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8)
- 2023(16177)
- 2022(13903)
- 2021(12928)
- 2020(11092)
- 2019(25420)
- 2018(25398)
- 2017(49241)
- 2016(26770)
- 2015(30066)
- 2014(29940)
- 2013(29646)
- 2012(26827)
- 2011(23954)
- 2010(24148)
- 2009(22844)
- 2008(22575)
- 2007(20021)
- 2006(17738)
- 2005(16031)
- 学科
- 济(110279)
- 经济(110116)
- 业(99856)
- 管理(93727)
- 企(89560)
- 企业(89560)
- 方法(51892)
- 数学(42188)
- 数学方法(41483)
- 财(34865)
- 农(33130)
- 业经(32711)
- 中国(26375)
- 制(24821)
- 务(24810)
- 财务(24725)
- 财务管理(24690)
- 企业财务(23411)
- 农业(22876)
- 理论(21554)
- 技术(21070)
- 学(20258)
- 和(19876)
- 地方(19381)
- 划(18603)
- 贸(18163)
- 贸易(18152)
- 体(18073)
- 易(17630)
- 策(17390)
- 机构
- 学院(384787)
- 大学(382030)
- 管理(157026)
- 济(152766)
- 经济(149501)
- 理学(135679)
- 理学院(134288)
- 管理学(131826)
- 管理学院(131139)
- 研究(120961)
- 中国(92879)
- 京(81265)
- 科学(74635)
- 财(73785)
- 农(62474)
- 所(60328)
- 财经(58342)
- 江(57426)
- 业大(57095)
- 中心(54811)
- 研究所(54411)
- 经(52900)
- 北京(51194)
- 农业(48878)
- 范(47298)
- 师范(46868)
- 州(46095)
- 经济学(44954)
- 院(43936)
- 财经大学(43157)
- 基金
- 项目(257375)
- 科学(203577)
- 研究(189125)
- 基金(187255)
- 家(161944)
- 国家(160569)
- 科学基金(139932)
- 社会(118821)
- 社会科(112642)
- 社会科学(112610)
- 省(101674)
- 基金项目(98906)
- 自然(91893)
- 自然科(89809)
- 自然科学(89791)
- 自然科学基金(88163)
- 教育(87029)
- 划(84083)
- 资助(77916)
- 编号(77466)
- 成果(62116)
- 重点(56988)
- 部(56367)
- 创(55410)
- 发(53797)
- 课题(52953)
- 创新(51118)
- 制(49573)
- 科研(48877)
- 教育部(48666)
- 期刊
- 济(171478)
- 经济(171478)
- 研究(112371)
- 中国(72633)
- 管理(62379)
- 财(59856)
- 农(58220)
- 学报(56975)
- 科学(53907)
- 大学(44173)
- 学学(41742)
- 教育(41227)
- 农业(40233)
- 技术(35808)
- 融(32859)
- 金融(32859)
- 业经(30056)
- 财经(28723)
- 经济研究(26205)
- 经(24510)
- 业(22871)
- 问题(22062)
- 技术经济(20526)
- 现代(18514)
- 科技(18393)
- 理论(17934)
- 财会(17805)
- 版(17494)
- 统计(17491)
- 商业(17402)
共检索到564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健 勾丽明 黄培锦 齐林
针对当前企业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流程型制造业中的物质流流动特性,找出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物质积累环节,从经济和环境方面着手,引入反馈机制中的主反馈理论到动态物质流分析中,识别流程中物质积累现象对物质流动态模型造成影响的关键点,建立生产过程的动态物质流反馈模型,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实现系统输出端反馈到输入端的仿真。并以硼酸的生产流程为例,利用化合物b_2O_3的节点动态流量均值,分析其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建立b_2O_3的动态仿真模型,找出对产品产出影响较大的流程单元,使企业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流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系统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珊华 杨忠振 董夏丹
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的选址优化问题,构建截流选址和交通量分配相结合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用于确定产业在运输网络中的选址方案,下层模型是用户均衡交通量分配模型,用于计算在给定的产业选址方案下的运输网络中的交通流特征。为求解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和Frank-Wolfe算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并以中国钢铁产业为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决策者实施制造业的选址决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丽 陈荣秋 李义斌
针对收入管理模型只考虑能力分配并假设需求和价格为外生变量的缺陷,首先假设需求为价格的随机线性函数,将收入管理模型扩展为能力分配与定价的集成模型,然后利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对此随机模型进行转化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进行参数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银银
鉴于船舶制造业存在的库存量大、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构建船舶制造业JIT供需采购模型,分别从单一采购方利益和供需双方利益两方面,对船舶制造业JIT供需采购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供需双方利益能有效降低船舶制造业采购成本,提高船舶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强化供需采购双方合作关系。
关键词:
JIT 船舶制造业 采购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爱东 李翔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脱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和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主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准回归的静态结果中,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根据PVAR模型的结果,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动态效果,短期内环境规制有利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长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成本效应"和"补偿效应"两种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因此政府对于环境规制政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等标准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制定,实现各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爱东 李翔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脱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和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主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准回归的静态结果中,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根据PVAR模型的结果,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动态效果,短期内环境规制有利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长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成本效应"和"补偿效应"两种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因此政府对于环境规制政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等标准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制定,实现各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运权
选取2000-2016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作为分析变量,首先分析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GDP)的贡献率及拉动度;其次借助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工具,深入分析了两种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商贸流通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正向长期协整关系;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最后,为进一步促进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出了一定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雷礼 陈思杭 李诗珍
基于2000-2019年湖北省制造业、物流业与金融发展环境面板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析等检验方法分析制造业、物流业与金融发展环境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水平是物流业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环境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物流业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环境互为格兰杰原因;制造业发展水平对物流业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环境均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环境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促进作用;金融发展环境对制造业发展水平具有短期促进作用与长期抑制作用,对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是正向促进作用与反向抑制作用交替而行。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湖北省制造业、物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基于世界75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数据,将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纳入带有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并将其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稳健;第二,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可以通过服务业传导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产业内升级通过服务业传导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产业间升级;第三,偏效应值表明,制造业产业内升级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远强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在剔除不稳健的直接影响的情况下总体上表现出的对经济增长的微弱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仲常 马红旗
本文测算了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总外包水平、低技术外包水平、高技术外包水平和服务外包水平,并构建了我国制造业的动态劳动力需求模型,利用一步广义距估计(One Step Diff-GMM)法分析了制造业的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高技术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结论为:制造业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对就业呈抑制作用;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水平相当,但低技术外包的就业净效应是高技术外包的将近二倍;而服务外包规模尚小,还不足以对就业产生影响。
关键词:
就业效应 国际外包 一步广义距估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启斐 刘志彪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两张投入产出表以及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服务进口贸易的数据,测算了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指数。虽然总体上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率在下降,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反向服务外包处于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结构在不断优化。随后,文章实证研究了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同时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服务外包的研究范式,丰富了服务外包的理论内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在探讨OFDI影响国内制造业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OFDI引致的制造业转移以"市场换市场"的扩张型为主,通过对国内市场生产及供应量的增加,能有效弥补OFDI对中国制造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2)在行业层面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之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扩张潜力;(3)在区位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南区域内省份OFDI会形成制造业较强的国内市场寻求动机,省份间扩张型转移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就如何通过OFDI来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演化模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刚 贡文伟 梅强 罗建强 朱佳翔
文章应用共生理论,剖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两业共生关系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对两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两业共生关系演化呈现出以下规律:一是从资源分离向资源叠加演化,二是从供需型关系向互补型关系演化,三是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化。最后,采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建立两业共生演化动力模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1978~2011年的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业处于共生成长期,呈现出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进一步,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不同共生关系对两业发展的影响,验证了两业共生关系演化的规律,为两业共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共生关系 演化 共生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立 郭亚军 王毅
员工敬业度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升员工敬业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个人及其组织的绩效。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业员工的敬业度结构进行探索与验证,开发出包含融入、责任感、投入、集中、尽职、积极主动等12个项目的制造业企业员工敬业度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敬业度由组织认同、工作态度、精神状态、责任效能四个维度构成且此四维度结构优于双维度和单维度结构,同时敬业度二阶因子模型分析的结果支持敬业度这一高阶因子的存在。
关键词:
敬业度 结构方程模型 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