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505)
- 2022(7203)
- 2021(6447)
- 2020(5257)
- 2019(11597)
- 2018(11207)
- 2017(20590)
- 2016(11209)
- 2015(12542)
- 2014(13069)
- 2013(12817)
- 2012(12228)
- 2011(11409)
- 2010(11724)
- 2009(10854)
- 2008(10473)
- 2007(9538)
- 2006(8936)
- 2005(8092)
- 学科
- 济(71350)
- 经济(71310)
- 管理(27218)
- 地方(24663)
- 业(20459)
- 方法(19099)
- 数学(15520)
- 数学方法(15396)
- 中国(15388)
- 地方经济(15164)
- 企(14714)
- 企业(14714)
- 学(14348)
- 农(14110)
- 业经(13202)
- 环境(10748)
- 农业(10459)
- 财(9150)
- 理论(9145)
- 制(8967)
- 发(8459)
- 融(8354)
- 金融(8352)
- 和(8277)
- 经济学(8171)
- 资源(7808)
- 贸(7724)
- 贸易(7715)
- 银(7454)
- 银行(7449)
- 机构
- 学院(170614)
- 大学(165369)
- 济(73783)
- 经济(72054)
- 研究(63829)
- 管理(57025)
- 中国(47841)
- 理学(47210)
- 理学院(46427)
- 管理学(45496)
- 管理学院(45157)
- 科学(39514)
- 京(36291)
- 江(33667)
- 财(32677)
- 所(32658)
- 研究所(29240)
- 中心(28716)
- 范(27527)
- 师范(27294)
- 财经(25304)
- 农(24170)
- 州(23656)
- 经济学(23580)
- 院(23567)
- 北京(22520)
- 经(22465)
- 师范大学(21958)
- 省(21684)
- 业大(21166)
- 基金
- 项目(106070)
- 科学(83214)
- 研究(79464)
- 基金(74350)
- 家(64629)
- 国家(64100)
- 科学基金(54329)
- 社会(51331)
- 社会科(48601)
- 社会科学(48589)
- 省(44228)
- 基金项目(40004)
- 划(35465)
- 教育(35314)
- 自然(33132)
- 编号(32319)
- 自然科(32115)
- 自然科学(32107)
- 自然科学基金(31465)
- 资助(30134)
- 发(26555)
- 成果(25601)
- 重点(24864)
- 课题(24128)
- 部(21802)
- 发展(21771)
- 展(21464)
- 国家社会(21116)
- 创(20746)
- 创新(19514)
共检索到275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白志礼
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流域经济 经济区 空间范围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鹏 杨德云
城市群的建设是促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拉动区域崛起的"发动机"。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得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研究范围和城市群类型的最终界定,并通过分析其发展的经济特征,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作比较研究。能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春华 乔旭宁 赵永江 陈盼盼 冯德显 王海江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断裂点理论和Arcgis空间运算的方法界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名豪 宗臻铃 董元华 杨林章
通过对区域生态重建经济补偿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计量 ,结合上游地区的实际 ,提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重建成本给予全额补偿。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过程 ,运用生长曲线模型和恩格尔系数相结合进行分析 ,建立了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模型 ,并运用这一模型确定各受益对象对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的支付意愿 ,从而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方案。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小光 丁瑶 余贵玲 尹虹潘
《改革》2005年第1期发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思路及政策选择》一文,从战略目标、思路重点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笔者拟就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取向作进一步阐述。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宗臻铃 欧名豪 董元华 杨林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态重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经济、粮食、就业等问题 ,其中经济问题是最根本的 ,仅靠上游地区是难以解决的。就此问题 ,笔者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运用对策思维方法 ,提出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实行内部补偿、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重建初期 ,以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主 ,内部补偿为补充 ;待上游地区经济补偿能力提高以后 ,则以内部补偿为主 ,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补充。内部补偿重点在于挖掘自身的经济潜力 ;外部补偿的最佳模式是进行造血式经济补偿 ;代际补偿除给予资金支...
关键词:
经济补偿 对策论 生态重建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宋正娜
针对空港经济区相关研究一直依附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现状,在分析空港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空港经济区概念,提出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方法:①紧邻机场区域的建成区形成与否是判别空港经济区是否形成的依据之一;②参照国内外成熟空港建设经验,对5 km半径范围和15分钟时间覆盖区域分别进行圈层划分,进而计算各圈层内部各类临空指向产业比重,由此确定空港经济区所在圈层;③根据企业空间布局,对基础圈层进行一定变形,并结合实证地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同心圆圈层分析与时间半径分析结果,以确定空港经济区最终范围。对长三角枢纽机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已经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外延2km的空港经济区,可达性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大致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分钟车程内的高可达性地区。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由于周边区域产业的临空指向性较弱,尚未形成空港经济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度
该文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角度,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问题,如土地退化与整治的地域分异,开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山区坡地的改良与利用,水土保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要退化土地类型的形成与温度、水分条件以及自然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自然条件来规划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订防治土壤侵蚀的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森林砍伐、陡坡垦殖、过度放牧以及工矿、道路的开发与修建等是长江上游山地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过度垦殖,往往伴随着林地减少,陡坡垦殖酿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主要物质来源于耕地。长江上游地区坡地多平地少,坡地是流水侵蚀可以发展的部位,也是宝贵的土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兴述 田代贵
培育长江上游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大特点,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空间发展战略构架。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经济带 战略目标 空间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凤 周文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竞争格局逐渐由企业竞争演变为地区间产业集群的竞争。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经济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经验比较,通过对沈大经济带的实地调研与测算,探讨了其范围界定及特点,以为其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沈大经济带 范围界定 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为了克服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立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率-人均GDP的修正Logistic模型,对全国2005~2008年省际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估计了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城镇化路径。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城镇化在人均GDP达到2.9万元左右时出现拐点,在拐点之前城镇化水平加速上升,拐点之后开始减速上升;四省市城镇化之间差距也相应在拐点处由发散转变为收敛趋势,并在较高水平上步伐趋于一致。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劲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产业布局 结构调整 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芸香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