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
2023(988)
2022(762)
2021(807)
2020(726)
2019(1376)
2018(1424)
2017(2263)
2016(1446)
2015(1623)
2014(1503)
2013(1478)
2012(1492)
2011(1353)
2010(1334)
2009(1200)
2008(1216)
2007(1121)
2006(930)
2005(844)
作者
(6089)
(5228)
(5121)
(4822)
(3306)
(2598)
(2237)
(2168)
(2001)
(1876)
(1801)
(1751)
(1748)
(1704)
(1701)
(1682)
(1611)
(1545)
(1538)
(1494)
(1415)
(1271)
(1257)
(1248)
(1240)
(1215)
(1148)
(1127)
(1116)
(1099)
学科
管理(3924)
(3786)
经济(3781)
(3459)
(3030)
企业(3030)
(2663)
方法(1563)
数学(1269)
数学方法(1238)
(1206)
贸易(1205)
(1185)
技术(1138)
业经(1131)
(1123)
(1103)
(1100)
及其(1066)
中国(1034)
人事(1019)
人事管理(1019)
水产(1002)
(982)
动物(888)
虫害(872)
(861)
技术管理(831)
理论(814)
防治(808)
机构
大学(21539)
学院(21489)
(9644)
研究(9084)
科学(8411)
农业(8083)
业大(6577)
中国(6246)
管理(6048)
(6041)
研究所(5716)
理学(5587)
理学院(5435)
(5410)
经济(5242)
农业大学(5213)
管理学(5165)
管理学院(5142)
(5106)
(4910)
实验(4845)
实验室(4721)
(4622)
重点(4492)
(4200)
技术(3929)
中心(3707)
科学院(3558)
(3507)
(3269)
基金
项目(16830)
科学(12848)
基金(12509)
(12376)
国家(12280)
科学基金(10051)
自然(8418)
自然科(8281)
自然科学(8279)
研究(8221)
自然科学基金(8138)
(7436)
基金项目(6676)
(6343)
资助(5075)
计划(4854)
科技(4784)
社会(4585)
社会科(4241)
社会科学(4240)
重点(4032)
(4028)
教育(3977)
专项(3847)
(3800)
(3769)
科研(3577)
创新(3528)
(3458)
(3122)
期刊
(9196)
学报(9086)
科学(6704)
农业(6280)
(6122)
经济(6122)
大学(5978)
学学(5875)
中国(5695)
研究(4246)
业大(3312)
(3160)
农业大学(3032)
管理(2613)
中国农业(2257)
(2134)
科技(1860)
自然(1844)
(1836)
自然科(1782)
自然科学(1782)
农业科学(1595)
教育(1559)
水产(1473)
农林(1418)
(1418)
林业(1279)
(1256)
技术(1246)
业经(1231)
共检索到31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青青  李俊平  梁立滨  黄山雨  周陈陈  赵玉辉  王倩  周圆  姜丽  陈化兰  李呈军  
【背景】PA蛋白是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筛选与流感病毒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获得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r C)-binding protein 1,PCBP1)。【目的】探索PCBP1蛋白与流感病毒PA蛋白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方法】将诱饵质粒pGBKT7-PA与筛选到的重组质粒p GADT7-PCBP1以及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按照醋酸锂法分别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并涂布在3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5—7 d,观察酵母菌落生长情况和菌落颜色,回交验证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参照GenBank中录入的PA蛋白和人源PCBP1蛋白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AGGS-Flag-PA和pCAGGS-Myc-PCBP1,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单独转染或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于转染48 h后裂解细胞,收获上清,留取少部分作对照,余下的样品逐步加入FLAG单抗和Protein G琼脂糖珠子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LVX-IRES-Zs Green1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假病毒,将假病毒侵染A549细胞后经超速流式分选构建PCBP1蛋白过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PCBP1过表达情况,然后用流感病毒WSN以0.01 MOI感染该过表达细胞系,于感染后24和48 h收获上清,对上清中的流感病毒进行蚀斑计数。合成PCBP1蛋白的si RNA,转染A549细胞下调PCBP1蛋白的表达,干扰后48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CBP1蛋白表达下调情况,并以MOI=0.01感染流感病毒WSN,收获感染后24和48 h的上清,进行蚀斑滴定计数。【结果】通过酵母回交验证发现诱饵质粒pGBKT7-PA与重组阳性质粒p GADT7-PCBP1的共转酵母菌落可以在SD/-2、SD/-4、SD/-4/X/A等3种营养缺陷型平板上正常生长,并且能分解底物X-α-Gal,使菌落呈现蓝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表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发现PA蛋白可以将PCBP1蛋白沉淀下来,说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PCBP1过表达细胞系中,PC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下降;而通过si RNA干扰后,PCB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升高,表明PCBP1对流感病毒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流感病毒PA蛋白与宿主蛋白PCBP1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相互作用,且宿主蛋白PCBP1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维玉  朱鹏阳  张杰  胡永浩  孔晖晖  梁立滨  周圆  李呈军  姜丽  陈化兰  
【目的】构建肺组织细胞Calu-3及a549的高质量酵母CDNa文库并筛选与流感病毒NP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为深入研究流感病毒NP蛋白功能、病毒复制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等量Calu-3及a549细胞的总RNa,混合后反转录生成CDNa,利用长距离PCR(lD-PCR)扩增合成DsCDNa,用CHROMa sPINTM+TE-400纯化柱纯化DsDNa,按照ClONTECH公司的MakE YOuR OwN"MaTE&PlaTE"lIbRaRY sYsTEM操作程序,将带有同源臂的DsCDNa与线性化P GaDT7-REC共同转化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涂布sD/-lEu平板后于3...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纳  王衡瑞  毛彦娜  张成林  秦斌  王志民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虽然很早就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是一直到2015年在南美巴西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寨卡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往往引起包括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症状.寨卡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其基因组可以编码翻译并剪切加工出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膜蛋白,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相关研究已经证明,NS1蛋白与同属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的发病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根据其蛋白结构推测其可能与寨卡病毒穿越血脑屏障有关.因此鉴别NS1与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对于发现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的转运,转录,以及装配都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该课题构建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包含Flag和Strep两种标签的NS1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将与NS1结合的蛋白利用标签蛋白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分别带有Flag与Strep标签的相互作用蛋白分析,发现了16个两种标签共同的结合蛋白,其进一步的通路分析证明这些蛋白于与病毒转录、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多个通路有关,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云兵  汪军卿  仇旭升  谭磊  丁铲  张源淑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的细胞核定位信号(NLS),用Overlap-PCR方法缺失NLS基因,分别构建M和M-ΔNLS EGFP重组质粒,转染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激光共聚焦观察了M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蛋白能进入宿主细胞核中,缺失NLS基因序列之后M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新城疫病毒M蛋白可以通过其核定位信号进入宿主细胞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时鳗  许程志  许榜丰  吴运谱  贾云慧  乔传玲  陈化兰  
【目的】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笔者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两株具有相似基因特征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进行HA基因替换以后,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发生了改变。通过确定影响病毒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进一步揭示流感病毒致病力差异奠定了基础。【方法】对ZD71和SY130的HA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确认氨基酸差异位点并设计定点突变引物,构建单点突变的重组病毒并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将拯救的亲本病毒、HA单基因替换重组病毒及单点突变重组病毒以感染复数(MOI)为0.001和0.1的病毒量分别接种于MDCK和A549细胞,测定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将上述各株病毒以50μL含106EID50的剂量经滴鼻途径接种BALB/c小鼠,分别采集小鼠的脑、鼻甲、肺、脾、肾等脏器,匀浆处理后接种鸡胚分析病毒在小鼠体内各脏器的复制情况;将病毒分别以50μL含101-106 EID50的剂量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当小鼠体重下降比率超过25%时判定为死亡,统计死亡情况,测定病毒的小鼠半数致死量(MLD50),评估各突变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与亲本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后,获知决定病毒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ZD71和SY130病毒HA蛋白共存在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分别为4、138、144和225位(H3 Numbering)。经过定点突变、病毒拯救及序列测定确认,分别获得含有单个位点突变的重组病毒。通过测定病毒在MDCK和A549细胞上的复制情况,结果发现与亲本病毒rZD71相比较,突变病毒rZD71-HA/G225E在感染MDCK细胞的各检测时间点、及感染A549细胞24—48 h后,复制滴度均显著提高;与rSY130相比较,突变病毒rSY130-HA/E225G在感染MDCK细胞12—36 h后、及感染A549细胞36—72 h后,复制滴度均显著降低。而4、138、144位点的突变对病毒的复制影响较小。进一步的小鼠感染试验发现HA 225位氨基酸的改变显著影响了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与亲本病毒rZD71相比,225位氨基酸由G突变为E后,病毒rZD71-HA/G225E的MLD50由4.32 log10EID50降低至3.0 log10EID50;病毒不仅在小鼠鼻甲和肺脏内检测到,而且在脾脏和肾脏中也均有一定水平的复制。【结论】HA蛋白225位氨基酸对两株H1N1 SIV对小鼠的致病性具有重要决定作用,提示在后续开展的病原学监测中要密切关注该位点氨基酸的变异情况,为更好地防控动物流感乃至人流感的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顺政  王龙龙  吕利群  
为研究草鱼I型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非结构蛋白NS12的功能,实验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和对GCRV感染过表达宿主蛋白酶体亚基β7(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7, PSMB7)的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ian cell,GCO)中ns12转录水平的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PSMB7和NS12的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SMB7与GCRV编码的膜相关的非结构蛋白NS12也存在着潜在相互作用。GST-pull-down检测结果证实PSMB7与GCRV编码的膜相关的非结构蛋白NS12存在相互作用;PSMB7过表达能够上调ns1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免疫印迹验证NS12对于蛋白降解并不敏感。本实验室先前研究证实PSMB7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恒定。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揭示GCRV NS12与PSMB7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但并没有作为PSMB7的底物。表明其可能竞争性地阻碍蛋白酶体复合物的形成。病毒蛋白干扰蛋白酶体复合物胞内PSMB7的积累可能是其一种针对蛋白酶体介导的先天免疫的免疫逃逸策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喻飞  王浩  宗乾坤  张娅楠  刘海云  陈百朋  吕利群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外纤维蛋白VP56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鉴定与VP56相互作用的草鱼蛋白。首先利用RT-PCR技术从Ⅱ型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VP56,构建P GBKT7-VP56诱饵表达载体;在酵母菌株中检测其自激活性后,以VP56为诱饵在草鱼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阳性菌株,并对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实验也克隆了草鱼JaM-a(GC JaM-a)基因,并构建P GaDT7-GC JaM-a载体,在酵母中研究草鱼GC JaM-a与病毒蛋白VP56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构建的诱饵质粒P GBKT7-VP56无自激活作用,可以应用于酵母双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亚明  董战旗  陈婷婷  胡楠  董非凡  黄亮  唐良彤  潘敏慧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是蚕业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lef)LEF-11对病毒的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证明LEF-11蛋白能够发生自身相互作用形成寡聚体,本研究通过逐步截短探究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方法】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技术和荧光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云慧  许程志  隋金钰  吴运谱  许榜丰  陈艳  杨焕良  乔传玲  陈化兰  
【目的】表达欧亚类禽型(eurasian avian-like,EA)H1N1猪流感病毒(SIV)的血凝素(HA)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测定。【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A/swine/Zhejiang/245/2013(H1N1)(ZJ245)的HA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获得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将其转染293T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HA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将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经肌肉注射途径、以100μg/只剂量免疫16只6周龄BALB/c小鼠(I组和II组),间隔3周后进行加强免疫(二免);同等数量的小鼠以相同方式注射100μL无菌PBS作为非免疫对照组(III组和IV组)。首免和二免每周采血,分别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病毒中和(VN)试验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的血清抗体效价;二免2周后,其中两组小鼠(I组和III组)用50μL(106.0EID50)的ZJ245病毒经滴鼻感染途径进行攻毒,另外两组(II组和IV组)用A/swine/Heilongjiang/44/2009(H1N1)(HLJ44)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14 d内每天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统计发病与死亡情况,且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在体重下降比率超过25%时判定为小鼠死亡。攻毒后第3天,每组随机剖杀3只小鼠,分别采集脑、鼻甲、肺、脾和肾等脏器,匀浆处理后通过接种10日龄的非免疫鸡胚测定脏器的病毒含量。通过小鼠体重变化以及脏器滴定的病毒含量评估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表明ZJ245的HA基因的已正确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 CAGGS中获得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经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IFA和Western blot证实了病毒的HA蛋白能够正确表达,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小鼠的免疫与攻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首免后一周可检测到针对同源病毒ZJ245的低水平HI和VN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升高,HI抗体达到76.88、VN抗体达到152.5;同时针对异源病毒HLJ44也产生了较低水平的HI和VN抗体。106.0 EID50的同源病毒ZJ245攻毒时,与非免疫组小鼠相对比,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的免疫完全阻止了因病毒攻击而导致的小鼠体重下降以及肺脏和鼻甲内病毒的复制;106.0 EID50的异源病毒HLJ44攻毒时,相比非免疫组小鼠,质粒免疫组小鼠体重的下降比率、以及肺脏和鼻甲内的病毒滴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能够有效表达病毒HA蛋白,免疫后可使小鼠获得完全抵抗ZJ245感染及部分抵御HLJ44感染的免疫保护力,表明重组质粒pCAGGS-HA(ZJ245)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树梅  黄海碧  颜丕熙  滕巧泱  闫丽萍  徐大伟  呼和巴特尔  李泽君  
【目的】流感病毒样颗粒在病毒学研究和新型疫苗开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包装病毒样颗粒的方法来阐明影响流感病毒样颗粒包装及释放的关键结构蛋白。【方法】构建同时表达HA、NA和M1 3个蛋白,同时表达HA和NA两个蛋白以及只表达HA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转染293 T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血凝效价初步判断是否包装并释放出病毒样颗粒,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态。【结果】表达HA和NA或表达HA、NA和M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 T细胞后,检测细胞上清血凝价均为24;而转染单独表达HA蛋白质粒的细胞上清没有血凝活性。电镜观察表明单独表达HA蛋白没有可见的病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邬成业  王爱萍  郝慧芳  史平玲  游雷鸣  李培培  张改平  
参考GenBank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NP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将克隆的N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诱导表达的NP重组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Blot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NP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另外2个河南AI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诱导表达的NP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70 kDa,并且能够与H5亚型A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轲  陆滢滢  齐萌  陈伟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GLIPR1L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GLIPR1L2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GLIPR1L2),用Western blot分析rGLIPR1L2的反应原性。将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rGLIPR1L2共孵育,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rGLIPR1L2与大鼠PBMC的结合,分析rGLIPR1L2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rGLIPR1L2后,测定血清中IL-4、IL-9、IL-17、TGF-β、IFN-γ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后,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的变化,收集旋毛虫成虫和肌肉幼虫并计数,分析rGLIPR1L2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体外试验表明,rGLIPR1L2能够促进大鼠PBMC的增殖与迁移,增强细胞NO分泌和吞噬功能,一定浓度下可提高细胞凋亡比例。体内试验显示rGLIPR1L2能促进大鼠IL-4分泌,但对细胞因子IFN-γ、IL-9、IL-17和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rGLIPR1L2免疫小鼠可引起其体内特异性IgG抗体显著升高,且可显著降低受感染小鼠的肌肉幼虫数量。[结论]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晶  储晓洁  康恒  朱辉  张忠明  
豆科植物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证明百脉根GARS类家族转录因子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1和NSP2在体外体内均可以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NSP1的GRAS结构域的LHRII区域和NSP2的LHRI区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敏  邢继红  王莉  葛伟娜  郭棣  张岚  
【目的】研究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TFL1与2个GRFs家族成员GRF4和GRF7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解析TFL1抑制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cDNA作为模板,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TFL1、GRF4和GRF7,分别连接入门载体pCR8,经菌落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分别获得这3个基因的入门载体TFL1-pCR8、GRF4-pCR8和GRF7-pCR8。利用LR重组的方法将上述3个入门载体分别与目标载体pGADT7和pGBKT7重组获得酵母双杂交试验载体TFL1-BD、GRF4-AD和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王莉  陈雯莉  
应用NCBI、Expasy等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蓝细菌各菌株的PipX进行多序列同源对比分析,获得保守序列,预测了二级结构与结构域,分析了pipX的基因簇等。分别构建了蓝细菌的16S rDNA进化树以及基于PipX的分子进化树,同时也对与PipX相互作用的NtcA和PⅡ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解它们之间起源与进化的关系。由此推测PipX可能是蓝细菌氮代谢途径中除NtcA、PⅡ外的另一个关键调控蛋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