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8)
2023(3104)
2022(2691)
2021(2588)
2020(2050)
2019(4438)
2018(4267)
2017(7687)
2016(4189)
2015(4745)
2014(4571)
2013(4199)
2012(3979)
2011(3535)
2010(3713)
2009(3255)
2008(3232)
2007(2982)
2006(2644)
2005(2292)
作者
(11806)
(9936)
(9738)
(8990)
(5881)
(4581)
(4278)
(3814)
(3532)
(3252)
(3221)
(3165)
(3051)
(2889)
(2877)
(2868)
(2855)
(2778)
(2729)
(2476)
(2418)
(2317)
(2249)
(2188)
(2175)
(2140)
(2131)
(2113)
(1943)
(1900)
学科
(13920)
经济(13888)
(11003)
管理(9700)
(9107)
企业(9107)
(5308)
中国(5096)
方法(4353)
(3713)
地方(3669)
(3659)
(3615)
业经(3501)
农业(3343)
数学(3316)
数学方法(3272)
(2895)
(2798)
理论(2784)
(2782)
金融(2781)
(2522)
(2521)
银行(2519)
环境(2436)
(2433)
教育(2360)
(2325)
(2263)
机构
学院(55853)
大学(54758)
(20677)
研究(20601)
经济(20199)
管理(19875)
理学(16661)
理学院(16445)
管理学(16163)
管理学院(16063)
中国(14819)
科学(12750)
(11490)
(10530)
(10304)
研究所(9521)
中心(9370)
(8734)
师范(8665)
(8640)
财经(7955)
(7766)
业大(7589)
(7447)
北京(7438)
(7196)
(7174)
(7077)
师范大学(6881)
农业(6658)
基金
项目(39238)
科学(31062)
研究(30433)
基金(27579)
(25076)
国家(24347)
科学基金(20226)
社会(19058)
社会科(17970)
社会科学(17962)
(16088)
基金项目(14447)
教育(13683)
(13362)
编号(12833)
自然(12078)
自然科(11746)
自然科学(11742)
自然科学基金(11496)
成果(11123)
资助(10421)
课题(9135)
重点(9124)
(8739)
(8327)
(8300)
国家社会(7913)
项目编号(7798)
(7781)
创新(7649)
期刊
(24317)
经济(24317)
研究(16774)
中国(13289)
学报(9467)
教育(8622)
(8586)
(8343)
科学(8263)
管理(7416)
大学(7049)
学学(6513)
农业(5924)
技术(4456)
(4250)
金融(4250)
业经(4038)
经济研究(3729)
财经(3695)
(3686)
图书(3576)
(3355)
资源(3276)
(3216)
世界(3024)
(2945)
论坛(2945)
科技(2937)
问题(2918)
(2766)
共检索到8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齐东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中国东部的五大重要水系,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流域文明和坚毅不屈的性格。运河叙事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持续演进,其意象构建逐步丰富完善。大运河的沧桑历史与曲折发展历程给现代中国诸多历史借鉴与现实参照,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新时代,运河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意义,助力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鑫  邹统钎  
大运河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激发我国旅游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的代表性游记进行扎根编码分析发现,旅游者主要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交流”3个过程机制完成对大运河文化的自觉,并在“觉他-觉自-对话”的过程中完成家国情怀的意义建构。“文化认同”包括文化识别、身份归属、文化共情、形象感知、文化象征和文化表达6个过程“;文化反思”包括文化联想、元素对照、文化折射、文化内省和文化批判5个过程;“文化交流”包括自觉践行、主动追求、文化移植和文化创造4个过程。该研究可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旅游者文化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伟  
影像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的重要媒介与形式,作为配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而创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正是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全面展示、形象构建与视觉传播。文章主要研究该片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与叙事策略,寻求大运河主题影像创作与运河文化建构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纪录片创作有所裨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杰   王纯朴  
文章以徐州为例,研究大运河文化流域的乐舞画像石典型图像案例,解读和分析其内容要素、修辞要素、配置要素的叙事内涵,发现其视觉要素蕴含的符号象征、修辞性、顷刻与并置叙事策略,进而提出其具有叙事层次聚焦叙事主题、渲染叙事情感、增加叙事互动等功能,为理解乐舞画像石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新视角,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设计提供新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媛  
本文研究区域文化意象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层次的分层对应,将不同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的认知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引入叙事设计理念,为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和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斌  赵敏  
诸葛亮多重身份的历史叙事不仅契合了国家整合地方权力、王权深入边疆的政治目的,也是封建王朝国家宏观社会权力在微观个体层面实现的反映。从“机构的话语秩序”和“社会的话语秩序”两个角度,可以更全面地阐释统治阶层、汉族移民与少数民族在王朝国家民族关系调适、“大一统”与正统观念的演进等过程中对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与身份建构的影响,分析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从西南民族关系长时段的历史发展看,诸葛亮多重身份历史叙事的历史也展现了王朝国家治理下“夷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的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育荣   沈昭林  
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传;程朱后学秉持朱子学立场,以认可道南学派对道统的传承为前提,将学术师承转化为道统谱系,赋予其卫道护统意义。伴随士人民间化的扩展与儒学道统之争的激化,道南学派也被学者缔造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从承洛启闽的学术桥梁演变为闽学开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枬  
教师的叙事研究是描述教师真实生活的"从下到上"的研究。它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重在对教师行为内含意义的揭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有情感魅力的领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许蕊  
叙事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艺术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叙事的教育意涵表现在于,叙事教育在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过程中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也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叙事发挥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认知、动机和记忆等心理学理论基础,叙事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深入人心的叙事加工心理机制的把握和对叙事传输影响因素的控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核心,它内在地制约着作品的信度、效度和品质。因而,有必要对教育叙事"情节"做出如下发问:教育叙事"情节"是"真实"抑或"虚构"?是"好莱坞化"抑或"平淡无奇"?是"片段剪辑"抑或"全景呈现"?回答这三个疑问的关键在于辨别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教育叙事与电影叙事之间的不同。可以说,回答教育叙事"情节"三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叙事者来说,建构科学的教育叙事"情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典型性"事件的选择;"情节"对人物的服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