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2425)
2022(10751)
2021(10006)
2020(8136)
2019(18645)
2018(18544)
2017(35221)
2016(19050)
2015(21426)
2014(21689)
2013(21525)
2012(19661)
2011(17981)
2010(17978)
2009(16462)
2008(15726)
2007(13813)
2006(12247)
2005(10228)
作者
(56047)
(46694)
(46022)
(44017)
(29520)
(22358)
(20937)
(18374)
(17752)
(16500)
(16067)
(15644)
(14638)
(14555)
(14255)
(13920)
(13868)
(13731)
(13189)
(13072)
(11547)
(11372)
(11047)
(10605)
(10410)
(10302)
(10291)
(10175)
(9317)
(9192)
学科
(82162)
经济(82070)
管理(52485)
(51678)
(38640)
企业(38640)
方法(35072)
(32617)
数学(30475)
数学方法(30161)
农业(21871)
地方(21664)
中国(20956)
业经(20197)
(18347)
(18105)
环境(16087)
(13560)
(13184)
(12731)
理论(12219)
(12013)
贸易(12008)
(11578)
(11462)
地方经济(11212)
技术(11136)
(10844)
银行(10810)
(10780)
机构
学院(275058)
大学(274029)
管理(111891)
(106608)
经济(104052)
理学(97743)
理学院(96639)
管理学(94991)
管理学院(94500)
研究(92308)
中国(67214)
科学(59269)
(58329)
(48198)
(45857)
(45779)
业大(43110)
中心(42106)
研究所(42086)
(39168)
(38546)
师范(38262)
财经(37400)
北京(36756)
农业(36417)
(34035)
(33728)
(32407)
师范大学(30965)
经济学(30838)
基金
项目(196342)
科学(154623)
研究(144985)
基金(141922)
(123135)
国家(122056)
科学基金(105005)
社会(91580)
社会科(86448)
社会科学(86422)
(77374)
基金项目(76563)
自然(67555)
自然科(65841)
自然科学(65829)
教育(64750)
(64646)
自然科学基金(64603)
编号(60159)
资助(56987)
成果(47896)
重点(43590)
(43033)
(42495)
课题(40664)
(40154)
创新(37361)
国家社会(37250)
科研(37057)
教育部(36032)
期刊
(120669)
经济(120669)
研究(77613)
中国(50532)
(48572)
学报(43877)
科学(41891)
管理(37152)
大学(33294)
农业(33130)
学学(31497)
(31114)
教育(29393)
业经(23111)
技术(22162)
(21671)
金融(21671)
经济研究(17258)
财经(16603)
问题(15780)
资源(15362)
图书(14664)
(14308)
科技(14159)
(14009)
(13936)
理论(13650)
实践(12755)
(12755)
技术经济(12697)
共检索到389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程豪   虞虎  
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流域乡村居民赖以生存和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基础,能够提供符合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域生态补偿与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效互动才能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梳理流域生态补偿与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互动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结果发现:(1)流域生态补偿与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互动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或空间断面,从时序角度开展两者之间互动过程、互动特征和互动机制的研究较少,亟待开展两者的耦合互动研究。(2)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运用整体系统观念和协同“双赢”思维,重点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互动逻辑、互动过程、互动效果和互动机制研究,探索富有流域特色的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方式,实现乡村居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的生计产出。(3)面对流域生态补偿和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应强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社会经济化”和流域乡村居民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地理化”,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开展两者互动研究的必然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立冬  田苗  何栋材  袁浩  邓远建  
农业生态补偿是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农业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农业生态补偿内涵界定,补偿理论基础剖析,补偿机制建立与政策支持、补偿主客体确定,补偿标准核算及补偿方式选择。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借鉴国外相关成果,将定性研究与定量推算、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不一致,主客体法律地位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趋势,从新方法突破、空间优选拓展及补偿绩效评估深化方面进行了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赵雪雁  徐伟  董霞  白如山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服务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为了全面认识国际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的状况与成果,促进国际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论文在分析国际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背景,对不同补偿对象选择方案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比较分析,简要介绍了得分函数法、距离函数法和GAP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思考和展望:选择方案的设计既要注重资金效益,又要兼顾公平;努力建立生态补偿效果的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生态补偿对象选择方案,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梁  张光强  霍学喜  
文章采用分析居民生计状况的标准化工具方法——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居民的生计资本和可持续生计能力进行了分析。在对可持续生计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理论分析了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假设,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个基础变量的权重,得到居民的生计资本、面临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数值,并实证研究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最大,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能力具有显著直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星  李和通  武艳丽  
维护流域环境建康,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流域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各级政府为此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流域内的当地农村社区为维持流域功能也承担了一定的费用。论述了对云南省保山市苏帕河流域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可持续流域管理的一种途径,同时指出其可行性和限制性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孟凯   王强  
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然而相关系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缺乏。全面梳理与总结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基于Google Scholar和CNKI学术搜索工具,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研究的国内外典型文献进行全面科学检索,并从主体、动因、过程、结果、方法等逻辑要素出发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研究进行科学系统性回顾、归纳与述评,并以此提出了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5个方向:(1)科学构建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个体-农户-社区”尺度系统理论框架;(2)加强探讨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个体主观意愿;(3)从结构与后结构主义双重视角科学揭示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过程机制、微观路径及动态生成逻辑;(4)从“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观”和“社区福祉观”出发评价生计转型过程与结果的可持续性;(5)加强“混合”以及“后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应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光辉  王洪波  王亚男  
北京坐落在西山山麓潜水溢出带前沿,历史上地下水水源丰沛。金元建都以来上游大量砍伐森林、过牧草场、植被退化,下游为满足漕运、园林的需要,人工修筑了渠堰、湖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用水的日益增加,地下漏斗区日渐扩大,地下水埋深不断加深,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萎缩、井泉干涸,严重缺水一直困扰着北京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缓解并良好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除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和开采深层地下水外,长远看,应从全局出发建设并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改善并修复流域水源补给区森林、草地生态环境,涵养流域水源,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打破行政区划人为分割完整流域的现实,实现上游水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以胜   汪勇   陆林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方法研究2006—2020年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及各维度生计资本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具有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公共资本依次降低的特征,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总体差异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差异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889%,63.536%,12.64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地区差异呈下降态势,不同区域的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组间流动性较低,难以实现跨越式跃迁,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空间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青  李扬  陈明星  徐勇  
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城市务工的半城镇化农民,服务于有序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而且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和农户尺度的研究,服务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及分析框架,并基于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提出了一个适应于中国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半城镇化农民生计状态评估及市民化阻滞因素与政策调控",梳理了可持续生计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以及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联动研究,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转变的主观意愿与客观阻滞因素综合研究,半城镇化农民与农村发展作用机理及其市民化效应,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带来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剧烈变革和人地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的创新研究领域和方向。在城乡转型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及和保障民生的背景下,构建并完善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研究的理论构架,科学评判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系统研究基于多功能评价的土地利用配置,深入研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统筹的长效机制等,有助于推进乡村地域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跃胜  王杰  
虽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治理耕地问题,但耕地规模与质量并未得到较大改善,污染水平依然严重。生态补偿作为助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补偿标准核算是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其研究状况有所进展但仍需突破。论文采用历史计量与层级划分方法围绕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测度方法和补偿额度等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论述,识别不同理论背景下耕地价值的内涵,评估异质性条件下价值核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不同研究尺度下补偿额度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实践中制定生态补偿核算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跃胜  王杰  
虽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治理耕地问题,但耕地规模与质量并未得到较大改善,污染水平依然严重。生态补偿作为助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补偿标准核算是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其研究状况有所进展但仍需突破。论文采用历史计量与层级划分方法围绕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测度方法和补偿额度等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论述,识别不同理论背景下耕地价值的内涵,评估异质性条件下价值核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不同研究尺度下补偿额度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实践中制定生态补偿核算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浩然  赵天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提高森林生态建设者与维护者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公平性。综合梳理了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包括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测算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模型法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补偿标准测算依据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国外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起源、研究重点、进展及多个国家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机制。最后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多种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科学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实现有差异的补偿等级或补偿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