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3)
2023(3959)
2022(3324)
2021(3340)
2020(2995)
2019(7333)
2018(7476)
2017(13188)
2016(7228)
2015(7769)
2014(7667)
2013(7550)
2012(6515)
2011(5963)
2010(6331)
2009(6312)
2008(6713)
2007(6035)
2006(5907)
2005(5669)
作者
(18611)
(15484)
(15192)
(14989)
(10085)
(7223)
(7093)
(6028)
(5896)
(5632)
(5362)
(5241)
(5213)
(5143)
(4977)
(4810)
(4637)
(4531)
(4511)
(4377)
(4213)
(3797)
(3796)
(3662)
(3574)
(3536)
(3474)
(3429)
(3264)
(3020)
学科
管理(27463)
(24140)
经济(24105)
(20453)
企业(20453)
(20221)
(10664)
(9987)
(8730)
中国(7138)
(6942)
方法(6869)
理论(6841)
(6659)
财务(6626)
财务管理(6604)
企业财务(6251)
(6111)
业经(6106)
银行(6102)
体制(6012)
(5730)
(5618)
(5175)
教育(4969)
(4817)
金融(4817)
(4790)
(4696)
制度(4695)
机构
大学(92432)
学院(88927)
管理(34824)
(34506)
经济(33527)
研究(32985)
中国(28637)
理学(26578)
理学院(26238)
管理学(25843)
管理学院(25596)
(21993)
(21577)
科学(18403)
(16977)
(16687)
中心(15073)
研究所(14802)
财经(14586)
北京(14445)
(13294)
师范(13178)
(13167)
(12963)
(12688)
(12213)
(11740)
师范大学(10712)
财经大学(10640)
教育(10323)
基金
项目(47293)
研究(37770)
科学(36198)
基金(32559)
(27944)
国家(27637)
科学基金(23188)
社会(22123)
社会科(20761)
社会科学(20755)
教育(18580)
(17862)
编号(16214)
基金项目(16077)
成果(15556)
(15110)
自然(14019)
资助(13668)
自然科(13645)
自然科学(13642)
自然科学基金(13388)
课题(12012)
重点(10940)
(10555)
(10343)
项目编号(10233)
(9972)
大学(9664)
(9465)
(9436)
期刊
(49687)
经济(49687)
研究(34438)
中国(28488)
(21116)
管理(18635)
教育(18408)
学报(12790)
(12034)
金融(12034)
科学(11797)
(11071)
大学(10260)
技术(9595)
学学(8685)
财经(8169)
经济研究(7294)
图书(7266)
(7182)
农业(6617)
会计(6616)
业经(6225)
(5787)
财会(5479)
书馆(5440)
图书馆(5440)
(5307)
问题(5203)
改革(4593)
(4593)
共检索到16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锐  郭江澜  
传统组织建构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分工理论,它建立在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之上,由此决定的管理哲学是职能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主导权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失去了对市场的潜在控制,消费者导向理念成为管理者的必然选择。变动不拘的市场环境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使得流程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新的管理哲学,企业管理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变革是一场管理哲学的革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本理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已成为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作为下个世纪争夺国际地位的基本战略。中国属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必须从现在起,下大决心用高新技术武装各个领域,走“科教兴国”之路。土地管理要跟上...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育之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点的提出,对于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重要的启迪。什么是改革?我认为,小平同志有三句话对改革作了高度概括:第一句是,"改革是必由之路";第二句是,"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三句是,"改革是一场试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继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为一场"财政革命"。改革建立起全新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完善,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改革与重大政策的有效实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全火  
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问题时,就深刻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想取得真正成效,对“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一、政府机构必须改革小平同志在论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时强调,政府机构非改不可,“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因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伟  李刚  
传统发展方式语境下,基于生产端的节能减排方案一直被视为我国节能减排的最优技术路径。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惯性作用所表现的"碳锁定"效应,决定仅仅依靠生产领域内的技术变革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效果有限。发挥低碳消费的优势,发动一场社会倡导、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公民参与的基于消费端的节能减排革命,理应成为当前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选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俊生  
<正>当前,世界各国对AI+教育非常重视,但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从工具视角进行探讨,有人从系统视角进行描述,如果想要准确理解AI+教育的本质内涵,还要从价值视角进行阐释。AI+教育的本质不只丰富了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推动着教育价值及其社会功能的不断进化,为构建公平且高质量的新时代教育体系提供支撑保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江春程  
电子资金传递(EFT)──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江春程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两个要素,货币流通必须要适应商品流通的要求,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基本的经济规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本文认为,股指期货终于在4月16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场革命。中国股市从此结束了有着20年历史的单边市,中国股市从此进入到双边市时代。中国股市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做空机制,投资者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可以赚钱,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因此而提高,中国股市本身也有望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丹  
在信息技术向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起全面冲击的大潮中,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审计这个以鉴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为核心的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冲击不仅是技术上的,而且也迫使我们对传统审计的理解和认识重新审视。本文就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以及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广大审计同行进行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荣兴全  
EDI是一场结构性产业革命,EDI这一建立在电子数据处理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在商业领域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结构化的商业文化,通过通讯网络,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电子报文自动交换处理,而无须人工干预,是集先进技术与现代化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商业革命。中国经贸行业如何实行EDI,经贸部计算中心主任荣兴全在《EDI: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一文中,做了较全面的论述,本期在“业务研究”一栏中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耀通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制造过程自动化李耀通(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1961年,美国的乔治·迪沃尔获得一项专利一U.S.2988237,这个当时被发明人称作“可编程关节式操作器”的“家伙”就是工业机器人的最早的祖先。它在34年后的今天,繁殖...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清涛  
以马克思为界,哲学实现了主体革命。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全部西方哲学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但马克思之前的人是抽象精神,或是康德的理性,或是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中的上帝,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以抽象的观念规训世界,规训人。马克思之前的人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是人的神性。与此相反,在马克思实现向唯物史观转换之后,"现实的人"成为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唯物史观正是奠基于"现实的人"基础之上。主体的转换带来了马克思真理观的转变,此后,真理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现实的人"之生存。马克思之后,全部哲学的研究不再主要研究人的神性,而是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悬搁——直面事实启发下,从现实的人的生存中发掘人,海德格尔的"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成为这一转换的标志性命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