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5)
- 2023(10077)
- 2022(8439)
- 2021(7639)
- 2020(6150)
- 2019(13770)
- 2018(13418)
- 2017(24845)
- 2016(13792)
- 2015(14847)
- 2014(14451)
- 2013(14177)
- 2012(12890)
- 2011(11563)
- 2010(11289)
- 2009(9983)
- 2008(9507)
- 2007(8327)
- 2006(7236)
- 2005(6072)
- 学科
- 济(55456)
- 经济(55404)
- 管理(35834)
- 业(31023)
- 企(22365)
- 企业(22365)
- 方法(21430)
- 数学(19368)
- 数学方法(19207)
- 地方(18650)
- 农(17358)
- 环境(13642)
- 中国(13236)
- 学(12894)
- 农业(12316)
- 业经(12184)
- 财(11510)
- 贸(10466)
- 贸易(10464)
- 地方经济(10063)
- 易(10051)
- 制(8658)
- 划(8213)
- 技术(7992)
- 和(7883)
- 资源(7221)
- 生态(7141)
- 发(7102)
- 融(6912)
- 金融(6910)
- 机构
- 学院(186112)
- 大学(184725)
- 济(71322)
- 管理(69818)
- 经济(69769)
- 研究(65548)
- 理学(61144)
- 理学院(60306)
- 管理学(59168)
- 管理学院(58844)
- 中国(47831)
- 科学(45375)
- 农(41085)
- 京(39601)
- 业大(35064)
- 所(33574)
- 农业(32607)
- 研究所(31362)
- 中心(31077)
- 财(28903)
- 江(28428)
- 范(25855)
- 师范(25481)
- 院(24545)
- 州(24536)
- 北京(24073)
- 财经(23760)
- 省(22451)
- 农业大学(22334)
- 经(21632)
- 基金
- 项目(140374)
- 科学(109710)
- 基金(101084)
- 研究(96034)
- 家(91812)
- 国家(91027)
- 科学基金(76911)
- 社会(61826)
- 社会科(58560)
- 社会科学(58543)
- 省(56929)
- 基金项目(55496)
- 自然(51881)
- 自然科(50553)
- 自然科学(50536)
- 自然科学基金(49622)
- 划(48563)
- 教育(42590)
- 资助(38824)
- 编号(36957)
- 重点(32313)
- 发(31880)
- 创(29514)
- 部(29028)
- 计划(28317)
- 创新(27659)
- 科研(27326)
- 成果(27188)
- 课题(26115)
- 国家社会(25992)
共检索到263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晨 李国平
基于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受水区居民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和水量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在302个有效样本中,受水区居民具有正支付意愿的比例为84.44%,其中89.8%的居民支付意愿值为10元/月及以下。根据两类WTP评估方法得出的郑州市居民支付意愿为5~8.09元/月。居民异质性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和偏好的影响显著;从居民对水源产权的认知看,受访者默认拥有清洁水源使用权,支付意愿决策具有较强的自利动机;从居民支付意愿决策背景看,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了居民的效用水平,从而改变了居民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应建立生态服务使用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水区居民真实支付意愿对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晨 丁晓辉 李国平 唐萍萍 彭晓邦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采取右端截取模型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在416个有效样本中,406个受访者愿意参与南水北调流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主要集中在700—1000元/年,合计占比49.04%,WTA中位数为900元/年。农户家庭经济社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迁移倾向和决策背景是影响受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计划迁出农村的农户受偿意愿比不愿意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申蓓 李嘉欣 张子霞
协调跨流域调水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是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核心。为保障补偿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推动工程效益可持续发挥,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通过梳理工程运行过程中受水区、水源区和下游区之间用水和排污的响应关系,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了各主体间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2019~2021年,受水区所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总额分别为55.26、54.83和63.96亿元,且北京市和天津市所需要支付的补偿金额较高;(2)受外调水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共同影响,北京市、河北省和河南省的水资源价值呈上升趋势;(3)水源区和下游地区获得的补偿资金在弥补了其自身部分调水损失的同时随受水区调水收益的增加而增加,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合作的稳定性。总的来看,研究从合作的角度揭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机理,为工程利益平衡机制的确定以及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超显 彭福清 陈鹤
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CVM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外部特征"、"现状评价"、"心理特征"取代传统研究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作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具全面性和解释力;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分析更具整体建构性和优越性;居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现实能力,也取决于居民的心理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丽永 蔡志坚 杨加猛 蒋瞻
条件价值法调查中会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不愿意支付费用,对这部分群体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到价值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南京市居民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为例,采用双边界两分式问卷调查获取1 403份有效样本。分析了忽略零响应问题的传统模型所造成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估算偏差,并采用Spike模型对WTP估算进行了校正。结果显示:若直接删除零响应样本,中位数WTP在359~396元/(户.a)之间;而将零响应的实际支付用接近零的正数进行替代,得到的中位数WTP在154~208元/(户.a)之间。根据Spike模型,将真实零响应样本纳入分析后,得到的WTP估算结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海霞 张陆彪 涂勤
流域环境服务的提供者和与同一环境服务的使用者或受益者在空间上的分离,以及生态补差机制的缺位使生态系统管理者没有通过经济激励去改善环境管理,从而导致环境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低下。本文利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金华江流域居民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并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Binary 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最大支付意愿及其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金华江流域的居民中有78.4%的居民家庭具有支付愿意,平均最大支付意愿E(WTP)为24.87元(/户·月),年平均最大支付意愿为298.46元(/户·年)。最大支付意愿与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水安
通过对郑州城市居民消费意愿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名义收入和房价本身对居民消费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居民名义收入和房价的比值,以及名义收入和购房支出的比值对居民消费意愿有着显著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和购房支出已经成为居民判断其名义收入真实价值的重要指标,房价通过影响居民名义收入的真实价值这一机制,对居民的消费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单纯地降低房价或单纯地提高名义收入,可能难以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只有提高居民名义收入的真实价值,才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接玉梅 葛颜祥
文章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来自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因素是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显著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共同因素是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投入的知晓程度和居民年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景锋
生态补偿量的确定和补偿的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建设成本出发,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生态补偿,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和水源区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当修正,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评估得到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所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4×105万元,引入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调整后的结果为1.12×105万元。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不同,进行再次修正,可知水源地生态工程使水源地以外地区增加生态服务价值3.61×104万元。在考虑生态建设成本后,测算出水源地每年应得到外部生态补偿4.145×104万元。在此基础上,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以各生态建设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为标准,探讨了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生态补偿 测算 分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俞海 任勇
本文针对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陕西省旬阳县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生态补偿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补偿、谁来补偿和向谁补偿、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笔者认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或权利的初始分配不同,造成了流域上下游事实上发展权利的不平等,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这种权利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游沿线享受生态服务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是提供补偿的主体,而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地方政府、企业法人与社区居民等是接受补偿的主体;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额外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在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逸 李保东 杨秋生
建设高品质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实现地区发展公平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关注。社区空间资源作为居民社区生活的空间物质容器,研究其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十分有必要。通过选取郑州金水区12个社区以及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区空间资源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社区空间资源中,"空间规整"对社区满意度影响最大,"活动空间"对社区满意度影响较大,"景观绿化""生活便利""活动设施"对社区满意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王蓓蓓 吴菲菲
在黄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形成上游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充分了解流域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山东省居民的问卷调查,利用CVM对该区域居民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意识,在2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人均生态补偿年度支付水平为184.38元。从Logit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与其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生态补偿意愿而言,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较男性居民更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连翔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和脱钩状态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整体上表现为高度耦合和基本协调,说明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从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来看,表现为整体上升但局部剧烈波动的演变特征,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脱钩指数小于1(1990—2007年、2015年)和脱钩指数大于1(2007—2014年)。随着极化度的增长,生态环境脆弱性也呈增长态势,表明生态环境受要素空间极化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大。(3)借助Eviews 8.0判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要素空间极化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斯琴 陈钦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人数、家庭纯收入、对受益者是否产生影响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支付意愿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年龄、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是否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议:促进居民收入提高;让受益者了解保护生态公益林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建立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补偿标准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影响因素——以郑州市为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以南阳市为例
农户生活垃圾处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调查分析
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可追溯体系投资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郑州市144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案例
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省拉市海流域为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灰水足迹荷载系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