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0)
- 2023(11691)
- 2022(9930)
- 2021(9142)
- 2020(7218)
- 2019(16170)
- 2018(15802)
- 2017(30509)
- 2016(16431)
- 2015(17743)
- 2014(17215)
- 2013(16770)
- 2012(15490)
- 2011(14096)
- 2010(14072)
- 2009(12648)
- 2008(11799)
- 2007(10394)
- 2006(9307)
- 2005(8087)
- 学科
- 济(66517)
- 经济(66465)
- 管理(47047)
- 业(39013)
- 企(28967)
- 企业(28967)
- 地方(23593)
- 农(22030)
- 方法(21971)
- 环境(19590)
- 数学(19481)
- 数学方法(19209)
- 中国(17532)
- 财(15348)
- 农业(15043)
- 业经(14545)
- 学(14443)
- 地方经济(12868)
- 贸(12364)
- 贸易(12356)
- 易(11861)
- 划(11265)
- 制(11011)
- 和(10745)
- 资源(10272)
- 策(9843)
- 融(9609)
- 金融(9606)
- 发(9336)
- 银(9203)
- 机构
- 学院(220381)
- 大学(212914)
- 济(89949)
- 经济(87990)
- 管理(83353)
- 研究(76118)
- 理学(71562)
- 理学院(70672)
- 管理学(69461)
- 管理学院(69061)
- 中国(57320)
- 科学(47544)
- 京(44786)
- 财(40955)
- 江(38665)
- 所(37417)
- 中心(36041)
- 农(35176)
- 研究所(34080)
- 财经(31873)
- 范(31793)
- 师范(31542)
- 业大(31382)
- 院(28813)
- 经(28682)
- 州(27905)
- 农业(27177)
- 北京(26937)
- 经济学(26887)
- 师范大学(25038)
- 基金
- 项目(154028)
- 科学(122666)
- 研究(116316)
- 基金(110395)
- 家(95880)
- 国家(95094)
- 科学基金(82177)
- 社会(74472)
- 社会科(70639)
- 社会科学(70628)
- 省(63088)
- 基金项目(58998)
- 划(52043)
- 教育(52006)
- 自然(51777)
- 自然科(50392)
- 自然科学(50381)
- 自然科学基金(49405)
- 编号(48574)
- 资助(43261)
- 成果(37639)
- 发(36694)
- 重点(35408)
- 课题(33824)
- 部(32938)
- 创(32211)
- 国家社会(30662)
- 创新(30139)
- 发展(29825)
- 展(29315)
共检索到327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晖 顾典 吴霜 虞祎
作为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正逐步探索由单一水环境治理向流域综合环境治理的转变之路。现如今,流域补偿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降低黄山市碳排放总量,抑制效应为4.9%;(2)补偿政策的外溢效应与政策效应的作用方向一致,且该溢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3)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结果验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技术进步—碳排放下降”正向传导机制成立,且该政策并未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实现碳减排。最后,从逐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补偿模式多元化、警惕污染产业就近转移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跨界 生态补偿 试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娜仁 张晗璐 万伦来
在厘清生态补偿对受偿区技术创新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该地区生态补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该地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呈非线性的"U"型曲线特征,即当生态补偿整体资金投入额小于一定数额即门槛值时,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一旦跨越门槛之后则对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以促进受偿区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晖 吴霜 张燕媛 虞祎
利用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成为生态补偿试点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分析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均GDP降低2.93%;且生态补偿政策对人均GDP的降低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降低效果为2.15%。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及第三产业的产值未能弥补试点城市为生态补偿政策付出的机会成本。从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生态补偿政策是以牺牲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双重差分模型 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高佳 马淑芹 刘子刚
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流域生态治理阶段,针对跨省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提出试行阶段、修复阶段、稳定阶段等3个阶段分担比例确定的思路。试行阶段以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补偿资金由流域上游、下游、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且在3年期间国家分担比例逐渐降低;修复阶段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补偿目标是水质与水量同时达标,分担比例以上游、下游水量分配作为依据,双方共同承担;稳定阶段以上下游互利双赢、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会成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分担依据。通过对九洲江流域鹤地水库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补偿资金在3年试行阶段上游广西、下游广东、国家三方承担的比例分别为:第一年25.00%、25.00%、50.00%,第二年28.50%、28.50%、43.00%,第三年33.30%、33.30%、33.30%。修复阶段广西、广东、国家分担比例为39.30%、53.60%、7.1%;稳定阶段广西、广东分担比例为48.60%、51.40%。本文为确定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提供参考,并可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域 水源地 生态补偿 分担模式 九洲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林远 许莹莹 高红贵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能够研判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改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构建多层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与永州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熵权法定量评价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效益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随着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进,2015—2018年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逐年上升,仅在2018—2019年略有下降,其中社会效益得分与经济效益得分均高于综合效益得分,而生态效益得分则低于综合效益得分。(2)长沙市综合效益得分最高,永州市次之,湘潭市与岳阳市最低,长沙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3)2015—2019年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4)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政府企业与公众参与以及城市发展的合理规划是提升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海霞 张陆彪 封志明
构建流域补偿与流域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对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市场机制的形成和流域保护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流域补偿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流域补偿的原则、对象、范围、标准、机制和立法等。在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中小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市场形成的4个条件和运行机制。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以“水权交易和异地开发”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是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以市场推动为主的“水权交易”模式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促进了流域补偿与保护的关系,而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异地开发”模式,流域补偿与保护的关系脱节。因此,认为市场在流域环境保护与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统一管理与...
关键词:
流域生态服务补偿 机制 政策 金华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韬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跨区域河流污染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亦无明确规定。根据流域人均用水量指标和实际用水量指标差距,计算珠江流域下游地区超平均值用水应给予上游地区未达到平均值用水的生态补偿,在思路上符合"公正、公平"原则。并且,由于按照平均用水量指标测算,上下游之间的用水效率也考虑在内,因此测算也满足效率原则。下一步,应当通过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新型行政考核标准和流域协商仲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林远 高红贵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广达 仲也 杜星博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内外环境会计、环境经济中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核算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熵权法、因素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标准与分摊模型。以流域上游生态损害与保护成本、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核算,通过引入用水比例以及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对流域受益主体补偿的上下限进行评估,通过测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摊比例,引入多种修正系数细化下游各省市的补偿金额。本文构建的量化标准与分摊模型,能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实践提供新的方案,并为宏观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超显 彭福清 陈鹤
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CVM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外部特征"、"现状评价"、"心理特征"取代传统研究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作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具全面性和解释力;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分析更具整体建构性和优越性;居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现实能力,也取决于居民的心理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