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5)
- 2023(9445)
- 2022(7606)
- 2021(7237)
- 2020(5905)
- 2019(13314)
- 2018(13258)
- 2017(25203)
- 2016(13251)
- 2015(14666)
- 2014(14136)
- 2013(13439)
- 2012(11988)
- 2011(10993)
- 2010(11419)
- 2009(10534)
- 2008(10254)
- 2007(9282)
- 2006(8117)
- 2005(7227)
- 学科
- 济(58882)
- 经济(58846)
- 管理(43577)
- 业(39177)
- 企(34973)
- 企业(34973)
- 方法(25965)
- 数学(22085)
- 数学方法(21549)
- 技术(16179)
- 中国(14852)
- 地方(14597)
- 业经(13619)
- 农(13409)
- 学(12671)
- 理论(12659)
- 环境(12055)
- 技术管理(11957)
- 财(10404)
- 和(9767)
- 划(9724)
- 农业(9154)
- 地方经济(8817)
- 制(8711)
- 融(8426)
- 金融(8424)
- 银(8286)
- 银行(8276)
- 行(7987)
- 贸(7646)
- 机构
- 学院(186742)
- 大学(184932)
- 管理(76103)
- 济(75298)
- 经济(73707)
- 理学(66309)
- 理学院(65594)
- 管理学(64211)
- 管理学院(63872)
- 研究(59147)
- 中国(44671)
- 京(38678)
- 科学(36883)
- 财(32747)
- 所(28214)
- 江(27732)
- 中心(27032)
- 财经(26283)
- 研究所(25837)
- 范(25525)
- 师范(25340)
- 业大(25155)
- 北京(24334)
- 农(23820)
- 经(23804)
- 经济学(22976)
- 州(22593)
- 院(22200)
- 经济学院(20446)
- 师范大学(20282)
- 基金
- 项目(129105)
- 科学(104571)
- 研究(95980)
- 基金(93718)
- 家(81217)
- 国家(80608)
- 科学基金(71197)
- 社会(62370)
- 社会科(59270)
- 社会科学(59256)
- 省(52783)
- 基金项目(49235)
- 自然(45446)
- 教育(44766)
- 自然科(44386)
- 自然科学(44377)
- 划(43703)
- 自然科学基金(43559)
- 编号(38409)
- 资助(37177)
- 创(32492)
- 成果(29801)
- 重点(29615)
- 创新(29377)
- 发(28700)
- 部(27434)
- 课题(27267)
- 国家社会(25876)
- 科研(23988)
- 大学(23883)
共检索到269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翔 王玢 董战峰
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有效平衡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关系的经济激励手段。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流域生态补偿存在补偿主体不明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不一致、补偿方式不灵活、补偿实施与受益不统一、补偿政策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明晰责任主体与水权归属,整合统一标准测算方法,灵活使用补偿方式,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优化政策设计。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流域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从环境价值理论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作出总体评述,认为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价值化分析方面,还是在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希望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上有所突破:阐释其理论深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界定跨界大型流域生态补偿、跨省中型流域生态补偿、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研究的区域重点,提出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大致框架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
跨省流域 生态系统 补偿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锋
商业模式由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和客户模式三个关键环节构成,由此可以建立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框架模型。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包括静态和动态方面的含义。注意力经济、经验产品、锁定效应、网络效应和微创新,构成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和"钥匙"。经营模式环节的创新方法包括产业链方法、效率方法和版本划分方法等。收入模式包括收费模式和支付方法,收费模式创新方法包括免费法、锁定效应法、版本划分VIP用户法、注意力出售法等。顾客定位、注册表、网上行为观察则是客户模式创新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商业模式 经营模式 收入模式 客户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水旸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看,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理论、有序性理论和市场性理论;根据技术创新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区分为:原始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集成创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理论 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前进 王希群 陆诗雷 郭保香
林业和生态问题在中国得到党和政府的认识和重视,最终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一定解决,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社会分工论、和谐发展论是生态补偿的政策学理论基础,成为制定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生态补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经济、林业和生态以及自然保护事业方面取得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的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的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炜
为全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设计依据和横向补偿模式提出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总结出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点解决思路:(1)在评估上游的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成本和下游的生态系统损失的基础上确立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了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值作为生态补偿依据的不合理性;分析了用污染物削减成本或生态修复成本代替生态损失的不恰当的逻辑;论述了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协商和博弈的重要性。(2)构建以基于市场的横向补偿为主、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的新型动态复合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污染物转移削减这一合作治污途径,并采用污染物转移削减支付(一种横向补偿形式)进行生态补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倩 匡小平
流域生态补偿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种基本模式。本文从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指出政府补偿模式存在纵向转移支付不合理、横向转移支付尚未建立以及缺乏税收支撑等财政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市场补偿模式则存在市场参与主体不积极、价格形成机制欠缺、社会资本介入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政府补偿模式中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适时开征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税收,同时构建促进市场补偿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政府补偿模式 社会补偿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滨 田仁生 董战峰
"十一五"期间,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加快。据统计,有15个省份开展了类型多样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探索。补偿标准设计是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核心。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归结为三种模式:基于流域跨界监测断面水质目标考核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基于流域跨界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通量计量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基于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效益的投入成本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并细致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总体状况进行了系统解析和评估,并提出了为将来推进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开展深入探索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高佳 马淑芹 刘子刚
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流域生态治理阶段,针对跨省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提出试行阶段、修复阶段、稳定阶段等3个阶段分担比例确定的思路。试行阶段以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补偿资金由流域上游、下游、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且在3年期间国家分担比例逐渐降低;修复阶段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补偿目标是水质与水量同时达标,分担比例以上游、下游水量分配作为依据,双方共同承担;稳定阶段以上下游互利双赢、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会成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分担依据。通过对九洲江流域鹤地水库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补偿资金在3年试行阶段上游广西、下游广东、国家三方承担的比例分别为:第一年25.00%、25.00%、50.00%,第二年28.50%、28.50%、43.00%,第三年33.30%、33.30%、33.30%。修复阶段广西、广东、国家分担比例为39.30%、53.60%、7.1%;稳定阶段广西、广东分担比例为48.60%、51.40%。本文为确定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提供参考,并可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域 水源地 生态补偿 分担模式 九洲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立君
区域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理论层面上看,区域金融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区域经济结构差异是多元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而金融改革创新是提高经济金融效率的有效举措。近期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最新实践表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需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一致;从政策建议的角度看,可借势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开放型区域金融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和拓展金改区域分布;细化特色金融,为金改顶层设计积累经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模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景普秋 杜彦其 赵玉娟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
关键词:
矿产开发 资源补偿 生态补偿 环境补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仪元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玉山 朱桂香
流域生态补偿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的水危机和水污染而提出的,旨在保护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提高流域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本文在概述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丽媛
文章指出,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自被提出以来日趋升温,流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两者却联系紧密,具有相同的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流域生态效益补偿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保障流域生态效益补偿的实施。文章试图从环境法的角度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提出具体的流域生态补偿立法思路,以便与学界共同探讨这一新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