非农化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地非农化的市场结构、配置方式和效率损失,阐明中国农地非农化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的现状,进而提出以内生性政策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外生性政策调控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并以此为分类基础构建中国农地非农化政策调控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参照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思路,反思中国现行农地非农化政策调控的运行体系,提出改良现行政策框架的设计路径,具体包括:促进行政性规制政策的市场化改良、加强经济性规制政策...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政策调控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郑适 王志刚
农地确权后,农户对农地转出多持中立或否定的态度,这与产权明晰促进交易的产权理论大相径庭。文章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对确权后农地流转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吉林省9市1444个农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后,土地资产、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转出农地,农业资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抑制农户提高农地租金,而社会资本专用性则分别存在促进作用;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更长时间转出农地;农业资产专用性对转出农地须要签订合约具有抑制作用,而地理位置专用性则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强 朱有志
伴随农村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已成为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奠定了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发展基础。但由于流转主体决策有限性、流转信息不完全性、流转载体流动性不足、支撑体系不完善性等客观存在,农地资本化流转还受到主客观因素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