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5)
- 2023(14709)
- 2022(12070)
- 2021(11521)
- 2020(9422)
- 2019(21591)
- 2018(21291)
- 2017(41220)
- 2016(21907)
- 2015(24826)
- 2014(24489)
- 2013(24224)
- 2012(22215)
- 2011(19886)
- 2010(19524)
- 2009(18072)
- 2008(17278)
- 2007(14839)
- 2006(13084)
- 2005(11380)
- 学科
- 济(101060)
- 经济(100965)
- 业(63684)
- 管理(55405)
- 农(49239)
- 方法(45662)
- 数学(41899)
- 数学方法(41480)
- 企(40763)
- 企业(40763)
- 农业(32393)
- 中国(28192)
- 业经(23746)
- 财(21861)
- 地方(20254)
- 贸(19225)
- 贸易(19215)
- 易(18782)
- 制(18002)
- 学(16166)
- 发(14993)
- 银(14051)
- 银行(14039)
- 环境(14031)
- 融(13898)
- 金融(13897)
- 行(13490)
- 技术(13344)
- 体(13323)
- 策(12854)
- 机构
- 学院(308614)
- 大学(305556)
- 济(139429)
- 经济(137146)
- 管理(121611)
- 理学(106308)
- 理学院(105248)
- 研究(104554)
- 管理学(103513)
- 管理学院(102954)
- 中国(82525)
- 农(65083)
- 京(62740)
- 科学(61432)
- 财(58715)
- 所(50737)
- 中心(49858)
- 农业(49765)
- 业大(49224)
- 财经(47843)
- 研究所(46290)
- 江(44633)
- 经(44082)
- 经济学(43871)
- 经济学院(39838)
- 范(39147)
- 师范(38836)
- 北京(38577)
- 院(36996)
- 财经大学(35536)
- 基金
- 项目(215559)
- 科学(172607)
- 基金(160653)
- 研究(159025)
- 家(139227)
- 国家(138083)
- 科学基金(119967)
- 社会(105708)
- 社会科(100116)
- 社会科学(100094)
- 基金项目(85003)
- 省(83632)
- 自然(75640)
- 自然科(73919)
- 自然科学(73904)
- 自然科学基金(72596)
- 教育(71778)
- 划(68957)
- 资助(65054)
- 编号(63061)
- 部(49321)
- 成果(49256)
- 重点(48120)
- 发(47450)
- 国家社会(45190)
- 创(44606)
- 教育部(42597)
- 课题(42592)
- 创新(41899)
- 人文(41630)
共检索到450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农地流转是否会导致农地种植“非粮化”在学界存在普遍争议,但已有研究缺乏弥合“趋粮化”与“非粮化”争论的努力。本文通过农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了农地交易对象,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29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交易对象对农地种植类型的影响,以及农地租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与亲友和本村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外村农户或经济组织更可能造成“非粮化”生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农地租金具有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与此同时,农地租金表征了不同对象间流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并对“非粮化”生产具有直接影响。一旦熟人间交易与非熟人间交易的农地租金出现趋同,则意味着农地流转“差序格局”及人格化流转维系的“趋粮化”种植格局将被打破。尤其考虑到仍有超过50%的流转农地是在同村熟人间进行的交易,农地流转“差序格局”的撕裂可能持续加大“非粮化”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完善农地产权是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前提。但是,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产权对熟人间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忽视农地流转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型趋势。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不仅会激励非熟人间的流转和提高农地租金,也会激励熟人间的营利性交易,并提高该类交易的农地租金;农地产权对农地交易对象的影响有超过50%的部分可由农地租金解释。由此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助于激励农地流转市场化。在农地流转规模增长乏力的阶段,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应秉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同时,应正确认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欣 蒋涛 郭良燕 甘犁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决策行为值得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农地流转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两轮29省全国性代表农户的追踪调查数据,建立线性概率LPM模型和二分变量LOGIT模型,本文发现:第一,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农地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农地细碎化的现象有所减轻。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比例由2013年的24.1%上升至2015年的31.4%;农户户均土地经营面积从8.3亩上升至12.9亩;土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比例从83.58%下降至76.87%。第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土地经营权 土地转出 土地转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亚飞 谢小飞 吕剑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Heck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等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打破了村庄熟人信任交易格局,促进了农地非熟人流转。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以及改善金融素养等路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与非熟人进行农地流转交易。异质性分析发现,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的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对其农地非熟人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使用传统互联网和低教育水平农户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应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体系,重视农户互联网技能培训和文化水平提升,以有序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一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农户出租土地的概率显著提高4.2个百分点,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租入土地的决策。农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市场化的农地出租,但对非市场化的农地出租无显著影响,且新增出租的土地主要来源于闲置农地,这表明农地确权激活了沉睡的农地资源,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主要通过强化农地产权保护而直接促进了农地出租,其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间接促进农地出租的效应较弱。与此同时,农地确权不具有通过增强"禀赋效应"、促进农业投资而抑制农地出租的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为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刘洪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序格局"关系显著影响到契约形式选择,血缘和地缘越接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当农户拥有党员身份、土地流转年份越近、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和租金为货币形式时,农民则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出户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双重影响,而转入户只受到地缘关系影响,"差序格局"对两种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农地流转 契约选择方式 贵州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岩
我国乡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进而形成差序治理机制。在农地流转实践中,流转合约存在口头非正式和书面正式等多种方式,农户对合约方式的选择受其与各种交易主体之间关联程度的影响,是差序治理的结果。采用对江西和辽宁两省1 628户农户实地调研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亲友或同村农户之间时,农户更多地采用非市场(人情)治理范式而订立口头非正式合约;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或外村农户之间时,农户多地采用市场治理范式而签订书面正式合约。政府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等方式强推以书面正式合约方式流转农地,应鼓励并支持各地积极探索与实际相契合的农地流转合约方式,从而为农地合理有序流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岩
我国乡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进而形成差序治理机制。在农地流转实践中,流转合约存在口头非正式和书面正式等多种方式,农户对合约方式的选择受其与各种交易主体之间关联程度的影响,是差序治理的结果。采用对江西和辽宁两省1 628户农户实地调研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亲友或同村农户之间时,农户更多地采用非市场(人情)治理范式而订立口头非正式合约;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或外村农户之间时,农户多地采用市场治理范式而签订书面正式合约。政府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等方式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邹宝玲 罗必良
差序格局用以描述乡土社会关系的亲疏所呈现的差序化特征,而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也导致了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具体表现为:在契约形式上,农户更倾向于口头契约,书面契约比重小;在契约期限上,期限越长的契约比重越小;在流转租金上,租金越高的契约比重反而越小。因此,农地流转内含着明显的关系型契约特性,表现出普遍的非市场化缔约行为。对此,本文从理论层面推断农户与缔约对象关系的差序格局是农地流转契约多重差序格局的决定机制,并通过描述性证据与似不相关模型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讨论了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农地地理位置约束的现实情况下,促进农地集中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因势诱导,建立以乡村社...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差序格局 契约选择 缔约对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合并和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但缺乏经验验证。本文通过来自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检验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发现农户租入农地能够显著增加农地块均面积,而农户租出农地能够显著降低S指数;虽然农户租入农地增加了地块数量,但租入的地块普遍离家较近,有利于农地集中,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推动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上引导农户进行土地合并整理,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促使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如意 肖海峰 高博 乔光华
草地流转是否会导致牧户超载过牧,进而加剧草地退化、阻碍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草地交易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内蒙古牧区草地转入牧户的调查数据,验证草地流转“差序格局”与牧户超载过牧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转型与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撕裂潜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与亲友或者本嘎查牧户等熟人相比,从外嘎查牧户或经济组织等非熟人转入草地更可能增加牧户超载过牧程度;(2)机制检验表明,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显著正向影响草地流转租金,而草地租金的提高会增加转入户超载过牧程度,即草地租金是草地流转“差序格局”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不同草地资源的牧户,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对其超载过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对于草地经营面积较小的牧户,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对较大规模的牧户超载过牧程度作用效果更大;(4)当前草地流转市场化快速转型,加之业已出现的草地租金趋同,意味着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将逐渐发生撕裂,并可能导致牧户超载过牧,加大草地生态环境压力。考虑到当前草地流转仍然以熟人流转为主,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撕裂及其潜在问题应当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修研 谭艳美 樊鹏飞 梁流涛
从影响农户收入、就业、生存等方面的因素出发,以市场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构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驱动机制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的24个省份的农户农地流转数据,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模型,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入和农地转出两个层面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是通过农户自身特征、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等方面的传导,对收入、就业和生存对农地流转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地流转市场发育。(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农业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对农户土地流出有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商业保险、地貌类型对农户土地流出有正向影响;影响农户土地流入的因素只有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地貌类型、农业依赖程度对之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市场发育 影响因素 微观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关键词:
专业化农户 农地流转 交易成本 经济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