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0)
2023(12229)
2022(10687)
2021(9935)
2020(8430)
2019(19107)
2018(18832)
2017(36373)
2016(19837)
2015(22035)
2014(21690)
2013(21518)
2012(19550)
2011(17508)
2010(16981)
2009(15457)
2008(14913)
2007(12705)
2006(10761)
2005(9062)
作者
(59247)
(49086)
(48773)
(46213)
(31169)
(23665)
(22004)
(19519)
(18702)
(17195)
(16699)
(16446)
(15494)
(15278)
(15158)
(15103)
(14921)
(14693)
(13926)
(13826)
(12569)
(11925)
(11678)
(11105)
(11053)
(10857)
(10814)
(10702)
(9927)
(9769)
学科
(74453)
经济(74365)
管理(55876)
(53764)
(44333)
企业(44333)
方法(37283)
数学(32661)
数学方法(32328)
(20377)
(18910)
中国(18799)
(17996)
业经(16648)
地方(14599)
(14570)
贸易(14566)
(14139)
农业(13855)
技术(12663)
(12416)
财务(12358)
财务管理(12342)
环境(12277)
理论(12159)
(12140)
(11958)
企业财务(11707)
(10730)
(10683)
机构
大学(279850)
学院(277509)
管理(112680)
(106027)
经济(103760)
理学(99523)
理学院(98398)
管理学(96585)
管理学院(96113)
研究(92488)
中国(65940)
科学(61810)
(59144)
(52449)
业大(48581)
(47012)
(45466)
研究所(43759)
农业(41802)
中心(41516)
财经(37863)
(37561)
北京(36789)
(35451)
师范(34973)
(34627)
(33503)
经济学(30963)
(30952)
经济管理(29292)
基金
项目(203843)
科学(158766)
基金(148267)
研究(141780)
(132222)
国家(131152)
科学基金(111685)
社会(88458)
社会科(83834)
社会科学(83811)
基金项目(80189)
(79744)
自然(76229)
自然科(74466)
自然科学(74444)
自然科学基金(73098)
(67965)
教育(64283)
资助(60565)
编号(56626)
重点(45495)
成果(43855)
(43774)
(42629)
(42531)
科研(39834)
创新(39731)
计划(39358)
课题(38301)
大学(37202)
期刊
(106615)
经济(106615)
研究(75463)
学报(52942)
(46437)
中国(46028)
科学(45822)
大学(38664)
管理(38224)
学学(36849)
农业(32306)
(32296)
教育(26730)
技术(21587)
(19829)
金融(19829)
业经(18404)
经济研究(17636)
财经(17444)
(16272)
科技(15603)
业大(14748)
(14743)
(14237)
问题(14147)
图书(14083)
理论(13725)
技术经济(12849)
实践(12805)
(12805)
共检索到378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石智雷  
文章先从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流动时间和流动空间3个维度来构建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再基于全国106个城市157535个流动人口家庭调查数据来检视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离婚率高于农村户籍,并随年龄增加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此外,同省流入和流出人口在离婚率上非常近似,反映了区域性婚姻文化效应。流动过程中婚姻质量的降低,替代资源可接触性的增多,再婚搜寻成本的降低,都增加了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回归结果显示:丈夫独自外出务工,流动时间长、距离短,与当地文化差异少,离婚风险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石智雷  
文章先从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流动时间和流动空间3个维度来构建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再基于全国106个城市157535个流动人口家庭调查数据来检视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离婚率高于农村户籍,并随年龄增加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此外,同省流入和流出人口在离婚率上非常近似,反映了区域性婚姻文化效应。流动过程中婚姻质量的降低,替代资源可接触性的增多,再婚搜寻成本的降低,都增加了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回归结果显示:丈夫独自外出务工,流动时间长、距离短,与当地文化差异少,离婚风险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鲁建坤  范良聪  罗卫东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高升的离婚率,文章基于1998~2011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人口迁移率等诸多因素及变换包括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多种回归模型后依然稳健。基于婚姻的契约理论,文章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识别出大众传媒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即通过瓦解有助于增强婚姻稳定性的传统社会规范,增加家庭生活预期效用和实际效用之间的偏差,改变家庭生活闲暇消费模式并降低有助于婚姻稳定的婚姻生活专用资本投入等渠道影响婚姻稳定性,降低已婚者遇到重大家庭矛盾时选择离婚的成本。为理解中国高升的离婚率提供了一种解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凤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大部分劳动力流动是单个人而非全家流动,已婚女性劳动力流动倾向远远低于已婚男性,结果,儿童和女性更容易留在农村。文章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和持续数据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了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特征条件下,文章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显著提高了离婚率。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还将持续,而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模式的成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文振,徐安琪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婚姻稳定性的微观解释框架,然后通过对1996年4省市6000多个已婚男女的问卷抽查资料的路径分析,评估中国婚姻的稳定状况和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婚姻质量与婚姻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要稳定中国婚姻就要坚持质量导向,努力提高现存婚姻生活的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维洋  周薇  
文章选取了1985~201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粗离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婚姻稳定性的关系。结论表明:(1)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这种均衡关系。(2)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稳定性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离婚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3)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因此,为实现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房价要理性回归,政府应控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卫东  
采用2016年在广州收集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专项调查数据,探讨配偶替代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迁入地地方婚姻市场中异性多于同性会显著降低女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对男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迁出地地方婚姻市场的性别结构对男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性别比越高,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越好;迁出地便利性也仅对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迁出地位于山区会显著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研究表明,在性别失衡和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女性拥有更多的再婚机会,使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离婚倾向,而男性农民工则倾向于维持当前婚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玮俏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式离婚以及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为逻辑起点,动态刻画了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结构的扩展类型,尝试提出了“扩展家庭三角关系结构模型”,模拟了扩展家庭关系结构中子代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动力演化过程,包括青年夫妇是中心和枢纽、子女是关键支点、双方父母是重要砝码。最后从代际关系视角讨论夫妇与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关系、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平衡性对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志  刘文翰  徐舒  
本文构建了包含代际收入弹性与父母婚姻市场正向匹配程度的理论模型,表明了婚姻市场正向匹配对代际收入弹性的正向影响。基于CHNS数据,我们使用Copula函数构造了父母婚姻市场正向匹配程度与代际收入弹性的异质性指标,实证检验了模型推论。结果显示,父母间的正向匹配程度每增加0.1,代际收入弹性相应提高0.012,子代绝对流动提高0.036。教育回报率与父母对子女人力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率均强化了父母婚姻市场正向匹配程度对代际收入弹性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邓国胜  
性别比失调会形成婚姻挤压的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性别比失调的现象。但是在增长型人口条件下通过夫妇年龄差的调整,这一问题并不十分突出。随着生育水平大幅度持续下降,近年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值得重视。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性别比及婚姻挤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加强宏观经济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着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广华  陈万明  
针对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缺少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本研究认为应完善招生宣传咨询政策,帮助研究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认知与就业期待;深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增强研究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规划能力;有效融合学术与就业导向,强化导师职能与职业指导能力;促进高校与研究生适应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导引并提升就业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文英  
幸福是一种心理现象,从每个受访者个体依据自我评估标准给出的幸福等级或分值加总平均计量的幸福,具有两大缺陷:不稳定和不可靠。文章借鉴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对效用的计量,给予幸福计量的启发是:主观性指标客观化。客观化的具体途径可以仿效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将主观心理评价转变为客观的选择,建立客观内容的指标体系;第二,用几何图形或量表直观表达弱化指标体系的复杂性;第三,建立幸福函数,使幸福指数成为一个稳定确切的数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